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法学院是复旦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
办学历史
1914年,复旦公学增设法律专科班。
1929年,创立法律系。
1929年, 复旦大学按照《大学组织法》进行改组,改科为院, 法学院下辖政治学系、经济学系、市政学系。
1930年夏,复旦大学打破常规, 一边创办法律学系进行招生。
1931年3月,教育部准予法律系备案。同年7月,司法部准予特许设立。
1949年, 同济大学法学院、金华英士大学法学院等奉命停办, 并入复旦大学。
1951年,
光华大学法学院、
大夏大学法学院亦并入。
1952年,院系调整中,复旦大学、圣约翰大学、东吴大学等九所院校的法律系并入新组成的华东政法学院。
1981年,复旦大学重新设立法律学专业。
1983年,恢复设立法律学系。
1994年,复旦大学设立了包括法律学系、国际政治系、社会学系等在内的法学院。
2000年11月,在原法律系基础上正式组建单一法学学科的法学院。
2008年7月,根据复旦大学的统一安排,法学院整体搬迁至新落成的复旦大学江湾校区。
2015年12月13日,复旦大学法学院加入了
新丝路法学院联盟。
办学条件
学科建设
据2023年12月学校官网数据,复旦大学法学院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有一级学科硕士点(已设除军事法学外的其他九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二级学科博士点:国际法、民商法、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诉讼法和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
据2023年12月学校官网数据,学院法学2012年入选上海市一流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
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市一流学科):民商法学
师资力量
据2023年12月学校官网数据,学院专任教师63名,兼职教授2名,师资博士后7名。
教学建设
1993年在新加坡举办的国际华语大专辩论赛中,复旦大学代表队一举夺冠,队员严嘉、季翔为法律系学生。
2001年以来,法学院先后有九个班级获得“上海市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09年,2005级本科班获全国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法学院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一等奖一项。
2003年, 复旦大学代表队获“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竞赛”中国赛区第一名,代表中国赴美参加国际比赛。
据2023年12月学校官网数据,法学获批设立“复合型”和“涉外型”等两个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和两个上海市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3年12月学校官网数据,学院有8个学术研究中心。
学术研究中心:民商法研究中心、国际法研究中心、法治研究中心、中国
法律文化研究中心、司法研究中心、
比较法与
普通法研究中心、日本与
东亚国家研究中心、诉讼法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2000年至今,学院教师共累计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项,教育部、司法部、上海市等省部级项目3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200余部,在
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
据2023年12月学校官网数据,2000年——2014年学院教师获科研奖励如下:
合作交流
复旦大学法学院与哈佛大学法学院、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等十余所世界一流大学的法学院建立了稳定的院际合作关系,互派师生到对方开展交流学习。
文化传统
复旦大学法学院团学联由秘书处、组织部、宣传部、文艺部、体育部、外联部、学术部、实践调研部、新闻信息中心、海外交流部组成。
现任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