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头泰山庙
山西省阳泉市盂县境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坡头泰山庙,位于山西省阳泉市盂县北下庄乡坡头村,相传为颂扬周代名将黄飞虎功德,从唐代起当地百姓便开始立庙祭祀,迄明万历年间捐资扩建,始具规模。之后历代多有修葺,庙内元代经幢记载,元至正七年(1357年)重建。明天顺、清康熙、民国六年(1917年)都曾进行过修缮。
历史沿革
相传周代名将黄飞虎当年曾因公务路经此地,他军纪严明,扶危济围,深受百姓拥戴,死后被姜子牙封为“东岳天齐”。为颂扬其功德,从唐代起当地百姓便开始立庙祭祀,迄明万历年间捐资扩建,始具规模。
之后历代多有修葺,庙内元代经幢记载,元至正七年(1357年)重建。
明天顺、清康熙、民国六年(1917年)都曾进行过修缮。
建筑格局
坡头泰山庙坐北朝南,庙宇分前后两院,面积庙宇分前后两院,面积1800多平方米,占地面积3240平方米,三进院落。自南向北中轴线上依次为戏楼(建筑已毁)、石牌坊、穿堂山门、正殿、后殿;两侧分别对称布局有钟鼓楼、配楼、耳殿、禅房、关帝殿、奶奶殿等。皆系木石结构,布局严谨,造型优美,雍容典雅。庙宇前部开阔疏朗,后部紧凑严密,形成了疏密有序,高低错落有致,建筑形制多样,元、明、清各代建筑并存的群组建筑风格。庙宇内外古木参天,芳草如茵。
坡头泰山庙正殿和后殿均为元代建筑,其余建筑为明、清两代遗物。
坡头泰山庙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斗栱四铺作单下昴。梁架结构为前搭牵对三椽栿通檐用三柱。后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斗栱四铺作单下昴,梁架结构为四椽栿通檐用二柱。
坡头泰山庙正殿、后殿及东西配殿内存有大面积的壁画被白灰覆盖。
文物遗存
坡头泰山庙殿堂内画梁雕栋,满壁丹青。内塑有黄飞虎、二十四朝官、十帝阖君等圣象四十余身。或慈目善眉,俊逸传神;或青面獠牙,狰狞可畏。穿堂处还塑立着两匹跃跃欲腾的白鬃骏骥和一对抖缰拽辔的壮健马童。塑工精细,栩栩如生。山门外两根朱漆旗杆耸立云端,一对玲珑石狮雄蹲左右。另有大元至正经幢碑,大明成化经幢碑,大清康熙四十九年重修泰山庙碑等十余通古碣分立庙内。雕工精湛细腻,年久风雨无蚀。
历史文化
昔日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六月十三日,九月初九日为坡头泰山庙庙会,届时,四方群众云集至此。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25日,坡头泰山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坡头泰山庙位于山西省阳泉市盂县北下庄乡坡头村。
自驾前往坡头泰山庙:从阳泉北站出发,大约24公里,约需34分钟。
参考资料
坡头泰山庙(第六批国保).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坡头泰山庙.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09 10:2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建筑格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