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花铺盖
土家族民间家庭手工织锦
酒、湘西、鄂西南土家族织锦,当地称“打花”。因主要用作铺盖(被面)亦常称为“土花(打花)铺盖”,土家语称“西兰卡普”。传统土家锦以棉线为经,各色棉、毛、丝等纤维为纬,斜型腰机,通经断纬手工挑织,彩纬满铺显花。纹饰大多采用各种花鸟虫草走兽和生活用具,经抽象概括为象征性和几何形图案,配色浓烈鲜艳,有粗犷、朴质、敦厚、绚丽的民族风格。源于古代当地的“溪布”“峝布”“斑布”,文献多有记载,宋朱辅《溪蛮丛笑》:“绩五色线为之,文彩斑斓可观,俗用为被或衣裙,或作峝巾,故又称巾。”乾隆《永顺府志》:“斑布即土锦,土人以一手织纬,一手用细牛角挑花,遂成五色。”土家锦过去均为民间自织自用,近年已有专业工厂生产,创新发展了多种旅游纪念品和日用、装饰织品。
历史渊源
织锦工艺,是土家族民间家庭手工织锦,是用棉纱为经,以多种色彩的丝纱或麻线为纬,通过通经断纬的办法,由手工编织而成,具有鲜明艳丽的色彩和内容丰富的图案,质地坚韧,经久耐用。
对于“西兰卡普”的传统历史渊源,虽然没有多少史料可查,但也有某些地主志上记载过有牵连枝节。如《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其地东至鱼复,西至楚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土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纻......皆纳贡之。”以上记载说明,土家族先民从事农业,善于纺织,还把精品作为贡品向朝廷进项。历史上曾有记载:“廪君之巴氏出幏布八尺”和“发令大人输布一匹,小口二丈,谓之賨布。”“賨布”被汉称之为“峒锦”、“土锦”。
据《大明一统志》记载:“土民喜五色斑衣。”
与鄂西相邻的湘西《永顺县志》记载:“土司时,男女服色不分,皆为一式,头裹刺花帕,裙被尽绣花边。”
《龙山县志》也有记载:“土苗妇女善织锦,裙被或全丝为之,可间纬以棉,纹陆离有古致。”
《来凤县志》记载说:“染各色棉纱为经纬,斑然可爱。”
《史记·西南夷传》中记载:汉代居住在西南一带少数民族用各颜色的毛纱织成斑烂多彩的斑罽。
以上史料说明,土家族人从远古时期,就有种麻养蚕,编织的手工技术,而一直世代相传,从未间断。从中所提到的“賨布”、“峒锦”、“斑布”、“罽锦”之类,其实都是织锦所称,毫无疑义的就是如今的土家族织锦了。同时,早在汉代时期,就有斜织机,距织机因席而坐,织物易脏并挑织费劲,加上斜织机易于观察经线的平口及经纬平整与是否断线,打纬从上至下便于使劲,有它独到的特点。据成都曾家包汉墓出土大型浮雕石上的有关图展示,就有织布机图案,虽然看起来比较简单,但素织机的腰机却与今天土家族织锦的传统织机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其织幅较窄、操作方法、脚踏提综、经线开口、引纬和打纬并用的打纬刀,也都与当今土家族织锦相近。故而证明,土家族织锦相传历史是深渊而悠久的。尽管土家族织锦有它光辉灿烂的历史,但是在清雍正“改土归流”后,土家族人也因官府《革除土司陋例》颁布后,用于服饰的“土家织锦”受到“服饰宜分男女”的影响,就逐步专做“西兰卡普”,而且,在民间兴成规模,技艺在世代相传的基础上,还明显得到提高。据土家族有关老年人说:“土家姑娘从小就要跟随娘学操织锦技艺,如没有此项技艺的姑娘出嫁就成阻隔。还有民谣:‘养儿要娶织锦女,穿衣盖被如同取’之说。所以,土家族姑娘长大出嫁必须有自己亲手织出的物品做陪嫁。同时,也有歌谣如:‘土家妇女会持家,月上东山夜织麻,莫嫌姑娘年纪小,机上会织牡丹花。’”
工具演变
土家族编织织锦的工具,虽然从古传到今,但大体上没有什么变化,还是原始粗糙,整个织机由四块木枋做成支撑机架,四脚前长后短,呈斜形,前高处安装卷经的木轴,中上部以木架悬综。织时,人坐于低的一端,将缠裹织锦“怀棍”系在腰间,脚踏提综,经线开口用牛骨针在经线上挑花,并按图所需填入彩色纬线,另以引纬和打纬的纬刀将纬线打紧,连挑带织,使之形成色彩斑斓的图案作品。
一、土家族传统织锦图案的构成形式,最早还是根据运用功能的需要,同时受其工艺生产的制约。在如今,我们看到的不少土家织锦的传统纹样、图案,如“猴手”、“月亮花”、“台台花”、“椅子花”、“马必”等现均用于铺盖两当头的镶边,连续而成整幅纹样,其小块连续性的纹样图案如“燕子花”、“葫芦花”、“麻叶花”等,都用于衣料。
二、单一连续性构成法则,一是连续性的菱形绕现手法,如:“二十四勾”、“岩墙花”、“大刺花”等,多用“万”字流水式;如“狗牙齿”、“单边勾”,梳齿状缝合,连锁状将反复的立体纹样填充,连接起来,来增加构图的整体效果。有吉祥连绵不断之意,还有繁如水波跳跃的“万”字点,参插有致的“狗牙齿”边,向外扩张单边勾与主体纹样产生繁与简,疏与密的对比,并突出主题,使图案纹样丰富多彩,含露饱满的效果。
其二是单一连续性的横长方条形表现方法,如“马必”、“椅子花”等,一般少加主体纹样的边饰,要反复重叠出现,纹样色彩要基本统一,不过,这种构图方式古今较少。
三是连续性斜式交叉,在交叉形成的小菱形格局中,填充主体纹样的表现方法,如“燕子花”、“麻叶花”等。有的用不同的小边饰,填充连接装饰主体纹样,有的根据斜形的织造方向,用斜长条形的交叉边饰,来分格和连接主体纹样,这种纹样构成方式可能受到乡间其它编织工艺的影响,在构图中,尤其是灵活运用色彩变换,可以增强一种律动的感受。
织锦图案
解放后,土家族传统织锦,因受到农业合作社集体生产制度的影响,私人家庭没有时间编织织锦,加上又受到其它现代纺织品繁花似锦的布料冲击,使之受到极大的影响,几乎处于濒危阶段。尽管也有部分集体经营企业曾经打着工艺美术加工的牌子,也因效益不好而自生自灭。
改革开放后,土家织锦又有不少老艺人恢复青春活力,带徒传艺,参与学习的年轻姑娘较多,仅在几年内,土家织锦如同雨后春笋破土而出。鄂、湘、渝、黔边土家族地域出现了不少织锦产家,编织的各式各样的织锦图案达300多种,传统图案有以下几种:
一、花草植物类:
大烂枯梅、大莲蓬花、大八瓣花、龙船苞花、灯笼八角香、金勾莲、小白梅、大白梅、九朵花、梭罗花、阳菊花、卡提花、牡丹花、丝瓜树、大刺花、吊灯花、石榴花、麻叶花、梅花、牵牛花等。
二、鸟兽类有:
鸡合子花、蝴蝶牡丹、蜜蜂牡丹、鸬鹚采莲、喜鹊闹梅、鸳鸯戏荷、金猫抱竹、凤凰蝴蝶、八狮滚球、野鹿含花、鸟鱼同乐、鱼戏荷塘、阳雀花、凤凰花、燕子花、虎脚迹、虎皮花、蟒蛇花、龙花、孔雀花、老鼠迎亲等。
三、器物类有:
神龛壁花、大衣板花、大富格花、神龛茶几、老司衣、铺盖花、磨盘花、椅子花、贡布花、梭子花、万字格、称勾花等。
四、天象类有:
满天星、月亮花、太阳花、云勾花等。
五、地舆类有:
岩墙花、千丘田、凉亭桥、泽罗里(水波浪)、山峰花等。
六、吉祥意象类有:
龙抢宝、二龙戏珠、双凤朝阳、凤穿牡丹、凤凰抬印、八仙过海、县官过桥、龙凤呈祥、麒麟送子、十二生肖、八凤祝寿、迎亲锦、状员花、鲤鱼跳龙门等。
七、勾花类有:
金勾莲花、妥毕八勾、盘盘八勾、花瓶八勾、单十二勾、双十二色、二十四勾、四十八勾、单八勾、双八勾等。
八、字花类有:
福禄寿禧、一品当朝、福字花、禄字花、寿字花、喜字花、万字花、王字花、田字花、丁字花、十字花、工字花、双喜盈门、长命富贵。
织锦工具
织锦机属木制品,大小不等,一般织机身长5尺,上一头高3尺,下一头高2尺,宽约2.5尺,机头与机座成50–60倾斜角度。
滚板:为左右对称开槽成“工”字形的厚木板。
综杆:是往复提起经线,便于进喂线的一根竹竿。
踩棍:双脚踩动控制,由踩棍拖动“鱼儿”杠杆作用连接综杆。
竹筘:由四根长木条和多根排列相等的细薄竹片制成。
梭罗:杂木制作,梭背开有深槽,内装加固竹管,横截面为锐角三角形,呈30度左右,两端翘起,成牛角状。
滚棒:为开有细槽,两端做成小正方形的木件。
篙筒:双根相连,用于清理纺织过程中的错线和经线的分级。
挑子:用于挑纬线而织成的花样。
撑子:用于打花时撑开绷平织花面,(用牛骨制作)。
鱼儿:又称“布鸽”,系连踩棍,用于打花时提起经线连动装置。
绷带:紧扣滚棒系入腰间,绷紧织锦面,便于挑织。
材料染料
土家织锦材料古代用麻丝、蚕丝,现代用棉纱及化纤维毛线。
织锦丝线色彩原料:多采用大山里生长的自然特产,如:
红花、桅子、姜黄、蓝靛、五棓子等手工制作的天然染料
主要色彩
红色、玫瑰色、紫色、蓝色、黄色、黑色。
工艺流程
纺线、染色、倒线、牵线、装筘、滚线、捡综、翻篙、捆杆上机、捡花、织布边、挑织等。
魅力影响
现代土家族织锦艺术品,在过去传统花样的基础上,不少的工艺大师又创作出不少别开生面,富有新时代的作品,繁花似锦。如:代表作有“土家风情”、“春到土家”、“土家摆手节”、“土家女儿会”、“土家迎亲图”、“月是故乡明”、“蝴蝶戏牡丹”、“老鼠迎亲图”、“凤穿牡丹”、“北京八景”、“人类和平进步”、“巴陵胜境岳阳楼”。特别是“巴陵胜境岳阳楼”属于人国最大的织锦巨画,总面积为19.25平方米,高2.7米,宽7.7米,设计者将写意风光与装饰手法的表现有机结合,质地厚实,手感柔和,织造精良,具有鲜明的土家织锦色彩和浓郁的民族风情。
土家族织锦不光在国内深受不少观众青睐,而且在国外,也受到不少国家元首喜欢。来凤县土家织锦村唐华、唐山兄妹二00三年十月就带着他们的织锦艺术品,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法国举办的“中国文化年”民族服饰展演,使土家族织锦在法国巴黎大放光彩。而且,他们的巨幅织锦“土家女儿会”被中国民族博物馆购买收藏。
土家织锦艺术大师刘未香的织锦作二次参加南斯拉夫博览会展示,获得外国人的好评,还在纪念册上签名,获得“民族风情光彩世界”之荣。土家织锦村唐红祥所写的《土家族织锦》专著,被省民委作为重点科研项目,并获奖。二00三年,刘未香又带着她的作品织锦服饰参加了北京举办的“汉帛奖”第一届国际青年时装设计师作品大决赛,获银奖。二00七年,刘未香被命名为“土家族织锦艺术大师”,同时,也被省命名为“土家族织锦传人”。据说,还有不少土家织锦工艺大师设织的作品,远销在国内外,受到不少名人大师、元首青睐。
土家族“西兰卡普”这项传承千古的传统美术织锦工艺,是整个武陵山区土家族人共同研究、创造的智慧结晶,它已随着时代的发展及观众的需求,市场更加拓宽,经济效益更加丰硕。相信,土家族这一传统织锦工艺品如同灿烂的山花,越开越艳,在金色的阳光呵护下更加光彩夺目。
参考资料
土花铺盖.词汇网.
土家族织土花铺盖.中国清明网.
土家族传统美术工艺“西兰卡普” .来凤县百福司镇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12 18:05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