以
土壤发生学为指导,土壤属性为依据的一种土壤分类系统。中国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曾采用美国马伯特制订的的土壤分类;50年代初期开始,采用苏联的地理发生学土壤分类。1958年-1960年全国第一次土壤普查时,总结农民群众鉴别土壤农业性状的经验,提出了第一个农业
土壤分类系统。
土纲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十四个土纲:
有机土(Histosols)
有下列之一的有机土壤物质(土壤有机碳含量≥180 g/ kg 或≥[ 120g/ kg + (粘粒含量g/ kg ×0. 1) ] 。
人为土(Anthrosols)
其他土壤中有水耕表层和水耕氧化还原层;或肥熟表层和磷质耕作淀积层;或灌淤表层;或堆垫表层。
灰土(Spodosols)
火山灰土(Andosls)
其他土壤在土表至60cm 或至更浅的石质接触面范围内60 %或更厚的土层具有火山灰特性。
铁铝土( Ferralosols)
其他土壤中有上界在土表至150cm 范围内的铁铝层
变性土(Vertosols)
其他土壤中土表至50cm 范围内粘粒≥30 % ,且无石质或准石质接触面,土壤干燥时有宽度> 0. 5cm 的裂隙,和土表至100cm 范围内有滑擦面或自吞特征。
干旱土(Aridosols)
其他土壤有干旱表层和上界在土表至100cm 范围内的下列任一诊断层:盐积层、超盐积层、盐磐、石膏层、超石膏层、钙积层、超钙积层、钙磐、粘化层或雏形层。
盐成土(Halosols)
其他土壤中土表至30cm 范围内有盐积层,或土表至75cm 范围内有碱积层。
潜育土( Gleyosols)
其他土壤中土表至50cm 范围内有一土层厚度≥10cm 有潜育特征。
均腐土(Isohumosols)
其他土壤中有暗沃表层和均腐殖质特性,且矿质土表下180cm 或至更浅的石质或准石质接触面范围内盐基饱和度≥50 %。
富铁土( Ferrosols)
其他土壤中有上界在土表至125cm 范围内的低活性富铁层。
淋溶土(Argosols)
其他土壤中有上界在土表至125cm 范围内的黏化层或黏磐。
雏形土(cambisols)
其他土壤中有雏形层;或矿质土表至100cm 范围内有如下任一诊断层:漂白层、钙积层、超钙积层、钙磐、石膏层、超石膏层、;或矿质土表下20 - 50cm 范围内有一土层( ≥10cm 厚) 的n 值< 0. 7 ;或粘粒含量< 80g/ kg ,并有有机表层;或暗沃表层;或暗瘠表层;或有永冻层和矿质土表至50cm 范围内有滞水土壤水分状况。
其他土壤:新成土(Primosols)
覆于火山物质之上和/ 或填充其间,且石质或准石质接触面直接位于火山物质之下; 或土表至50cm 范围内,其总厚度≥40cm(含火山物质) ; 或其厚度≥2/ 3 的土表至石质或准石质接触面总厚度,且矿质土层总厚度≤10cm; 或经常被水饱和,且上界在土表至40cm 范围内,其厚度≥40cm(高腐或半腐物质,或苔藓纤维< 3/ 4) 或≥60cm(苔藓纤维≥3/ 4)
土壤形成原因
成土因素∶母质(parent materials)、气候(climate)、生物(living organisms)、地形(relief)和时间(time)。
母质因素
土壤可以从岩石原地风化(in-situ weathering)或任何堆积物(deposits)演变而成。岩石或堆积物的性质、构造、颜色和成分,对土壤的有直接的影响。母质的差异,影响土壤形成的速度和土层的厚薄。
随著土壤逐渐成熟,这因素的影响力便逐步下降,其影响最终会被其他因素完全遮蔽。
地形因素
地形对气候产生影响,使土壤的水分和温度状况发生变化。高度上升、温度下降、水分数量下降。地形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布,影响土壤中的物质转移。地形影响土壤侵蚀作用。坡度大,冲刷作用严重,水分和养分流失,上层辐薄。山坡座向影响热量和湿度。背阳坡,温度低,湿度高,日照数量大。
土链
在不同地形上,泥土剖面的变化。在陡坡上,土层厚度减少。在平坦土地上,土层厚。在沼泽地区,形成泥炭层。山势的起伏影响排水情况(drainage)。在山坡上,排水迅速,土壤含水量较低。在平坦地面上,如果泥土或岩石下属排水不良,出现地下水位上升至地面情况,令有机物质累积。在和缓起伏的地形,排水状况理想,令土壤剖面保持稳定。在陡峭山坡,水分流失过多,土壤剖面发育迟缓。
时间因素
土壤的特性需要时间来发展。年幼的土壤,各土层层次的特徵并不明显。土壤在稳定的气候环境下,经过长时的发育,造成成熟的土壤剖面。时间影响其他成土因素的重要性。在土壤形成初期,母质因素日最重要。但土壤形成后,其他因素的重要性日渐提高。
注:上述三个因素缓慢地、内在地影响土壤本质变化,称为消极因素。下列两组因素(气候、生物)会较急剧地,外在地影响土壤形成,称为积极因素。
气候因素
无论土壤的母质如何,在同一气候状况下,经过相当的时间,土壤的特性将会十分相似。降水/水分状况
水分影响土壤中的化学作用和生物活动。潮湿多雨地区,盐分淋失,泥土呈酸性。土壤养分下移,肥力下降。乾燥地区,蒸发大於降水,土壤中水分上升,令盐分在地表积聚,形成硬磐 (hard pan)。降水多的地区(降雨量>600毫米),形成淋余土或铁铝土。(pedalfer soil)雨量少的地区(降雨量<500毫米),形成钙层土。(pedacal soil)脱硅作用(desilication):硅随水分下移被冲至泥土下层,多在热带雨林发生。
温度
直接影响风化作用速度,决定土层厚薄。影响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生物化学作用。温度每上升10 C,化学作用增加一倍。寒带地区,温度低,风化作用、生物化学作用微弱,土壤发育缓慢,处於原始阶段。土壤多受物理崩解形成碎屑物质,颗粒粗大。热带地区,高温多雨,矿物除石英外多被分解,颗粒较小。植物生长迅速,有机物质积聚快,但分解亦快,形成O层薄,腐殖质少。温度影响土壤中水分移动方向。在温度高,蒸发率高地区,水分在泥土中向上移动,令盐分积聚。
风速
增加蒸发作用,加速土壤中水分流失。在乾燥地区,强风会将表面土壤带走,令养分流失。
建筑学上土的分类
共分四类
二类土指黄土类、软
盐渍土和
碱土、松散而软的砾石、掺有碎石的砂和腐殖土等。
一、二类土的坚固系数较低(0,5--0.8),用尖锹、少数用镐即可开挖。
三类土指粘土或冰粘土、
重壤土、粗
砾石、干黄土或掺有碎石的自然含水量黄土等,土的坚固系数为0.81--1.0,须用尖锹并同镐开挖。
四类土指硬粘土、含碎石的重壤土、含巨砾的
冰碛粘土、
泥板岩等,土的坚固系数达1.0~1.5,土的开挖须用尖锹、镐和撬棍同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