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泉镇坝桥村地处浙江省
嘉兴市
桐乡市
洲泉镇西北,位于桐乡市的西边,与德清县交近,东紧靠镇工业园区,南以湘溪村相接,西与
夜明村相邻、北与
晚村村连,加德公路穿村而过,水陆交通都比较方便
概况
洲泉镇坝桥村位于洲泉镇西部,紧靠镇工业园区,大有桥港和嘉德公路贯穿全村,水陆交通比较便捷,村域面积2.5平方公里,有22个村民小组575户农户,人口2375人,中共党员88人,村班子成员6人。坝桥村是以农业生产和个私经济为主;农业生产以水稻、蚕桑、养鸭等种养业为主。个私经济以化纤、丝绵业为主,成为桐乡化纤业、丝绵业生产的后方小型加工地之一。今日的坝桥村坝桥村依托文化礼堂和蚕俗文化博物馆建设,大力文化宣传工作。可容纳400余人的文化礼堂已经成为镇、村两级文化宣传的重要阵地。礼堂内展示具有“坝桥特色”的老照片辐射面遍及洲泉镇乃至整个桐乡范围。学习会、讨论会、湘溪青年大讲堂等各类讲座的开展使坝桥成为了“红色”教育根据地。现在的坝桥村社会稳定,秩序良好,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呈现一派繁荣兴旺、富强文明景象。
经济
共有耕地2402亩,以种植水稻、桑树、肉鸭养殖为主。
坝桥村村村级领导班子十分重视科学普及工作。成立了科普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专业负责人员,建立了科普学校二家,科普阅览室一家,科普宣传橱窗二个,根据本村农业生产特点,充分发挥养鸭专业合作社的优势,积极宣传种植养殖知识,传授经验,在稳定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发展和壮大了养鸭基地,使其成为壮大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2005年,该村被桐乡市命名为“养鸭专业村”,2006年坝桥养鸭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2005年被评为桐乡市级科普村,2006年被评为嘉兴市级科普村。
社会事业
村党支部、村民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美村、富民、强经济”的要求,对照“建设小康示范村”的要求,加大投入力度,狠抓软硬件建设,村容、村貌和村民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达到了“局部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各类文件配套设施齐全”的目标。实现了“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售往本县。2006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2.5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18.36%。该村目前正在发展茶叶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茶叶、蚕桑产业。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92.00亩(其中:田25.00亩,地67.00亩),人均耕地0.92亩,主要种植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3,200.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700.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7.00亩,主要种植八角等经济林果;其他面积800.00亩。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9年底,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无路灯。全村有25户通自来水,有15户饮用井水,有2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有27户通电,有13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3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2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0户。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未硬化;距离最近的车站15.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5.00公里。全村有摩托车6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0户,到2009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有27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17户,共乡村人口67人,其中男性36人,女性31人。其中农业人口67人,劳动力40人。该村以汉族为主(是傣族、彝族混居地),其中傣族1人,彝族7人,汉族59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40人,参合率59.7%;享受低保10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5公里,距离镇卫生院25公里。
农村经济
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0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00万元;畜牧业收入4.00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65头,肉牛7头;工资性收入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5.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4.0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8人,在省内务工0人,到省外务工28人。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勐乃小学,中学生就读到正兴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13公里,距离中学25公里。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8人,其中小学生5人,中学生3人。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06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6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38.6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年末集体总收入0.02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方式公开。
发展重点
该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离乡镇较远,经济发展无支柱产业;产品结构单一;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难以准确把握市场信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缺少项目开发资金和技术。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不断完善道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引进技术资金,开发当地土地、林业资源,发展支柱产业;调整产品结构;在保证粮食产量安全的前提下,加大经济作物和畜牧业发展力度;主要发展茶叶、桑树等种植(其中:完成种植茶叶100亩、桑树40亩),以及发展养蚕、鸡、猪等养殖业为主。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