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师时期
希伯来民族史的一个阶段
【士师时期】(Judges,Age of)希伯来民族史的一个阶段。指从以色列人占领迦南扫罗在以色列登基称王(约前1028年)这段时期。摩西、约书亚都曾是全民族的领袖,士师则是各支派的地区性首领。他们打仗时是军事统帅,平时则是管理民事的审判官。其主要职责是军事方面的,即带领百姓摆脱外敌的掠夺和压迫。《士师记》中也称士师为“拯救者”(参士2:16;3:9,15)。
《士师记》中共记载了12位士师的事迹,按先后顺序为:俄陀聂(士3:7-11)、以笏(士3:12-30)、珊迦(士3:31)、底波拉(士4:1-24)、基甸(士6:1-7:25)、陀拉(士10:1,2)、睚珥(士10:3-5)、耶弗他(士11:1-40)、以比赞(士12:8-10)、以伦(士12:11-12)、押顿(士12:13-15)、参孙(士13-16)。其中记载篇幅简短的称为“小士师”,篇幅较长的是“大士师”。大士师指俄陀聂、以笏、底波拉、基甸、耶弗他、参孙。大士师的战迹分布于迦南领土的四面八方,对付的敌人也各不相同。战斗都是地区性的,卷入的支派各有不同。按区域分述如下:
1、东北方—犹大支派的士师俄陀聂集结力量,将美索不达米亚王古珊利萨田带领的军队逐回幼发拉底河地区,“于是国中太平四十年”(士3:7-11)。
2、东南方—士师以笏以献礼为名,刺杀了多次侵犯河东各支派和河西便雅悯支派的摩押王伊矶伦,使“国中太平八十年”(士3:15-30)。
3、北方—以笏死后,迦南王耶宾欺压以色列人,女士师底波拉和拿弗他利的巴拉奋起抗战,联合以法莲、便雅悯、拿弗他利、西布伦、以萨迦等支派,在以斯德伦平原与迦南王西西拉对阵,避开敌人的“铁车”优势,利用大雨(士5:4)击败顽敌。
4、东方—底波拉之后,河东的米甸人亚玛力人入侵劫掠。玛拿西支派的基甸应召而出,从玛拿西、亚设、西布伦、拿弗他利支派中选召士兵,智攻米甸兵营,以寡胜众,打死米甸首领,并攻入米甸境内,杀死王子西巴和撒慕拿,制服了米甸人,使“国中太平四十年”(士6-8:28)。
5、东方的又一次入侵—亚扪人多年侵扰约旦河东迦得支派的基列地区,后又侵入河西的犹大、便雅悯和以法莲之地(士10:9)。基列人耶弗他率众攻击亚扪人,占城20座,将其制服(士11:1-33)。
6、西南方—以色列人受到非利士人的辖制,但支派玛挪亚的儿子参孙力大无敌,击杀众多非利士人(士14:1-15:16),最后和3000名非利士人同归于尽(士16:4-30)。约于公元前1100至公元前1020年之间,撒母耳作了先知兼士师。作为最后一位士师,撒母耳是士师时期和王国时期之间的过度性人物。他膏立了统一王国的国王扫罗和大卫。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7 23:20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