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鲺是鲶形目
胡子鲶科胡子鲶属热带鱼类。塘鲺体延长,头部平斜,后部侧扁;体裸露无鳞,皮肤光滑,多黏液;体黄褐色或灰黑色,腹部色浅;体侧有不规则的白色小斑点;侧线平直;头背部具骨板;吻宽而短;前鼻孔为一根短管,后鼻孔裂缝状;上颌较突出;臀鳍不与尾鳍相连;胸鳍小,其内缘呈锯齿状。
形态特征
塘鲺是鲶形目胡子鲶科胡子鲶属热带鱼类。塘鲺鱼体长,头部平斜,后部侧扁,体裸露无鳞,皮肤光滑,多黏液;体黄褐色或灰黑色,腹部色浅;体侧有不规则的白色小斑点;侧线平直;头背部具骨板;吻宽而短;前鼻孔为一根短管,后鼻孔裂缝状;上颌较突出;臀鳍不与尾鳍相连;胸鳍小,其内缘呈锯齿状。塘鲺鱼口宽,横裂,齿利,口稍下,有触须4对,上下颌各2对。上下颁和犁骨上密生绒毛状细齿。
栖息环境
塘鲺鱼性情温和,属底栖性鱼类,栖息于河川下游、田野、坑塘、沟渠等处。它除了到水面吞食空气和摄食外,很少到水面活动。白天,饱食后的塘鲺鱼喜欢聚集于池底、洞穴或阴暗处。夜间则活动频繁,成群到水面猎取食物。
塘鲺鱼具有树枝状(珊瑚状)的鳃上呼吸辅助器官和皮肤呼吸功能,能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氧,因而耐低氧能力很强,能够生存于一般鱼类不能生存的低氧、浅水或污染的水中。只要皮肤保持湿润,长时间离水也不会死亡。更奇特的是,只要是非致命的伤口,都能很快自愈。
塘鲺鱼属于
热带鱼类,耐低温能力较差。当水温降到12℃时,停止摄食;水温降至8~10℃时会出现冻伤和感染水霉病;水温在7℃以下时死亡。因此,在人工越冬期间,水温必须保持在13℃以上,在北方地区要进行保温越冬。
生活习性
习性
塘鲺鱼因其贪食又不活泼,饱食后不大运动,所以生长快。塘鲺有钻穴营居的习性,性喜成群,惧怕强光,白天多钻栖洞穴之中,夜间活动和觅食。
食性
塘鲺鱼是以
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主要摄食动物性饵料,如昆虫、小杂鱼、虾、贝类等,在人工饲养下,也可摄食植物性饲料。其食量较大,日可进食自身体重的5%~8%,最大日食量可达体重15%以上。如投饲量过大,甚至会出现摄食过多而胀死现象。与之相应的是它同样十分耐饥,鱼种或亲鱼人工越冬期间,4~5个月不投饵也不会死亡,当水温上升到15℃以上时开始正常摄食,20~25℃,勾摄食旺季,5~9月为摄食盛期,生长也相应较快。
塘鲺鱼胃大而肠短,适合消化动物性饵料,性贪食,食物不足时常出现弱肉强食、互相残杀。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投喂的动物饲料有色粉、蚕蛹、蝇蛆、蚯蚓、螺蚌肉、蛇鱼和屠宰场下脚料等,也可投喂植物性饲料,如豆饼、花生饼、米糠、麸皮、酒糟、豆腐渣及细浮萍等。在大量推广养殖时,可全部转为吃配合颗粒饲料,这样饲料营养更全面,也更加卫生、清洁、方便,更符合鱼类健康养殖。
分布范围
塘鲺广布于中国南方各地,主要分布于长江和长江以南各水体。以
广东、
广西、
台湾、
福建、云南等地较多,长江水系各水体较少。
繁殖方式
繁殖行为
塘鲺饲养1年体重可达1.2~2千克,在中国南方一年可养2~3季。在池塘饲养条件下,经4~5个月饲养,当年苗—般可长到0.5千克。寿命一般为4-5年。
塘鲺鱼的繁殖力强,一年可繁殖3-4次,性成熟年龄为10~12个月,繁殖期4-9月,其性腺发育属于非同步多次产卵类型。每次产卵的亲鱼,经一个月左右培育,继而可以第二次繁殖。一般一年可繁殖3~4次,在越冬加温饲养条件下,终年均可进行催产。塘鲺鱼的繁殖较易,在水库、池塘中性腺均能发育成熟。当水温上升到20℃以上时,成熟的雌雄鱼会发情追逐,雄鱼射精,雌鱼产碧绿色的黏性卵,雌鱼产出粘性卵于附着物上。其产卵习性近似鲤,鲫鱼。
养殖技术
水源水质
养殖场应建在水源充足的地方,水源要求清洁、无污染源(工业、养猪场和生活污染)、无异色、无异臭、无异味,含氧量在3mg/L以上,pH值在6.8~7.5,水温应为20~32℃,最适生长水温25~30℃,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指标要求在标准值以下。
养殖池规格
尽管塘鲺可以在小水池养殖,但新建的养殖池还是以大为好,面积要求在0.26~0.33hm2,池深3.0~3.5m,水深2.0~2.5m,以土池结构为好,其水质缓冲性能较好,养殖过程中水质比较稳定。
排灌系统
进排水口按养殖池的对角设置,每个池的排水口要独立,池与池之间不连通,从而有利于防止鱼病的相互传染。
水生植物
按池的1/4面积环形栽种水浮莲、浮萍或者其他水生植物,以利于塘鲺的隐蔽栖息和净化养殖水体水质。但水生植物不宜过多,过多会使养殖池塘水体太阳光照面积太少,整个养殖池的通风不流畅,养殖水体处于低氧状态,而且水浮莲的腐茎和根容易滋生细菌,从而引发各种鱼病。
增氧设备配置
每个养殖池要求配备底部微孔增氧设备或者700W射流式底部喷气增氧设备2台(按池的对角线安装,有利于养殖水体的循环流动)。一般每天清晨开机4~6h,天气晴朗时不开机。
为了提高塘鲺的成活率,鱼种放养前应对池塘进行清整,清除多余的淤泥,修补破漏地方,并清除池边杂草物等。清塘多采用优质的生石灰,在放苗前1个月进行,用生石灰清塘既可杀灭致病菌、寄生虫及部分敌害生物,又可调节池水的pH值。生石灰用量一般为1.50~2.25t/hm2,清塘2~3d后要翻耕池底泥,然后进水。进水时,水口需加过滤网,以防敌害生物进入池内。对池塘进行清塘消毒以后,在放养鱼苗前必须对池塘水质进行培育,培育方法为:1m水深池塘施放花生麸450kg/hm2、
氨基酸肥水素22.5kg/hm2和肥水益生素3750mL/hm2,培育水质7~10d后再投放鱼苗。这样可大大提高塘鲺鱼苗的成活率。
苗种培育分二级。
第一级为鱼苗阶段,将刚孵化的稚鱼培育到体长2~3cm的鱼苗,历时15~20天。
第二级为鱼种阶段,将体长2~3cm的鱼苗培育到体长5~10cm的大规格鱼种,历时10~20天。苗种培育期共需30~40天。
鱼苗培育:鱼苗培育可在水泥池或网箱中进行。水泥池面积为几平方米到几十平方米,水深20~35cm,每平方米放苗5000~10000尾,1周后密度减少1/3。在育苗过程中严格控制水质和水位,每天注新水约1/3以上。后期水位可上升到50cm。早期阶段的饵料须“精”和“活”。常投喂轮虫、煮熟蛋黄作饵料,有条件的单位最好投喂丰年虫无节幼体,每天分早、午、晚三次投喂,每次投饵量为每万尾鱼苗一次一个鸭蛋黄。约4~5天后,可以兼投一些混合饲料(鱼粉60%、面粉30%、蚕蛹粉10%,再加少量维生素和抗生素)。也可用水蚯蚓代替水蚤,两种饲料交替使用,每天投2次。投喂混合饲料应在1~2小时内吃完为好,以免引起水质恶化。培苗成活率视饲料丰欠、鱼病、管理水平而异。鱼苗培育到2~3厘米,成活率一般在80%左右。
网箱育苗:网箱应设置在水质较好的水池、鱼塘、江河中,每平方米放苗2~3万尾。网箱面积大小均可,早期鱼苗放30目规格的网箱培育,后期用较大网目的网箱培育。管理方法与上述大致相似。经常洗刷网片,防止网目被着生藻类堵塞,保证网箱内外水的流畅。鱼苗的培育成活率50%~70%。
投放的塘鲺苗种除了要求健壮以外,规格要求在10cm以上(约140尾/kg),放养密度为37.5万~45.0万尾/hm2。放养规格大小应基本一致,规格过小成活率低,过高密度疾病多。鱼苗下塘前要进行消毒,方法是将鱼苗在浓度为10mg/L的
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1min。
采用塘鲺专用
膨化颗粒饲料投喂,最好采用生命源微生物发酵剂,将饲料发酵7d后再进行投喂。可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还可减少塘鲺排泄物对水体污染。投喂要做到“四定”,即定时、定点、定量、定质。为适应塘鲺的摄食习性,投喂时间宜于清晨和傍晚各投1次,或傍晚一次投足。投饲量根据气候、水质与摄食强度而适当增减,一般日投饵量为池鱼总体重的3%~5%。
早晚巡塘
鱼苗放养后,要坚持早、晚各巡塘1次,观察塘鲺的活动、摄食及水质变化情况;捞出池塘漂浮的杂物及死鱼,保持水质清洁。
水质管理
每天22:00至次日8:00,启动增氧机进行增氧,每天13:00~14:00曝气1次;每隔10d施放EM复合微生物菌改水1次;每月用渔家宝微生物改底剂改底1次;混养少量罗非鱼、鳙鱼、鲢鱼、鲮鱼和鲤鱼等
滤食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用于稳定水体水质。
一是建立消毒制度,杜绝外来病源体进入塘鲺养殖场。如进入养殖场的人员和车辆一律经过消毒;养殖场内的道路每隔5d用
聚维酮碘消毒或者用以诺菌王喷洒1次;养殖用具要经常消毒或者放在阳光下曝晒。二是鱼病防治。塘鲺养殖过程中,危害最大的是病毒性烂皮病。此病多在鱼苗放养1个月后、体重50g左右时出现,病鱼体表出现水泡,鱼鳍基部充血,出现腐烂,严重者全身出现溃疡,此时出现大量死鱼直到全部死亡。因此,要定期用生石灰150~225kg/hm2对水全塘泼洒,连用15d为一个疗程。如果出现此病,一般很难控制,因此只有在日常管理中定期用药,以预防为主。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胡子鲶是江河池沼常见的野生鱼类。胡子鲶肉质幼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深受群众喜爱的名贵水产品之一。为南方常见的食用鱼,也是出口港澳的重要品种。
具有生命力强、食性杂、饲料来源广、繁殖周期短、人工繁殖容易等优点,是经济价值较高、适合中国南方农村推广的
淡水养殖品种。
药用价值
塘鲺味甘性温,有补中益阳,利小便,疗水肿等功效,还可治哮喘、小儿疳积、鼻出血等疾病。
食用价值
塘鲺营养丰富,鱼肉中含水分、蛋白质和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适合体弱虚损、营养不良者食用。外科手术后,常食塘鲺,有促进伤口迅速痒愈的作用。年迈体衰、产妇、贫血者常食用塘鲺,有益身体健康。其肉质幼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为中国南方常见的食用鱼,是深受群众喜爱的名贵水产品之一,也是出口港澳地区的主要品种之一。
除鲶鱼的鱼子有杂味不宜食用以外,全身是宝,鲶鱼是名贵的营养佳品,早在史书中就有记载,可以和鱼翅、野生甲鱼相媲美,为鱼中珍品。它的食疗作用和药用价值是其他鱼类所不具备的,独特的强精壮骨和益寿作用是它独具的亮点。
注意事项:
鲶鱼本身属于发物,患有
风湿骨痛关节炎、
痼疾、疮疡皮肤出现化脓感染等疾病,食用以后有可能会加重病情。
营养功效
鲶鱼不仅像其他鱼一样含有丰富的营养,而且肉质细嫩,含有的蛋白质和脂肪较多,对体弱虚损、
营养不良之人有较好的食疗作用。鲇鱼是催乳的佳品,并有滋阴养血、补中气、开胃、利尿的作用,是妇女产后食疗滋补的必选食物。高血压患者是可以吃鲶鱼的。
推荐菜品
黄芪枸杞塘鲺鱼汤
调料:盐3g,姜片3g。
做法:
将塘鲺鱼洗净斩块;枸杞、黄芪洗净备用。
净锅上火倒入水,调入盐、姜片烧开,下入塘鲺鱼、枸杞、黄芪煲熟即可。
黑豆红枣煲塘鲺
材料:
塘鲺500g,猪瘦肉300g,黑豆60g,红枣5颗,姜适量。
做法:
黑豆、红枣洗净;塘鲺宰杀洗净,放入油锅,煎至两面微黄。
猪瘦肉洗净,放入沸水中,焯去血水。
汤煲内加入2~4海碗水,水开后将所有材料放入,大火煲开后,文火煲2小时即可。
加工技术
鲶鱼香肠
制作工艺流程
鲶鱼→去头、去皮、去内脏→洗净→采肉→漂洗→脱水→腌制→擂溃→混合→灌肠→结扎→加热→冷却→外包装
操作要点
鲶鱼前处理。选择新鲜无异味鲶鱼,用清水去除鱼体表面的粘液和细菌,去头、去皮、去内脏后用清水洗净,剔下鱼肉。
漂洗、脱水。将鱼肉用清水冲洗3min~5min,然后用纱布裹住鱼肉,把鱼肉中的水分沥干,注意不要太干,没有水滴出就可以了。
腌制、擂溃、混合。4℃用2.5%的食盐腌制8h后,低温下擂溃,使鱼肉蛋白质充分溶出形成网状结构,固定水分,使制品有一定的弹性,为防止其产热加少量的冰块。擂溃时添加淀粉、食盐及调味料混合均匀。
灌肠、结扎。选择无沙眼均匀一致的天然肠衣用温水(40℃)泡软后灌肠。灌肠不能灌得太紧,太紧肠易断裂;也不能过于松散,过松残留有空气,易出现空肠。灌肠后用棉线将每根肠衣的两头结扎起来,中间每20cm一结扎,结扎时香肠应呈九成满,否则加热时易导致肠衣破裂。
加热、冷却、包装。用清水冲去香肠表面的污物使肠衣表面光滑,如发现肠内有气泡,应用针刺破天然肠衣将气体放出,以防煮熟后出现较大空隙。将香肠放入85℃~90℃水中煮制40min~60min后迅速冷却,紫外线杀菌后真空包装,放入冷库。
干鱼片
原料原料鲜度要求良好,个体质量最好在100g以上,个体较小者不易操作。
洗刷用海水或淡水将鱼体表面的黏液和泥沙等杂质冲洗干净。
剖割将鱼放在割鱼板上,头向操作者,背向右,左手抓住左边鱼眼和鳃缝,右手执刀,自头后部插刀,贯通腹腔,沿脊骨左侧推切至尾部,然后回刀切开头骨,取出内脏后进行腌渍。
腌制用相当于鱼片质量5%~6%的盐,一层鱼一层盐地摆入缸,经12h左右即可刷晒。
晾晒用海水或淡水将腌好的鱼片洗刷干净,沥水后摆晒于草板上,先晒肉面,后晒皮面,适时翻转,晒至六七成干时收起垛压,以便整形和扩散水分,2天后重新晾晒至全干为止。
成品质量要求鱼体完整板平、刀口平滑、肉质坚硬、呈淡黄色、气味正常、无盐霜,干度为九成左右,出品率一般为28%左右。因鲶鱼脂肪含量较高,所以不宜久藏,尤其要尽量避开气温较高的夏季。
咸鱼干
原料选择新鲜、无腐败气味的鱼肉,不论个体大小均可加工成干品。
腌制用相当于鱼质量15%的盐将原料鱼拌匀,平铺于池中,池底提前撒一层薄盐,池满后盖封顶盐,12h以后即可见卤水,轻加压力(原料鱼质量的10%),腌渍5天~7天即可出池晒制。一般不宜长时间腌渍,如需在池中过伏者则要加盐32%,将来出晒时需要脱盐。
晾晒把腌好的鱼捞出,用海水或淡水洗刷干净,沥水后在竹帘或草板上摊晒,在气温较高时,避免强烈的阳光直接照射,尤其是中午要尽量用草帘或席子进行遮盖,防止造成掉头、脱骨甚至更严重的破碎,当晒至六七成干时堆起便于扩散水分,2天后继续晾晒至全干。在晒制过程中要适时翻动,并把个头较大的拣出分别晒制,使其无论大小皆能干燥均匀。
成品质量要求鱼体完整、洁净,呈灰褐色或黄褐色,无盐霜,可稍有泛油现象,肉质比较坚硬,干燥均匀,干度在九成左右,出品率一般在35%左右。
动物趣闻
捕捉技巧
“筏竿”夜钓胡子鲶
钓具:“筏竿”的制作方法,一是选好材料。钓竿选用弹性、韧性较好的斑竹或水竹制作,竿长1.5米左右。渔线用尼龙丝线,直径0.25~0.3mm,线长1.2m左右。鱼钩一只,选用日本产的海夕6~8号钩为宜。不用坠子、浮漂。关键的地方是,用一支直径1.5cm的小竹制作卡子,截成5cm长的一段,再在中间斜削两刀。另削一小竹签,宽1.5cm、长约30cm、厚约0.4cm头削尖,以便插人岸边的泥土中,另一头削平。二是装好钓竿。把尼龙丝线一端缚在钓竿尖端,另一端穿过管卡子(卡子中间削平的一端压下),在渔线约34处拴紧卡子,使它不能上下移动,最后拴上鱼钩,“筏竿”便做好了。“筏竿”可做10~20副。
钓时:天气晴朗的夜晚适合夜钓。
钓点:一是选择在深水区的石缝、土洞旁,晚上,胡子鲶由浅水区洄游到深水区的石缝、土洞里栖息、觅食。二是在常年有流水的沟渠里,选择在流速较缓慢、流水道边有水草的地方,胡子鲶常喜欢在这里躲藏,伺机捕食过路的小鱼、小虾。
诱饵:取青蚯蚓50%、糠饼粉35%、面粉15%,先把素饵混合在一起,钓鱼高手把活蚯蚓带到垂钓水边后剁碎,和素饵和在一起拌匀即可,捏团投放。
钓饵:选择红色、体态肥胖的蚯蚓,宜用整条活蚯蚓。穿钩的方法是:鱼钩从蚯蚓中间穿进,使蚯蚓的头、尾在水体中蠕动,诱鱼上钩。
钓技:傍晚时,将10~20副“筏竿”带到岸边,一副一副地把竹签平插在岸边水面上(与溪面平行),把钓竿脚(削尖的一端)插入离岸边约70cm处,将鱼钩装上钓饵。然后左手将鱼竿压弯,右手拿住卡子,利用钓竿的弹性将卡子卡在竹签平头上,使鱼钩沉入水中约30cm或沉入水底,这样就装好钩了。同时将诱饵放到石缝、土洞的旁边,嗅觉灵敏的胡子鲶闻到美食的味道,便会前来“进餐”,胡子鲶吃上钓饵后,将卡子带离竹签,钓竿失控,自动弹起,胡子鲶就被钩住了。“筏竿”夜钓胡子鲶,钓者不必守候,下好钩后各自回家睡觉。第二天清晨去收竿,若钓竿直了腰,便是胡子鲶上钩了。这种夜钓法,往往每晚能钓上数条胡子鲶。
手竿钓胡子鲶。
钓具:钓胡子鲶以手竿为主,用钓鲫鱼的手竿即可。但渔线、鱼钩比钓鲫鱼的稍粗、大一点,浮漂用七星浮漂、立漂均可。
钓点:①根据不同时间选择不同的钓点,7月,溪水上涨,胡子鲶有逆水而上的习性,此时宜钓溪流的上游。8月,溪水下降,胡子鲶又结群返回下游深水处,此时宜钓溪流的下游。②选择新鲜水流入处,涨水时,新鲜水给胡子鲶带来充足的食物和氧气,胡子鲶喜欢游到流水的入口处觅食,这里就是好钓点。③选择溪、河汇合入口处,涨水时,胡子鲶喜欢逆水上游,选择在溪、河汇合入口处,水面窄、湾多、流速慢的地方,是钓胡子鲶最好的钓点。④选择浑水处,在溪流流水清澈时,应选择水色混浊的地方下钓。⑤选择堤坝下的洄水湾,在堤坝下游20m左右的洄水湾处,胡子鲶经常在这里埋伏捕食被流水冲得昏头昏脑顺水流下的小鱼、小虾,这里是钓胡子鲶最佳的钓点。
诱饵:将水蚯蚓和污泥一起捞出,撒向钓点,因污泥中有很多饵食,气味也重,加上水蚯蚓的蠕动,对胡子鲶诱惑力很大。
钓饵:用水蛭作为钓饵,效果很好,水蛭即蚂蟥,一条蚂蟥可钓数条胡子鲶。穿钩的方法是:用夹子夹住蚂蟥的头部吸盘下端,穿进钩尖套紧。
钓技:下竿后,要盯着浮漂的反应。胡子鲶摄食时,一般是先用嘴嚼,然后才吞咽入腹。当浮漂先跳动几下,然后微微横向移动,并开始下沉时,正是提竿的良机,一提竿便可得胡子鲶。
招引小鱼钓胡子鲶。
钓具:使用长63m左右的手竿,采用长竿等线,线径0.45毫米,钓竿上不装坠子,浮漂以七星浮漂为宜。
钓点:在春季宜选择向阳浅水的地方,这里水温回升快,水中虫类复苏早,胡子鲶便从深水区游至此处觅食。在夏季宜选择洄水湾和桥墩下作为首选钓点。夏天胡子鲶喜欢在洄水湾处游动、觅食。另外桥墩下有洞,桥下的石头上附着有苔类,水下昆虫、虾也多,这些都是胡子鲶的美味佳肴。在秋季宜选择深水区作为钓点,胡子鲶从浅水区游回深水区取暖,因而钓点应选择在深水区。另外胡子鲶还喜欢在陡峭的坝下栖息、觅食,故钓点应选择在陡坝的下边。冬季胡子鲶绝大多数过着群居生活,栖息在桥墩下和溪潭的石缝、石洞、土洞处,这些都是钓点的首选位置。
诱饵:甜酒药粉30g、曲酒50g、大米500g、米糠150g、蚕豆粉100g、味精5g、食用红曲粉少许。制作时先将大米煮成较硬的米饭,让其自然冷却至30℃左右时加入甜酒粉、曲酒、米糠、味精和食用红曲粉拌匀,装入罐中,再撒上少量甜酒药粉封好,罐外用棉絮保温,使其在罐内发酵5~10天,待其发出浓浓的酒香味即可,使用时掺入蚕豆粉拌匀,搓团投放。
钓饵:一是选择个体较大的蝇蛆。穿钩的方法是:手捏蛆尾,顺着蛆尾的一个孔慢慢将钩向蛆体卷曲的方向推进,从口穿出,露出一点钩尖才松手。这样蛆的体液才不会溢出。一条蝇蛆可钓数条胡子鲶。二是选择蚯蚓,装钩方法可采用多条装钩法,就是用数条大蚯蚓并列装钩。
钓技:先在钓点撒些诱饵,招引小鱼前来抢食。吃惯了小鱼的胡子鲶见聚集在一起的小鱼岂肯放过,便从石缝、土洞、水草中游出来追吃小鱼。此时,把钓钩轻轻地放到钓点,见浮漂徐徐下沉的一瞬间,及时提竿,胡子鲶便被钩住了。
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即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相关
物流企业。其实质是一种负激励,是激活员工队伍之奥秘。
一位精明的挪威船长,在捕放沙丁鱼的鱼槽内放入了一条鲶鱼,结果他的沙丁鱼见“异己分子”夹杂其间,便紧张而邡速游动,大多能活着返港,且卖价比其他船高。这就是鲶鱼效应的作用。鲶鱼效应对于渔夫来说,在于激励手段的应用。渔夫采用鲶鱼来作为激励手段,促使沙丁鱼不断游动,以保证沙丁鱼活着,以此来获得最大利益。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要实现管理的目标,同样需要引入鲶鱼型人才以此来改变企业相对一潭死水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