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像画
宗教艺术、中世纪艺术、绘画类型
圣像指基督教会在礼拜仪式、祈祷活动中使用的神圣形象。圣像是一种有其神学依据的宗教图像,也是具有艺术价值的绘画种类,在拜占庭艺术、俄罗斯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圣像画的绘画形式语言和手法不同于近现代绘画。宗教礼拜是圣像画的基本功能。
概念简介
圣像指基督教会在礼拜仪式、祈祷活动中使用的神圣形象。圣像有自身的神学依据,同时也具不同于近现代绘画的艺术价值。
历史溯源
圣像一词的词源是古希腊语ἰεϰών ,本意为形象,指基督教,尤其是东正教会、各个东方正统教会、天主教会、东仪天主教会在礼拜仪式、祈祷活动中使用的神以及神的化身、圣母、天使、圣徒等神圣的形象,是教会传统的一部分。
圣像产生于基督教会历史的早期,对圣像的尊崇引发了部分教会人士对偶像崇拜的担忧。公元8、9世纪之间,由圣像崇拜引起的宗教和政治斗争引发了圣像破坏运动(Iconclasm,又译作破坏圣像运动)。圣像破坏运动分为716-780年和813-843年两个时期,是一时期的争论主要围绕是否允许借助艺术手段描绘神圣形象以及是否可以崇拜圣像这些问题展开。大马士革的约翰在其三篇论文中区分了三种不同的图像,他的理论成为787年第二次尼西亚公会议恢复圣象崇拜的主要神学根据。救世主的形象是不可描摹的,但是其人格化耶稣形象则是可以描绘的,因此理想的圣像应当是完全一样的,但由于绘制之人的能力不同习惯不同,每一件圣像又各有不同。
但圣像作为一种绘画类型,除宗教价值之外还具有艺术价值,受到艺术史研究者的关注。圣像通常以木板蛋彩画的形式出现,但壁画、镶嵌画、油画、纸上印制、纺织、金属铸造和在木石象牙等材质上的雕刻形式也很常见。圣像的造型与15世纪以后的近现代绘画不同,画面不受统一时间、空间要素的限制,表现出平面、静止、对称、抽象和程式化等倾向,画面中的图像、色彩等绘画要素通常具有象征性,用以表达宗教意涵。
圣像画诞生于古典绘画传统之中,根据宗教信条对古代绘画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选择和改造,拜占庭帝国是圣像画绘制的中心。但由于圣像破坏运动的原因,绝大多数早期圣像未能流传下来,只有少量6世纪拜占庭艺术第一黄金期的圣像保存在埃及西奈山圣凯瑟琳修道院中。这些圣像和埃及法尤姆肖像画一样使用蜡画技法,在描绘人物、衣饰、空间的时候表现出古代绘画的写实特征。9-11世纪在马其顿王朝治下,拜占庭艺术迎来第二次黄金期,出现了专门绘制圣像的学校,精细的小型圣像和带有插图的手抄本。这一时期的拜占庭圣像影响远及中世纪的意大利和古罗斯。拜占庭圣像画发展的第三个高峰出现在13-15世纪帕列奥洛格王朝统治的帝国末期,君士坦丁堡的科拉教堂(今卡利耶清真寺)和阿索斯山等地保存有这一时期圣像画的经典作品,显示出拜占庭艺术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之间的密切联系。
在拜占庭帝国之外,克里特岛罗马尼亚塞尔维亚俄罗斯叙利亚高加索地区埃及埃塞俄比亚以及天主教世界都有各自的圣像画传统。其中俄罗斯圣像画从公元10世纪末接受基督教开始延续至今,在拜占庭的影响之下发展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历史。俄罗斯的圣像画主要分为西南(基辅)、西北(诺夫哥罗德普斯科夫)以及东北(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莫斯科)三个地方流派,其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费奥方·格列柯(Феофан Грек)、安得烈·鲁布寥夫(Андрей Рублёв)、季奥尼西(Дионисий)、西蒙·乌沙科夫(Симон Ушаков)等人。
代表艺术作品
社会评价
由于圣像被信徒看做是宗教圣物,因此著名的圣像大都有“显灵”的传说,这些传说增加了圣像的神圣性和声誉,并使一些圣像被广泛复制,收到更多的尊崇。在圣像画中,副本被看做与原本相同的图像。最为著名的一些救主像通常被认为是“天成”或“非人手所绘”的。
19世纪下半叶,圣像画的艺术价值重新受到重视。20世纪初,圣像画曾经启发马列维奇(Казимир Малевич)等先锋派画家,成为抽象主义等反学院程式、反写实的现代艺术流派的重要参照之一。
艺术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图像学”(iconology)的词源就是圣像。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30 10:54
目录
概述
概念简介
历史溯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