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尔羊
偶蹄目牛科的动物
塔尔羊(学名:Hemitragus jemlahicus)是偶蹄目、牛科的动物。雄羊达90千克左右。雌性体长120-140厘米,雄性140-180厘米。尾短,尾长65-75毫米。塔尔羊外形很像山羊,体型比普通山羊大,
动物学史
塔尔羊属于偶蹄目、羊亚科。在羊亚科中,它们的近亲是绵羊山羊。最近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塔尔羊属是单型种的,塔尔羊是一种野山羊。
塔尔羊原产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从印度北部东部到不丹,最北到西藏。它已被广泛引进到其他地方用于狩猎。1904年引入新西兰后,它传播到那里所有合适的栖息地。在美国的新墨西哥州、加利福尼亚州、安大略省和南非也有引进种群。
形态特征
体型
塔尔羊体型粗壮,雄性比雌性大。雄羊达90千克左右;雄性体长140-180厘米,雌性体长120-140厘米。头部较小。整个头形狭长,雄性的颏下没有长须,面部和吻部光秃无毛;尾短,长度为65-75毫米。腿相对较短,它们的蹄子非常适合山地栖息地,坚硬的角质边缘环绕着柔软的海绵状凸垫。这些蹄子和强壮的狼爪使它们成为优秀的攀爬者。
羊角
雌雄均具灰褐色的角,但雄性角比雌性的角粗大,正面观二角呈倒“人”字形。角短而侧扁,不旋曲,基部的距离比较近,角夹端有皱纹。雌雄的角均向上、向后、向内弯曲。角横向扁平,横截面为三角形,前缘有龙骨。雄性角最长45厘米,雌性角最长19厘米。
骨骼
头骨窄长,额、鼻面平直,鼻骨窄长,后端较钝。泪骨长方形,后部呈弧形。颅顶后部明显下弯而与枕部处在同一平面上,但与腭面呈锐角。上前臼齿3枚,第1枚小,仅外侧后面有小的纵棱,第2枚略大,外侧有3个纵棱,第3枚比第2枚稍大,外侧前后各具1枚纵棱。上臼齿3枚,外侧均有前、中、后3个纵棱,但以第3上臼齿的后棱最为发达,下门齿3枚。下犬齿紧靠第3下门齿后,且二者形态相似。下前臼齿3枚,第1枚小,略呈圆锥状,第2、3枚略大,内侧具前后纵棱,外侧圆且光滑。下臼齿大,前两枚的大小、形状均雷同,内侧前面各具一个不明显的棱,外侧有一审凹,第3下臼齿最大,除内侧前面纵棱显著外,在后端还有一个延伸的后叶,故外侧有2个内凹。
皮毛
塔尔羊全身被毛粗硬,呈暗灰褐色或褐色。肩部和颈部有毛又长又密,下垂到膝部,形成鬣毛,为红棕色或深褐色,其中四肢和头部的毛色较深,雄性的体色又比雌性深,但偶尔也有灰白的色型。它们身上的长毛头还会随着气候的变化而改变,有时呈褐色,有时呈黑色,有时还会呈金色。
冬季成年雄性面部和口鼻呈深色,侧面和后躯呈黑色至红棕色,臀部有红色斑块,腹部颜色较浅。它的颈部和肩部以及前腿周围有厚厚的皱褶或鬃毛。年长的雄性颜色较深,侧腹有一条浅色带,中背线呈深色。鬃毛可能长达250厘米,呈灰色至稻草色。冬季成年雌性呈灰色至棕色,口鼻和腿部颜色较深,腹部颜色较浅。成年雌雄的夏季皮毛较短,颜色为浅棕色至稻草色。幼年雌雄均是棕色,但腿前部除外,前部为黑色。
栖息环境
在喜马拉雅山脉,塔尔羊喜欢栖息在海拔3500-4500米的亚高山和高山地区崎岖的树木繁茂的丘陵和山坡上。它也可能季节性地栖息在海拔低至2500米的混合橡树林和海拔高达5000米的高山草甸上。
在新西兰,塔尔羊生活在海拔750-2250米的草山坡、大型岩石峭壁系统、雪草丛盆地和亚高山灌木丛的顶部。它喜欢朝北和东北的山坡,这些地方阳光充足,冬季积雪较少。
塔尔羊的潜在栖息地在海拔2,200米至4,200米之间,估计约为44,200平方千米,其中大部分位于尼泊尔(即22,455平方千米),其次是印度(20,248平方千米)和中国(1,465平方千米)。合适的塔尔羊栖息地位于喜马偕尔邦(8,903平方千米)、北阿坎德邦(6,500平方千米)和锡金(865平方千米)以及查谟和克什米尔(3,979平方千米)。
分布范围
国家
原产地:中国、印度和尼泊尔;
存在情况不确定:不丹;
引进:新西兰、南非和美国;
可能灭绝和引进:阿根廷。
区域
塔尔羊分布在中国、印度和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脉,分布面积估计为44,200平方千米,但考虑到灭绝和中间目前不适合的栖息地,实际分布面积可能要小得多。在喜马拉雅山脉以外,塔尔羊被引入新西兰南岛和南非西开普省。它们被意外地从一个狩猎牧场释放到美国新墨西哥州的西波拉国家森林山,并被牧场主非法释放到阿根廷的内乌肯省和戴安娜公园牧场,现在可能已经从内乌肯省灭绝(Guichon等人 2016年)。
在中国,塔尔羊于1974年在西藏南部的博曲谷(又名樟木谷)的曲乡被发现(北京自然历史博物馆和青海生物研究所 1977年)。从那时起,没有关于其出现或状态的更多信息。一份确认该物种存在的报告来自西藏的吉隆——布曲山谷(Hu等人 2014年)和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那里经常在荣夏山谷和陈塘山谷发现大量塔尔羊。
在印度,塔尔羊分布在查谟和克什米尔、喜马偕尔邦、北阿坎德邦和锡金南部森林山坡的亚高山地区(Sathyakmuar 2002年)。种群分布在从克什米尔中南部到库鲁南部(喜马偕尔邦)海拔约2000-3300米之间(Gaston等人 1981年,1983年)。它们广泛分布在从北阿坎德邦北部到尼泊尔边境的类似海拔高度。少数塔尔羊也栖息在锡金东部(靠近印度——尼泊尔边境)和锡金西部(靠近印度——不丹边境)。
在尼泊尔,塔尔羊以前在海拔1500米至5200米之间连续分布,但这种分布越来越受到人类活动(如放牧和自给性狩猎)的干扰。总体而言,在尼泊尔,塔尔羊栖息在温带至亚高山森林和高山草甸,主要栖息在海拔约2500米至4000米之间,但有时个体会冒险飞到海拔5200米。Schaller(1977年)绘制了尼泊尔14个塔尔羊分布地点,但毫无疑问,分布地点不止这些。
在不丹,塔尔羊据说来自“吉格梅凯萨尔自然保护区”(Jigme Khesar Strict Nature Reserve)。然而,不丹政府森林和公园服务部自然保护处尚未证实该国存在塔尔羊(Sonam Wangdi,2019年12月)。
生活习性
集群
塔尔羊多为几十只集群,活动范围较固定。雄性塔尔羊平时都是独居或小团体活动,它们结成群一起活动,有时可达30-40只。塔尔羊生活在2-23只动物的群体中。在繁殖季节之外,雄性通常与雌性和幼崽(2岁以下)分开生活,4岁以上的雄性通常与年轻的雄性分开生活。包括雄性的群体比全雌性的群体更大。群体内没有明显的优势等级。老年雄性在夏季另组成小群,居住在最崎岖险峻之处,到冬季回到大群中,一起过冬。
行为
栖息在有树木的山坡上。在清晨和傍晚最活跃,即黎明后和黄昏前的3-4小时觅食,白天找有遮蔽的地方休息。性机警,难以接近。尤其是从坡下向上走更难接近它们,因为群中总有担任警卫的羊,密切注意着周围有无危险征兆。塔尔羊需要每天喝水。这种动物是身手敏捷的登山好手,栖息于悬崖峭壁之上,塔尔羊通常会下山到溪谷中寻找饮水池。它用超过一半的白天时间休息。它每天都会垂直迁徙,早上向上坡移动,中午在那里休息,晚上向下坡移动。
食性
塔尔羊以高山草本植物和亚高山灌木丛植物为食。主要吃岩石堆中的草和灌木,既吃草也吃树叶,几乎什么植物都吃。新西兰本土没有食草动物,而塔尔羊对新西兰本土植物群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由于食物质量差,代谢成本高,塔尔羊在冬季进食较少。
生长繁殖
时间
在喜马拉雅山,发情期从10月中旬持续到1月中旬。在新西兰,发情期从4月持续到7月,在5月或6月初达到高峰。繁殖季节的差异是由于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相差六个月。被转移到另一半球的圈养动物在两年或更短的时间内改变了繁殖周期。
交配
在发情期,年轻的雄性会跟随一群雌性,并试图与任何雌性交配,但通常不会成功。年长的雄性会跟随并保护单个发情的雌性。交配展示包括一只雄性面对雌性,与它成直角,头部和口鼻高高,鬃毛竖起并隐藏角。接下来是一系列的点头和短暂的交配。竞争展示包括两只雄性僵硬地平行行走,鬃毛和背脊竖起,头部低垂,角露出。胜利者要么移动阻挡对手的去路,要么将对手赶走。竞争性展示很少会导致直接的头对头摔跤,与其他有角或鹿角的哺乳动物相比,塔尔羊的摔跤被描述为“半心半意”。
产羔
在喜马拉雅山脉,塔尔羊雌性会在4月中旬至7月中旬生育。在新西兰,平均生育日期为11月30日。雌性会离开群体生育。幼崽几分钟内就能哺乳,三小时内就能行走。几天后,母子会返回群体。野生环境中很少出现双胞胎,但在圈养环境中则更为常见。
生长
幼羔会一直呆在母亲的群体中直到两岁,然后雄性就会分散,形成只有雄性的群体。雌性不会分散。
圈养的雌性在18个月时即可生育,雄性在2岁时即可生育,但很少在4岁之前成功与雌性交配。
正常寿命为10-14年,但也有报告称其寿命可达22岁。雌性寿命比雄性长。因山体滑坡或雪崩而意外死亡的情况并不罕见。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20年1月30日——近危(NT)。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一级。
种群现状
目前尚无关于塔尔羊的全球种群估计。其种群变化率未知。在中国仅观察到少量塔尔羊(Feng等人,1986年)。中国可能有400-500只塔尔羊,全部位于西藏南部(Wang,1998年)。
目前尚无关于印度塔尔羊种群的估计,但是,在整个范围内可以得到一些零星的塔尔羊数量统计。例如,在喜马偕尔邦,据报道,卡纳瓦尔野生动物保护区有大约130只塔尔羊,大喜马拉雅国家公园有超过100只塔尔羊。凯达尔纳特野生动物保护区部分地区的塔尔羊数量也有所估计:凯达尔纳特野生动物保护区有70只(Sathyakumar 1994年),凯达尔纳特野生动物保护区通纳特地区有110只(Kittur等人 2006年)。1996-1998年间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喜马拉雅国家公园的Tirthan山谷中栖息着50只塔尔羊(Vinod和Sathyakumar 1999年)。Kandpal和Sathyakumar(2010年)报告称,在平达里冰川地区发现了塔尔羊。2016年进行的一项高海拔有蹄类动物调查估计,北阿坎德邦有297只塔尔羊(分布范围:222-565,0.32只/平方千米)(Habib等人 2016年)。
一些传闻证据表明,印度的塔尔羊曾数次局部灭绝。它们可能在查谟和克什米尔西部地区濒临灭绝。据信,之前报告的杰纳布河以北(基斯瓦尔和巴尼哈尔山口之间)的整个种群现已在当地灭绝。巴尼-萨尔塔尔(Kathua)和基斯瓦尔国家公园(基斯瓦尔——多达)仍有少量塔尔羊幸存(Bhatnagar等人,2007年)。西喜马拉雅不同地区的密度估计值最高为每平方千米19.6-25.7只(北阿坎德邦凯达尔纳特野生动物保护区)(Sathyakumar 1994年),最低为每平方千米1.4到4.6只(喜马偕尔邦大喜马拉雅国家公园)(Vinod和Sathyakumar 1999年)。
不同的丰度指数,即遭遇率(行走千米数)表明,南达德维国家公园的塔尔羊数量少于凯达尔纳特野生动物保护区的通纳特(Sathyakumar 1993年、1994年)。此外,凯达尔纳特野生动物保护区的塔尔羊种群密度高于大喜马拉雅国家公园(Vinod和Sathyakumar 1999)。对巴吉拉提河上游流域进行的相机陷阱调查(陷阱夜数/100天)显示,温带栖息地的塔尔羊数量(4.4±2.62)高于高山栖息地(0.6±0.34)。在锡金,一项对Prek Chu流域的深入研究发现,塔尔羊存在于亚高山和高山地带,但与蓝山羊等其他有蹄类动物相比,它们数量稀少(Bhattacharya 2013年)。
尼泊尔没有塔尔羊总种群规模的估计值,但几十年来,该国不同地区曾进行过几次零星调查。Bauer(1988年)估计,萨加玛塔、马卡鲁-巴伦和朗塘国家公园共有1,000只塔尔羊。
萨加玛塔(珠穆朗玛峰)国家公园可轻松容纳700-800只塔尔羊,其中至少有一半生活在面积约160平方千米的南池、福斯特、泰姆和戈基奥山谷。2004-2006年,总体平均群体规模为8.5只,总体密度为3.4只/平方千米(Lovari等人,2009年,Ale,2007年)。1989-2010年间,由于雪豹回归后掠食行为增多,萨加玛塔国家公园核心区塔尔羊数量减少了约2/3,从约350只减少至约100只(Lovari和Mishra,2016年)。虽然缺乏最新数据,但珠穆朗玛峰的捕食者和猎物数量可能已经稳定下来。
2012年的最新调查显示,朗塘约79.3平方千米内至少有394只塔尔羊(密度为5.3只塔尔羊/平方千米:Thapa 2012年)。Green(1978年)估计的朗塘国家公园的密度在某些地方类似(每平方千米6.8只),但在其他地方,密度高达每平方千米25.0只。
据报道,尼泊尔所有山区保护区都有塔尔羊,但这些公园没有进行过系统调查。Gaurishankar保护区没有关于塔尔羊的数据,但2010年对雪豹状况的简短调查也显示,在Gaurishankar的Rolwaling山谷中也有塔尔羊的存在。然而,它们的数量正在减少(仅观察到12只,尽管雄羊与雌羊的比例为0.7:Ale等人,2010年)。2017年在马纳斯鲁保护区Tsum山谷上游124.2平方千米的区域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了223只塔尔羊(9个牧群,平均群体大小为25只,范围为2-74只;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8只)。早在2012年,仅两天的观察就在Tsum山谷发现了至少400只塔尔羊,在马纳斯鲁的Budhi Gandhaki山谷也发现了类似数量。
安纳普尔纳保护区的塔尔羊近期状况尚不清楚,但Gurung在1995年统计发现安纳普尔纳有超过500只塔尔羊(密度为7.7只/平方千米)。
Kandel等人在2011年报告称,Dhorpatan狩猎保护区共有285只塔尔羊。尼泊尔西部的SheyPhoksundo、Khaptad和Rara国家公园都曾发现过塔尔羊。当地专家称,尽管没有正式调查,但据报道,这些公园中至少有50只塔尔羊。许多保护区以外的地区,如Dolpo、Jumla、Humla和Jajarkot,都报告有稀疏的塔尔羊种群。
一些传闻证据表明,尼泊尔发生了大量塔尔羊局部灭绝事件。总体而言,保守估计整个尼泊尔的塔尔羊数量可能不超过10,000只。
由于数据缺乏,很难估计塔尔羊在其原生地(即中国、印度和尼泊尔)的全球种群数量,但可能不会超过新西兰、南非、美国和阿根廷(可能已灭绝)的引进种群规模。除新西兰外,其他国家尚未尝试对塔尔羊种群进行普查。仅新西兰的塔尔羊总数量(2016年至2018年)就介于24,777-47,461只之间,平均密度为0.06至9.2只/平方千米。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6 21:49
目录
概述
动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