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尔瓦王朝(Sula1ah Kilwa) ,中世纪东非沿海城邦阿拉伯人以及波斯人建立的伊斯兰教王朝。从7世纪末起,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多批移居东非沿岸地带,建立商业城邦,成为控制黑人的统治阶级。
国家历史
起点不高的角落
虽然基尔瓦在公元8世纪前后建立,却在初期也不过是重要性很低的普通沿海聚落。相比
东非海岸上的其他著名口岸,这里的起步时间很晚,被赋予的起点也非常低下。仅仅是由于早期航海家们需要一个落脚点,充当
桑给巴尔岛和索法拉之间的中转站,才给初生的基尔瓦以发展可能。但仅仅依靠数量很少的
阿拉伯商业移民,还是无法将原先的班图族村镇,变成整片海岸线上的明珠。
公元10-11世纪之交,一场发生在远方的意外事件,成为基尔瓦城崛起的重要诱因。原本生活在波斯的设拉子王公阿里,因母亲是来自
埃塞俄比亚的
基督徒奴隶,而没能在父亲死后获得应有遗产。于是就只能带着部众出航,通过南面的
霍尔木兹岛出海冒险,暂时落脚在
索马里的最大港口
摩加迪沙。然而,这些波斯流亡者的
什叶派信仰,在当地的
逊尼派统治者看来非常有害。阿里等人便只能再度出逃,在山穷水尽前抵达了基尔瓦海岸。
当时的基尔瓦,并非完全独立于
非洲大陆的沿海岛屿。每当退潮来临,都会有陆桥浮出水面,让缺乏航海能力的土著直接通过。所以,尽管岛上的土地并不适于耕作粮食,却可以不断从内陆部落手中交换到生活所需。除少量商贾带来的香料、丝绸与瓷器外,不少渔民捕捞的海产品也较受欢迎。做对口买卖的
黑人酋长,也会在食物之外再贩售一些象牙或黄金。
不过就总体而言,这里依然是一个较为偏远而落后的土著村舍。所以,当波斯人决定用高净值的丝绸和布匹购买领地,便很快将全岛范围都收入囊中。自觉吃亏的黑人首领,一度因后悔自己轻率而企图带人夺回基尔瓦。但阿里麾下的
波斯人也早有防备,刚刚落脚就花大力气将退潮的陆桥破坏,算是初步将整座岛屿控制在手里。
荣升东非海王
此后,基尔瓦就进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迅速成为东非海岸上的明星城市。阿里及其后裔,充分利用自己在
亚洲大陆的人脉关系,将更多
穆斯林商业移民吸引到本地驻足。在没有拳头产品的不利条件下,可能首先从主打奴隶贸易开始,靠掳掠内陆黑人赚取第一桶金。随后用到手的启动资金,寻求部分土著的长期合作,从而让送抵本岛的粮食源源不断。至此,基尔瓦的航运中转站地位就彻底稳固下来,有了足够的人流支撑经济活动。
公元12世纪,第九代统治者哈桑又率军进攻南部的港口城市索法拉。那里是整个东非海岸贸易的最南端口,也是穆斯林商团获取内陆黄金的重要枢纽。基尔瓦王国虽没有采取完全暴力的鲸吞之举,却通过扶持代理人的方式保持影响,从而掌握了事关经济活动的主导权。
更重要的是,来自索法拉的贵金属加持让基尔瓦商人底气十足,进而对东非的其他各港口城市展开攻略。首先是北方的蒙巴萨与
马林迪,然后是夹在自己与索法拉之间的
莫桑比克岛。最后连先前最为强势的摩加迪沙,都一度要看基尔瓦的脸色行事。至于更为落后的毛里求斯和马达加斯加的部分区域,则完全沦为波斯后裔们的商业殖民地。虽然许多原有的统治者被保留了位置,却也免不了通过联姻和任命等手段,迎来基尔瓦血统的王公或大臣。
基于这些重大利好,基尔瓦不仅继续在商业上大展宏图,甚至开始发展自己的本土产业。比如当地海边常见的椰子树,就在出口水果之余,还被当做造船材料来加以利用。此外,棉花也在差不多时间内被引入岛上,成为第二种重要的
经济作物。最后,还有基于原始作坊的陶瓷生产基地。其中的陶器主要出售给平民阶层与内陆部落,数目较少的瓷器则留给贵族上层使用,并偶尔出口到周边海岸。虽然不可能同亚洲的大规模制造相提并论,至少是弥补了黑非洲地区的行业空白。
破坏性二元对立
到了15世纪,尚处巅峰的基尔瓦王朝还是遭遇到结构性难题。虽然最初的王族来自波斯,他们还是在后来的发展中又不得不依靠逊尼派的
阿拉伯人协助。长此以往,在统治阶层内部就形成了来源各不相同的两股势力。身居高位的苏丹代表前者,担任过宰相的客卿代表后者。双方很快因王朝的决策权问题而发生纠纷,进而酿成周期性的小规模内战。
虽然苏丹的家族仅靠血统就具有天然合法性,奈何架不住客卿后代们的现实压力。因为后者不仅用以获得商人支持,还靠着传教或联姻手段,对许多内陆部族拥有号召力。1495年上位的易卜拉欣,就是这么个善于挟君主以令诸侯的权臣。他在帮助前任苏丹击败谋反的宰相后,又以弑君之举扶持来自旁系的苏莱曼充当傀儡。尽管基尔瓦主城的局势很快被控制下来,但分散在海岸南北的藩属们却纷纷予以抵制。一时间,整个王朝都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恰逢为
葡萄牙冒险家保罗途经此地,将基尔瓦霸权松动的情况逐个记下,彻底说服了本国君主派船队去往东方世界开拓。于是在易卜拉欣的阴谋得手后2年,达伽马的小型舰队便从整个东非海岸掠过。原本就下决心分离的各重要港口,纷纷在不由基尔瓦意志的情况下擅做决定。例如蒙巴萨的国王就计划设下圈套,准备将人生地不熟的葡萄牙探险队一网打尽。但实力较弱的马林迪更为狡猾,很快就为新来者提供了导航员与联盟态度。至此,基尔瓦这个中世纪的东非海王就注定要时日不多。
1500年,第二支去往东方世界的葡萄牙船队抵达基尔瓦岛水域。负责指挥的
卡布拉尔,希望苏丹或宰相能同意与自己结盟。这样就可以借助他们的旧威权,将整片水域都控制下来。但易卜拉欣就代表着阿拉伯海商们的利益,当然不会对如此破坏自身体系的条约点头。卡布拉尔因急于去往印度,也就没能采取任何强制行动。直到
弗郎西斯科·德·阿尔梅达在5年后重返当地,才用500人的陆战队将强硬派轰出城市。
出人意料的结局
此后,侯赛因苏丹成为葡萄牙驻军扶持的新任统治者。后者也在基尔瓦岛上建立了圣地亚哥城堡,准备接管东非海岸的贸易主导权。但高价出售的航运许可证,很快让许多摸不出钱的阿拉伯商贾怨声载道。他们纷纷支持逃亡内地的易卜拉欣复辟,准备同基督教入侵者们死战到底。后者也拥有大批黑人部落兵支持,就顺利杀回了疏于防备的基尔瓦城。虽然苏丹及时躲入欧洲要塞避难,但大部分街区都沦为反叛军和
葡萄牙人的战场。商业与普通平民则争相收拾细软跑路,致使城市的商业运作遭到再度重创。
1506年,基尔瓦的暴乱终于被平息下去,许多难民也陆续返回家乡参与重建工作。但远在印度担任总督的阿尔梅达,还是发现新苏丹的举止有些不受控制。原因就在这个于王朝的光荣传统,始终习惯于自己的区域龙头身份,虽然要向远在
里斯本的葡萄牙国王低头,却不可能学着和其他东非城市平起平坐。正是基于这种固有心态,恢复身份的侯赛因开始向蒙巴萨、马林迪、索法拉和桑给巴尔等所有城市发出警告。结果,在他能顺利重拾先祖的荣光之前,就再次被圣地亚哥堡的驻军逮捕废黜。
当然,航海技术的发展也让基尔瓦显得有些鸡肋。稍有吨位的葡萄牙船只,都可以从
好望角直接抵达索法拉,然后直航到桑给巴尔,再转进
印度等东方口岸。
因此,衰退的贸易经济就再也没能在岛上恢复过来。留守的贵族始也终心怀不满,整座城市进一步陷入死寂的恶心循环。这迫使葡萄牙人在1512年选择放弃此地,任由基尔瓦被来自索马里的阿拉伯雇佣兵占领。但无论后来者如何尝试“光复”,这个曾经的东非海王都没能从衰败中缓过神来......
后续
基尔瓦约在1700年为阿曼人挟制。1843年,基尔瓦穆斯林苏丹国灭亡。
1958~1965年期间,英国著名学者奇蒂克在此进行大规模发掘,挖掘出许多重要遗迹。有宫殿、清真寺、大浴池、素丹陵墓和大型房屋建筑等。同时还出土了很多
古代钱币、进口陶瓷、象牙制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