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三一基督教堂(HolyTrinityChurch),位于
上海市黄浦区九江路219号,始建于清穆宗同治五年(1866年)。
历史沿革
圣三一堂又名“红礼拜堂”,属英国圣公会,始建于清穆宗同治五年(1866年)。
清穆宗同治八年(1869年),建成圣三一基督教堂。
清光绪元年(1875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把圣三一基督教堂升格为安立甘北华(圣公会)教区的主教座堂。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圣三一基督教堂东北侧增建一座方形平面、尖推形屋顶的哥特式钟塔。
民国三年(1914年),圣三一基督教堂又安装了第一个、也是远东较大的电动鼓风的大型管风琴。
2005年后,大修圣三一基督教堂,恢复昔日的容貌。
建筑格局
圣三一基督教堂内外均为清水红砖墙面,故俗称“红礼拜堂”。英国设计师史浩德设计,模仿英国伦敦母堂,哥特复兴式,局部折中主义式。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87平方米。平面拉丁十字式,立面采用中间高两边低构图,以3排连续券柱廊划分为3段,尖券门窗,屋架结构暴露。室外原有边廊已被填实,钟塔于1966年被毁。圣三一基督教堂面高约19米。中厅为木拱结构,剪刀形木屋架,石铺屋顶。红砖砌筑的外墙,于发券处夹有灰砖,成斑马纹式样,独具地域特征。座席为靠背穿藤的长椅。教堂采用带有哥特式复兴特征的晚期罗马风风格,三面皆有连续券柱敞廊,西侧为古安立甘式穹顶结构至圣所。细部设计则显露出罗马风与哥特式的混合,如入口门廊的中券为圆券,两侧小券为尖券,即同时使用尖券和圆券。哥特复兴风格的钟塔与教堂主体脱开,贴合了基地的形态。教堂东侧有大片绿地。
文物遗存
圣三一基督教堂的顶部饰“圆领式”天花,窗框和椅背都钉着捐献者姓氏的铭牌,有欧洲古教堂遗风。
历史文化
1966年以后,圣三一基督教堂的草地改建成街心花园,与教堂隔离,成为近代早期外滩地区重要的市民活动空间。20世纪50年代,圣三一基督教堂曾作为中华圣公会的主教堂,教仪仍用圣公会传统。在近百年的时间里,圣三一堂仅供圣公会的侨民礼拜,而非圣公会的外侨则要到天安堂礼拜。直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闸北圣保罗堂在淞沪会战中被炸毁,中国信徒才被允许借该堂礼拜,圣三一基督教堂也才由一个侨民教堂转变为城市公共教堂。清光绪元年(1875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把圣三一基督教堂升格为安立甘北华(圣公会)教区的主教座堂,故又称“安立甘大教堂”,由坎特伯雷大主教主管。
保护措施
1989年,圣三一基督教堂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7日,圣三一基督教堂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旅游信息
地址
圣三一基督教堂位于位于上海市
黄浦区九江路219号。
交通
乘坐上海地铁2号线、10号线,上海公交17路可前往圣三一基督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