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对地战术导弹是指从地面
发射,攻击敌战役战术纵深内重要目标的导弹,射程通常在1000公里以内,多采用惯性或
复合制导,配以常规或核、
化学弹头,这种导弹射程远,已成为许多国家
陆军手中的“杀手锏”。
起源
1944年德国军队首先使用了V-2式地对地战术导弹,50年代开始大量研制和装备这种导弹。迄今已发展到第三代,研制型号约50个,17个国家能自行研制。今后,各国将重点发展复合制导及提高命中精度、机动性、隐蔽性和突防能力。这就是地对地战术导弹的起源
导弹分类
地地导弹是指从陆地发射打击陆地目标的导弹。最早的地对地导弹是德国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使用的
V-1导弹和
V-2导弹。战后美国和前苏联等国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各种地对地战术导弹,以及中程、远程和洲际地对地
战略导弹。地对地导弹发展迅速,种类繁多,装备数量大。其有多种分类方法:
1、按飞行弹道可分为地对地
弹道导弹和地对地
巡航导弹:
巡航导弹也称
飞航式导弹,是指导弹的大部分航迹处于巡航状态,用气动升力支撑其重量,靠发动机推动力克服前进阻力在大气层内飞行的导弹。它具有突防能力强、机动性能好、命中精度高、摧毁力强等优点。如果按照这一定义,除远程巡航导弹外,各种
飞航式反舰导弹和空地、空舰飞航式导弹也属于巡航导弹。
弹道导弹(ballistic missile)在
火箭发动机推力作用下按预定程序飞行,关机后按自由抛物体轨迹飞行的导弹。其飞行弹道一般分为主动段和被动段。主动段(又称动力飞行段或助推段)是导弹在火箭发动机推力和制导系统作用下,从发射点起飞到火箭发动机关机时的飞行路径;被动段包括自由飞行段和再入段,是导弹按照在主动段终点获得的给定速度和弹道仪角作
惯性飞行,到弹头起爆的路径。
2、按射程可分为洲际、远程、中程、近程地地导弹:
按射程通常分为
洲际弹道导弹(大于8000公里)、远程弹道导弹(大于4000公里)、
中程弹道导弹(大于1000公里)和近程弹道导弹(小于100公里)。[2]
战略导弹 (strategic missile) 是指用于打击战略目标的导弹。它是战略武器的主要组成部分。通常携带核弹头,
战略弹道导弹射程通常在1000公里以上,用于打击政治和经济中心、军事和工业基地、核武器库、交通枢纽等目标,以及拦截来袭战略弹道导弹。 战略核导弹是衡量一个国家战略核力量和军事科学技术综合发展能力的主要标志之一。
各国战术导弹
中国系列
东风11型(DF-11)导弹是我国自行研制的一种新型地地战术弹道导弹。据外刊报导,东风11型导弹的设计工作自1992年开展,由当时的航天工业部第三研究所负责研制,1995年定型生产。
东风11型导弹使用单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其弹长为9.75米,弹径0.8米,发射重量3800千克,战斗部为1枚800千克的高爆弹头或1枚9万吨级的核弹,射程为120--300千米,导弹弹头上有4个小弹翼,在弹头与弹身分离重返大气层后,4个弹翼可在大气层内修正弹头的终端弹道。
俄罗斯系列
“飞毛腿B”(北约的叫法,美国的SS-1C,俄罗斯称R-17和R-300)是俄罗斯的地对地战术导弹,是“飞毛腿A”的改进型,自1962年起在苏军服役,已成为世界上广泛装备的一种导弹。导弹采用简易惯性制导系统,可配用核、化学弹头和中子弹头,使用
液体火箭发动机,车载越野机动发射。该导弹曾先后用于
第四次中东战争,两伊战争和
海湾战争,取得良好战果。俄现装备的改进型性能有所提高。
射程50-300公里,弹长11.16米,弹径880毫米,弹重6300公斤,常规弹头重1000公斤,核弹头当量1-100千吨,圆公算偏差300米.
“圆点”导弹系统包括9M79“圆点”导 弹、2P129发射车、9T218导弹装填车、UAZ一497指挥用吉普车等。
“圆点”导弹的飞行高度为26千米,射程70千米,高度只占射程的37%。
“圆点”导弹使片弹翼,尾翼为格栅翼,用于控制导弹的升力增 大。导弹不是直接飞到目标,中途可作变向爬行尽 管这还不能称作机动 ,但这样的飞行线路必定使敌方的拦截系统难以探测和将其击落“圆 点 ”导弹的载荷包括 AA一60核战斗部(5—50吨TNT当量)输出可选,这在当时是一种创新、常规482千克破片/高爆战斗部以及带有反坦克和破片 子弹药的集束型战斗部 。
美国系列
法国系列
印度系列
朝鲜系列
据朝中社报道,朝鲜国防科学院于2022年1月25日和27日分别进行了更新远程巡航导弹系统试射和确定地对地战术导弹威力试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