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长时期的地理探险和区域考察后,
地理学家感到要对地理环境的结构、演变规律和过程进行更深入和系统地研究,需要在一个典型位置上或典型区域中,进行固定的或半固定的连续精密观测,从中得到长期的、连续的可靠地理信息。在典型地理位置或区域,对地理系统有关要素进行连续观测,对所获取的地理信息加以整理、分析和研究,由此去认识、总结和检验地理规律。它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
1843年,
英国建立了罗萨姆斯特试验站。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综合定位试验站,积累了
世界上年代最为长久的资料。
苏联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在
天山西部建立自然地理站。以后,又建立了一些不同类型的定位研究站,其中库尔斯克野外定位试验基地是目前苏联综合性最强的定位站。
中国在
20世纪50年代以来,曾建立不同类型的
地理定位站,如
积雪站、
冰川站、
泥石流站、
水土保持站、
沙漠站等(见彩图)。 1979、1981年先后建成
中国科学院山东禹城综合试验站(见图)和
北京大屯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为地理定位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场所。目前,地理定位研究已经成为地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地理学理论和概念的深化、方法和手段的革新、地理学思维习惯的改进,都起到一种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法 地理定位研究采用定量量测、自动化遥测、
计算机技术,以及多元数理统计等方法。它较普遍地执行系统方法,即对于一个复杂的、有一定整体性、典型性,但空间范围相对较小的地理系统,进行全面细致的、互相联系的定量分析。在一般情况下,地理定位研究的设计包括以下主要环节:①确定地理定位研究的目标及所要解决的问题;②尽可能全面、连续、准确地进行地理信息的采集;③对地理信息实施有效的存贮、整理和分析;④进行单要素分析或建立子模型;⑤进行多要素分析或建立综合模型;⑥对所建模型进行优化,并进行稳定性分析和风险性分析;⑦综合模型的运行评价和经济分析;⑧综合模型的全面检验,并及时对其实现目标函数能力进行判定。在以上环节中,地理定位研究尤其强调地理信息采集的准确性、综合性和连续性,并以此去补救地理考察的粗疏和不足。地理定位研究通过一系列各类传感器的布设、不同的信号传输以及不同的结果输出等,保证高效率、高精度、全天候和同步性地取得原始信息,使得地理模型的主要参数有严格的数量化指标。
在经历了长时期的地理探险和区域考察后,地理学家感到要对
地理环境的结构、演变规律和过程进行更深入和系统地研究,需要在一个典型位置上或典型区域中,进行固定的或半固定的连续精密观测,从中得到长期的、连续的可靠地理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整理、分析和研究,同时结合地理考察等传统方法才能获取对区域地理系统更加深刻的认识。进行不同区域的地理定位研究,可实现在空间上的比较,逐步达到对地理系统的规律或本质的整体认识。地理定位研究采用对能量、动量、质量等的物理量测,对
化学元素变化、吸附解析、转换等的化学量测,对生长、发育、代谢等的生物量测,并且采用定量量测、自动化遥测、计算机技术,以及多元数理统计等方法加以实现。地理定位研究使地理学在建立模型、实施模拟、揭示规律、认识本质和检验结论诸方面取得进展,对于地理系统中的物质迁移、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现代地理定位研究的发展有以下趋向:①定位观测正从单一要素或要素集合的短时段观测向多要素或综合性的多年连续观测发展;②单点定位研究向多点定位网络研究和小流域基地定位研究发展;③在纯自然要素观测的基础上,广延到自然与经济、自然与社会等人地关系方面的研究;④向
网络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使得
地理学家有可能更深刻地认识地域综合体的现象与本质、结构与功能,更有效地进行管理与调控、监测与预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