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锦草
大戟科大戟属植物
俗名:千根草、小虫儿卧单、血见愁草、草血竭、小红筋草、奶汁草、红丝草。
形态特征
地锦草为一年生草本。根纤细,长10~18厘米,直径2~3毫米,常不分枝。茎匍匐,自基部以上多分枝,偶而先端斜向上伸展,基部常红色或淡红色,长达20(30)厘米,直径1~3毫米,被柔毛或疏柔毛。叶对生,矩圆形或椭圆形,长5~10毫米,宽3~6毫米,先端钝圆,基部偏斜,略渐狭,边缘常于中部以上具细锯齿;叶面绿色,叶背淡绿色,有时淡红色,两面被疏柔毛;叶柄极短,长1~2毫米。
地锦草花序单生于叶腋,基部具1~3毫米的短柄;总苞陀螺状,高与直径各约1毫米,边缘4裂,裂片三角形;腺体4,矩圆形,边缘具白色或淡红色附属物。雄花数枚,近与总苞边缘等长;雌花1枚,子房柄伸出至总苞边缘;子房三棱状卵形,光滑无毛;花柱3,分离;柱头2裂。蒴果三棱状卵球形,长约2毫米,直径约2.2毫米,成熟时分裂为3个分果爿,花柱宿存。种子三棱状卵球形,长约1.3毫米,直径约0.9毫米,灰色,每个棱面无横沟,无种阜。花果期5~10月。
生长环境
地锦草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生命力顽强,铺地而生,常生于草原、荒地、田间、地头、石缝、砖缝等。
分布范围
地锦草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温带。其在中国为广布物种,除海南外,全国各地均有种植。
主要品种
斑地锦草(Euphorbia maculata L.)形态与地锦草相似,只是叶面中央有紫斑。原产于北美,归化于欧亚大陆;产于江苏、江西、浙江、湖北、河南、河北和台湾。生于平原或低山坡的路旁。同样供药用。
繁殖方法
地锦草用种子繁殖。
栽培技术
播散种子:9~11月,采收果实,搓出种子,簸净杂质,晒干贮藏。3~4月播种。播前,把种子混到拌有人畜粪水的火灰里,使成种子灰,每亩用种子150~200克。播时,先播早玉米,行距约100厘米,窝距约66厘米,然后在玉米行间,播种两行地锦草,行窝距各26.6~30厘米,深3.3~6.6厘米,做到窝大、底平、土松,施人畜粪水后,把种子灰匀撒窝里。
田间管理:幼苗生长较慢,在苗高3.3厘米左右时,要注意扯去窝里杂草,并追肥提苗。在早玉米收获后,正是地锦草生长旺盛的时候,要砍去玉米茎秆,立即中耕和追肥一次。
收获加工:地锦草在10月采收。收时,把全株连根拔起,抖去泥土,搓下成熟种子供繁殖用,拣去杂质,晒干即成。地锦草用篾包包装贮运,放干燥处,防受潮发霉。
主要价值
地锦草全草均可入药,其味辛,性平。在《中药学》中记载地锦草具有凉血止血,活血散瘀,止血而不留瘀的功效,常用于血热所致的咯血、衄血、便血、尿血、痔血、崩漏以及外伤出血。同时,地锦草还具有抗菌、中和毒素及杀虫的作用。
抗肿瘤作用:地锦草具有体内抗肿瘤和体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地锦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对宫颈癌Hela细胞具有抑制作用。邹志坚等发现地锦草可能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分泌VEGF和MMP~3,减少血管生成和抑制基质酶类活性来抑制肿瘤生长,达到抗肿瘤作用。
抗菌作用:地锦草对皮肤癣菌有抗真菌作用。地锦草与10种抗菌药物联用的抑菌作用,地锦草分别与头孢曲松、头孢噻呋、氟苯尼考、多西环素联用对体外鸡致病性大肠杆菌有协同抑菌作用。
抗氧化作用:小鼠灌服地锦草提取物,可明显增加小鼠的抗氧化能力。
抗疲劳作用:通过地锦草多糖对小鼠抗疲劳实验发现,地锦草多糖能够促进肝糖原的积累,抑制运动后血中尿素氮和乳酸的增加,提高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加快乳酸的清除,减少乳酸的积累,延缓疲劳的产生,增强小鼠的运动耐力和有氧代谢,改善机体对运动负荷的压力。
抗高血压作用:采用大鼠离体血管功能实验装置和放射免疫技术,分别记录血管张力变化和血管组织中cGMP含量,结果发现,地锦草通过血管舒张作用来降低血压。
保肝护肝作用:通过对小鼠灌服地锦草煎液发现,地锦草显著降低异硫氰酸a萘脂所致SGPT、SGOT以及清血胆红素升高,表明地锦草有保肝作用。地锦草具有减轻六六六对动物各器官的毒性作用。
止血作用:地锦草有快速缩短凝血时间的作用,能显著增加血小板数量,并有显著的抗凝作用。用地锦草乌茜汤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对76例患者中显效51例,有效23例,总有效率为97.4%。
消炎作用:研究复方地锦草制剂抗菌作用发现,复方地锦草对马拉色菌毛囊炎有效。
镇痛作用:采用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测定地锦草水提物和醇提镇痛作用,结果发现,地锦草水提取物对小鼠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止泻作用:复方地锦草制剂对儿童具有显著的止泻作用。采用蓖麻油、硫酸镁、大肠埃希菌3种腹泻模型及炭末小肠推进试验对小叶地锦草水提取物及其萃取物的止泻作用,结果表明,小叶地锦草水提取物对渗出性腹泻、渗透性腹泻、细菌性腹泻均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是抑制或杀灭肠道病原菌、抑制炎性渗出和调节肠道运动。
参考资料
地锦草.植物智.
地锦草.中国自然标本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0 16:26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