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鳞纹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
垂鳞纹是中国传统装饰纹样。青铜器纹饰之一。近似鳞纹,主线以粗线勾出,中衬以细线之云雷纹。
时代
多施于壶盖和底部,常作边饰应用。通行于西周后期和春秋时代。
垂鳞纹鼎
高23.1厘米,口径22.2厘米。方唇平折沿,口微敛,沿上立厚方耳,耳上端略宽,鼓形浅腹,圜底近平。足柱中部起凸箍一周。腹上部饰凤鸟型对称窃曲纹,上下两凤共目而各有喙,凤躯已图案化。下腹部饰两排相错的垂式重鳞纹,上下腹两种纹饰带之间以宽弦纹相隔。耳外廓饰长短相间的重环纹,足上部饰蟠虺纹。
此鼎出土于甘肃礼县圆顶山贵族墓。
方彝
垂鳞纹方彝,春秋早期,盛酒器,1970年湖北随州熊家老湾出土,通高32厘米,口长28.4厘米,湖北省博物馆藏。
器型与前相比颇有变化:口呈方形,盖甚高,垂腹,两端置环状纽,圈足略外撇。器具饰垂鳞纹,为青铜器典型纹饰之一,春秋时期尤盛。
商周时期造型精美的青铜器,特别是青铜礼器,极为统治者所珍视。它们是贵族家庭的传家宝,只有在举行盛大典礼或祭祀时使用。许多礼器是铸有铭文(书法中称金文),记载着奴隶主贵族的各种特权、祭祀、战功以及命令或赏赐等,让后代永远保存。西周时期的毛公鼎铭文最长,有497个字,内容广泛,涉及祭典、训诰、册命、征战以及诉讼等内容,具有史书的性质。鼎的多少,反映了地位的高低,鼎的轻重,标志权力的大小,甚至王权的兴衰。
春秋早期(公元前770年-前7世纪上半叶)作品,高22.1厘米口径18.8厘米腹深14.2厘米腹径17.1厘米重2999.6克,直口,方唇,深腹,腹壁略微斜收,喇叭形高圈足。口沿两侧设有绦索纹立耳,耳的内根部呈蛇头状,紧贴于器口的内缘。口沿下装饰一周兽目交连纹,腹部装饰双层垂鳞纹,两圈纹饰之间以一条凸起的绦纹为界。这件鍑上的兽目交连纹,据资料尚不见于西周时期的青铜器,而与上海博物馆所藏秦公鼎口沿下的纹饰十分相似,秦公鼎为春秋早期器物。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4-05 18:21
目录
概述
时代
垂鳞纹鼎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