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摆手节
民族节日
居住在湘鄂三省交界之地的土家族,每年到了秋天,当他们把金灿灿的包谷棒挂上吊脚楼黄闪闪的稻谷装进粮仓时,一寨一寨的土家人全部聚集起来,走进摆手堂,开始了他们的盛大节日--土家摆手节。
起源
.摆手节是一个在民间传承已久,经州政府重新命名的民族节日,节日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在秋收之后、牛王节之前。 酉水流域的土家人每年在秋收之后,或正月十五之前,为了庆祝丰收或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一般都要到摆手堂举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然后在摆手堂举办篝火晚会,跳摆手舞,于是民间便流行秋收后跳摆手舞的习俗。这一习俗主要流行于来凤酉水流域,跟清江流域的跳丧舞形成鲜明对比,因此民间有“南摆手北跳丧”之说。 1999年,州府正式命名摆手节,后被列为恩施州四大民族节日之一。
内容
土家摆手节的内容主要有两个:一是祭祀祖先。相传远古时期,一群强盗肆意进犯土家人居住的地方,那伙人见人捉人,见牛牵牛,见屋烧屋、使得众多土家人无家可归、妻离子散。这时,有一个叫拨普的年轻土家小伙,英勇地站出来,率领大家,同强盗展开了激烈搏斗。强盗被赶跑了,土家又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然而年轻的拨普却在战斗中献身了,再也不能同大家朝夕相处。为了纪念这位英雄,土家人便在寨子里特意建起了摆手堂,把拨普的雕像放在摆手堂中,每到秋天就开展一次大型的祭祀活动。二是土家人庆贺当年农业丰收和祈求来年风调寸顺,五谷丰登。
祭祀活动
每当摆手节来临,人们先在摆手堂进行祭祀活动。只见掌堂师一声令下,四位男子当场把一头300斤重的肥猪杀翻在地,然后供奉在拨普大神像前的祭坛上,其他人则虔诚地朝拜,听掌堂师口中念念有词。做完了这一切,就开始跳土家族传统舞蹈--摆手舞。大家一边翩翩起舞,一边高唱《摆手歌》: 月亮挂在屋檐角,满天星星还没落;轻手轻脚出门坎,搬起薅锄上山坡。 摆手舞的动作多数按照一年的农事活动中的动作,主要有播种、插秧、踩秧、打谷、背谷等。大家从早上一直跳到日落西天,夜晚燃起火堆继续跳,整个山寨 沉浸在欢乐之中。
摆手舞又名“社巴”,整个活动以祭典舞蹈、唱歌等为表演形式,以讲述人类起源,民族迁徙,英雄事迹为内容。祭礼仪式毕,由“梯玛”或掌坛师带领众人,进摆手堂或摆手坪跳摆手舞,唱摆手歌。土人作战前跳此舞以助长士气。摆手舞分单摆、双摆、大摆手小摆手数种。跳摆手舞击大鼓、鸣大锣,气势宏浑壮阔,动人心魄。舞蹈时双手呈同边摆动,踢脚摆手,翩跹进退,成双成对,意境生动。摆手舞不仅是民间一种娱乐和健身性质的体育活动,亦是舞台上独树一帜的艺术奇葩,正是“摆手堂前艳会多,携手联袂缓行歌。鼓锣声杂喃喃语,袅袅余音嗬呓嗬。”
同治本《来凤县志》卷三十二转载《湖广通志》记载说:五代时,“施州漫水寨有木名普舍树,普舍者华言风流也。昔覃氏祖于东门关伐一异木,随流至那车,复生根而活,四时开百种花。覃氏子孙歌舞其下,花乃自落。取而簪之。他姓往歌,花不复落,尤为异也。”这段文字,生动地记述了一千多年前,漫水土家人围着普舍树摆手的情景。它是来凤土家族摆手舞最早见于史书的记载。
一说摆手舞起源于宗教祭祀活动。土家人尊敬祖先、热爱自己的领袖人物,为不忘祖先的功绩,便创造了纪念他们的摆手舞。这在来凤等摆手舞流传区域仍保存着摆手祭祀的习俗,祭祀对象除个别地方祭八大神外,大部分祭土司王,如彭公爵主、向老官人,这都是五代至宋朝时期土家族历史有名有姓的人物,“生而为英,死而为灵”[来凤县河东乡中寨庙堡摆手堂碑刻,嘉庆五年(1800)]。《蛮书校注》卷十载:“巴氏祭祖,击鼓而祭。”以此认为摆手舞是土家人祭祀祖先的一种舞蹈。
二说起源于战争。这在民间有多种传说,大体是说彭公爵主率部征战,为振奋军威,激励士气,遂令部下以歌舞诱惑敌人,或以摆手唱歌驱赶思乡之情。战斗凯旋后,这种摆手舞就流传到了民间。
三说土家人生性喜爱唱歌跳舞,摆手舞纯粹是土家人自我娱乐的一种艺术活动。
四说是古代土家先民为了征服自然,抵抗外族入侵,便用一种“摆手”来健身壮骨,逐渐演变成后来的摆手舞。
凡以上种种说法,都足以说明摆手舞的历史相当悠久,但又都不足以说明是它的真正起源。我们从摆手舞的内容和特征上看,摆手舞应起源于劳动和社会实践。这是古今中外的艺术共同遵从的规律。
中国土家族民间舞。流传于湖南永顺、龙山保靖以及湖北四川交界土家族聚居地区。春节期间在土王庙前举行的仪式性集体舞,唐末五代时已流行,初与祭祀有关,后演为风俗。分大摆手小摆手。大摆手3~5年一次,有数县上万人参加,历时达7~8天。舞蹈中有复杂的军事狩猎内容,还摆出套路阵法。小摆手则本村本寨,每年举行,以农耕为内容。舞蹈时人们围成多层圆圈,一个领舞,众人随跳。即兴性很强。
参考资料
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土家族文化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23 13:01
目录
概述
起源
内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