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Center for Contemporary Marxism in Foreign Countries of Fudan University)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研究985国家重点创新基地。
历史沿革
1979年至1984年期间,复旦大学对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工作主要在三个方面展开;二是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集中翻译和介绍;三是陆续在本科生中间开设一些介绍性的课程和讲座。
1984年,鉴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在中国国内学界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在刘放桐教授和黄颂杰教授的直接推动之下,复旦大学哲学系设立西方马克思主义教研室。教研室最初有四位老师:俞吾金、陈学明、忻剑飞和周义澄。西方马克思主义教研室成立之后,复旦大学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在研究领域、研究成果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
在研究领域方面,其研究不再局限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代表人物和法兰克福学派,开始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展开全面研究,尤其是在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面。在研究成果方面,教研室的老师们陆续推出了大量研究成果,包括教材、专著、编著、译著、论文等等,在学界产生了影响。
在人才培养方面,教研室开设了针对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系列课程。本科生阶段开设“国外马克思主义”,主要讲述国外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流派,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基本素养;硕士生阶段开设“西方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主要讲述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原著,目的是培养研究生的基本研究能力;博士生阶段开设“西方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研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他们把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在二十世纪90年代末期,教研室逐渐培养起了一批年轻的研究力量,林晖、张双利、汪行福等老师陆续加入教研室。
1999年,俞吾金、陈学明、吴晓明等老师开始推动成立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这项工作得到了当时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的支持,“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于1999年底正式成立,中心成员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教研室的所有老师和多位来自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哲学学科的老师。
2000年9月,中心被教育部批准为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为教育部的第二批重点研究基地之一。基地的专职研究人员均来自哲学系,全部为双聘制研究人员(由哲学系和基地共同聘任)。他们分别来自西方马克思主义教研室、外国哲学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与此同时,为了能够实现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跨学科研究、把复旦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建设为全国性的研究平台,基地还聘任了一批兼职研究人员。
2004年,国家启动“985”二期,基地联合复旦大学外国哲学学科组建了“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创新研究基地”。
2005年,复旦大学哲学系设立“国外马克思主义”博士点和硕士点。
2007年,复旦大学的国外马克思主义学科被评为上海市重点学科。至此,在复旦大学的学科发展工作中,国外马克思主义已经不仅是外国哲学研究的一个领域,而是已经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发展领域。
2012年,在自设博士点评估工作中,为使其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博士点区别开来,基地采纳复旦大学校外专家们的评审意见,把该博士点更名为“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
2014年底,基地的领导班子进行了全面改组。
2015年底,在教育部第三轮基地评估中被评为教育部优秀基地。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根据2020年5月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官网显示,中心有专职科研人员20人,其中研究员(教授)15人,博士生导师15人;副研究员(副教授)4人。
学术委员会成员:陈学明、段忠桥、丰子义、刘森林、汪行福、吴晓明、俞可平、张双利、张异宾
长聘研究员:陈学明、邓安庆、冯平、黄颂杰、林晖、鲁绍臣、莫伟民、祁涛、王德峰、王凤才、王金林、汪行福
研究人员名单:陈学明、冯平、林晖、刘放桐、佘碧平、孙承叔、孙向晨、汪行福、王德峰、吴晓明、吴新文、张庆熊、张汝伦、张双利、郑召利、王凤才、吴猛、鲁绍臣、邹诗鹏、王金林、邓安庆、莫伟民
研究部门
根据2020年5月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官网显示,中心下设国外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室、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前沿研究室、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问题研究室三个研究室。
科研成就
研究领域
根据2020年5月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官网显示,基地致力于通过加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来促进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更新、深化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落实到具体的学术研究,基地以国外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和国外马克思主义前沿发展研究为两大重点研究领域。
截至2015年, 基地共设立28项重大研究课题。基地的学术研究工作主要围绕着一系列重大课题展开,根据基地的“十三五”建设规划,基地在“十三五”期间的科研主攻方向为“国外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前沿发展和中国现实问题研究”。基地设立“国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当代解读”、“国外马克思主义前沿发展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与中国现代性建构”四个重大课题。
研究成果
根据2020年5月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官网显示,中心自2000年以来专兼职人员出版学术著作50多部,论文600余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和转载论文80余篇,其中专职研究员发表和转载的论文为67篇;标志性成果有《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历程(1-4卷)》《被遮蔽的马克思》《问题域的转换:对马克思和黑格尔关系的当代解读》《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报告2007》等;代表性成果有《论黑格尔历史道路的具体化纲领》《西方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二十讲》《传统重估与思想移位: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论丛》等。
学术期刊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是由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丛刊,被收录为CSSCI来源期刊(集刊类);在“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报告》
根据2020年5月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官网显示,中心自2007年起每年定期出版《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报告》丛书,丛书包括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总报告、各主要国家及地区马克思主义研究年度报告、重点热点问题前沿研究等栏目。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根据2020年5月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官网显示,中心是中国国内唯一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基地,拥有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设)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设)
上海市重点学科: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获批)
在2017年教育部的评估中,中心建设的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被评为优秀(哲学宗教片区第一名)。
教学建设
根据2020年5月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官网显示,中心拥有1门国家精品课程,有关哲学学科课程体系改革的教学研究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有2部教材分别获得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和上海市优秀教材一等奖;此外,中心还承担了复旦大学从本科生(哲学专业必修、全校文科专业选修)、硕士生到博士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的教学任务;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现代西方哲学》《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专题研究》《西方哲学前沿问题研究》《西方哲学原著选读》《西方哲学个案研究》《外国宗教哲学研究》《中西哲学比较》《思维方式研究》以及《精神现象学》《纯粹理性批判》和《存在与时间》等原著导读课程。
国家精品课程:“现代西方哲学”
2006年,2004届博士生徐英瑾的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09年至2011年,每年都有1篇博士论文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合作交流
2012年9月26日,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创新研究基地和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在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401共同举办了“社会批判与现代政治”小型国际学术会议。
2015年11月7-8日,由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研究国家创新基地、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与法国《今日马克思》杂志联合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新自由主义全球时代的主体与主体性” 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举行。
2017年10月14—15日,由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主办的“否定与承认——批判理论及其最新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401召开。来自德国法兰克福大学莱比锡大学希尔德斯海姆大学,斯洛伐克的普雷绍夫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台湾政治大学、台湾高雄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安徽大学广西大学辽宁省委党校以及《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学习与探索》、《探索与争鸣》、《学术月刊》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该会议。
2018年5月26-27日,由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和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主办的“二十一世纪的社会主义:理念、实践和战略”国际学术工作坊在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401举行。来自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伦敦大学金匠学院、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参与了该次工作坊。
2019年12月15-16日,“现代伦理生活与理性规范”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
2019年7月13-14日,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美国天主教大学哲学与价值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生命政治与族群认同”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复旦大学召开,来自世界各地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3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从不同方面进行了讨论。
2019年11月23-24日,由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和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北京办公室联合主办的“社会主义:现代社会的一个内在维度”学术工作坊在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401会议室举行。来自德国“批判的社会分析研究所”、德国弗莱堡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参与了该工作坊。
文化传统
精神风貌
基地在成立之初,明确以推动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相结合、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与中国现实问题研究相结合为学术研究宗旨。
基地以通过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来促进外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发展为学科建设目标。
形象标识
1.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标识由图案和文字两大部分组成,以多个颜色代表思想的碰撞。
2.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标识的圆赋予了中心全球化的视野,致力于研究中国国外当代马克思主义。
3.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的英文名称环绕图形周围。
中心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参考资料
中心简介.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基地简史.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学术委员会.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最新修订时间:2021-11-30 13:2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