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昌世,1903~1996年,
广东新会人,
岭南建筑大师。他把
德国的严谨、精致、讲究实效、有机、实在与中国园林自由、灵活的特点相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代表作品有中山医学院医院大楼、湛江海员俱乐部、广西医学院等。著作有《园林述要》
个人经历
夏昌世先生于1903年5月生于
广东省一个华侨工程师家庭,年轻时赴德国学习,1928年在德国卡尔斯普厄工业大学建筑专业毕业并考取
工程师资格。1932年在
德国蒂宾根大学艺术史研究院获博士学位。回国后于1932~1939年在南京任铁道部、交通部工程师。1940~1941年任国立艺专、同济大学教授。1942~1945年任中央大学、
重庆大学教授。1946~1952年任中山大学教授,1952年起改任
华南工学院教授,1973年8月移居
德国弗赖堡市。 他曾担任过
中国建筑学会第二、三届理事会理事,并任
广东园林学会常务理事长。1982年曾回国侨居
香港,并先后返回广州指导和参加暨南大学华侨医院设计工作。
他的主要设计作品有:
华南工学院图书馆、行政办公楼、教学楼及校园规划,
广州文化公园水产馆,中山医学院医院大楼、教学楼群和实验室等,湛江海员俱乐部,
海南亚热带研究所专家楼,武汉三所新建高等院校设计,
鼎湖山教工疗养所,
桂林风景区规划与设计,广西医学院设计。其中中山医学院教学楼群1993年获
中国建筑学会成立40周年颁布的优秀建筑创作奖。
他著有《园林述要》一书,还在
《建筑学报》、《园林学报》、《建筑理论与实践》等杂志上发表了多篇有关亚热带建筑设计、中国园林及
岭南庭园等方面的文章。
夏昌世先生于1996年12月4日在德国费赖堡市病逝。
建筑思想
他的创作思想主要是:将德国建筑的理性、精巧及实用与中国园林的自然、灵活、讲求意境及
岭南地域的
气候特点、
建筑材料结合起来,其设计作品体现了一种开朗、朴实、兼容和富时代性的特色。他的创作特点是:实用、理性、经济,造型结合地形灵活变化。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因地制宜,强调建筑设计的适应性。他最早注意到
岭南地域建筑要遮阳、隔热,平面设计要组织穿堂风的问题,并运用多种构件材料来加以处理,把现代建筑物理方面的研究应用到新建筑上。 夏昌世成名很早,创作活动积极,思维有超前性,其设计作品都是精品,在
岭南建筑界有口皆碑,在
岭南现代建筑创作史上意义深远。华南土特产交流会的水产馆是其第一个引起广州公众注意和认可的作品。夏昌世设计的水产馆,进口处为两个水池,水池边是沙池,架桥渡水进入门厅,群众形容其平面像条鱼,立面像条船。它的平面安排适宜灵活,立面处理活泼明快,细小的圆柱,低薄的檐口,朴素无华的
水泥石灰本色。它注重实用功能,尽量节省投资,是那个年代有创意的作品。水产馆等建筑的现代主义倾向,冲撞了当时建筑创作的主导思想,曾受到严厉的批评。刚创刊的某
《学报》,以读者来信的形式,批评这些展览馆建筑是“美国式
香港式的‘方匣子’、‘鸽棚’、‘流线型’”,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臭牡丹”等。也许,正是由于这种批评,使得以夏昌世为首的
岭南建筑师与作品,以其经济、实用的现代化和对地域化的追求,开始引人注目。
夏昌世教授信奉现代主义建筑哲学,对
岭南庭园建筑、园林建筑情有独钟,具有高超的设计水平、优良的求实精神以及在建筑上重视节约的作风,对年青一代建筑人才给予深刻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他顶住“大屋顶”之风,以现代主义手法设计了许多灵活、活泼、明快、经济,适应
岭南地区
气候特点的作品,其中包括
广州文化公园、
桂林风景区规划与设计、肇庆鼎湖的教工休养所以及
中山医科大学和
华南理工大学校园内的多项建筑是他精心杰作,受到国内外同行一致好评。因此建筑界称夏昌世先生为现代岭南建筑学派的先驱,是恰当的中肯的。他的主要著作有《园林述要》等。
重要作品
肇庆市鼎湖山教工疗养院是夏昌世在山地建筑和风景区建筑方面的设计探索。庆云寺位于
鼎湖山谷之中,坐西朝东,整个建筑物依山而建,成梯级状铺排。夏经实地勘测后,决定将原有的庆喜堂、福善堂和山坡下的老堂等保留改建,并在当中加建一座新楼,依山傍寺,并结合该寺建筑上的朴素风格,因地制宜加以处理。房屋结合地形划分为五段,有三层、五层的,从坡下至寺旁共计为九层梯级的大楼。屋内有宽敞的休息露廊,屋外有平台、花架和凉亭等,辅以天然的绿化。疗养院建成后,在
岭南建筑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其一,当时正是向
苏联建筑学习之际,对称式平衡构图一统天下,夏依山而筑、结合地形的教工疗养院向人们展示了现代建筑以功能为主、因地制宜的设计风格;其二,露台的斜向遮阳,活泼欢快的花架走廊,单边走廊的建筑处理均体现出一种亚热带的地方建筑风情;其三,栏杆采用
广东生产的绿色琉璃花砖,既与周围的绿色相配,又颇具地方特色,属
广东采用地方性材料作为现代建筑装饰的首例。长期以来,此疗养院作为
岭南处理山地建筑的一个佳例而被广泛学习,在不少风景建筑中可以看到其影响。
原中山大学图书馆
50年代初期,夏的成名作品还有
华南工学院图书馆。此馆为原
中山大学图书馆,原设计为三层半高度的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中国宫殿式”建筑,1936年开始建造,因抗战而停工时仅完成了第一层的混凝土工程。设计之初,夏即采用简朴的建筑方案来处理:采用较为宽敞的走廊在平面上纵横贯通,带进穿堂风,将内部热气从天井压出,解决了大进深建筑的自然通风问题;东西两立面为了遮阳,部分采用了外廊的形式,书库东、西墙则全部不设窗;在书库部分墙壁辟大门与宽敞的穿堂相连,用于通风对流。书库在构造上其外壳与内部完全分离,内部藏书分为六层,由数十根小钢柱依书架的间距和书架的长度组合起来支承上层;利用书架下的玻璃砖楼面(走廓过道),很好地解决了书库的透光问题。主要入口置于二层,尽管是朴素的水刷石立面,南面宽大的台阶给人以学术殿堂的感觉,室内以紧凑而导向明确的变化空间来满足人们的需要。以低廉的造价在一个古典造型的建筑基础上创造了一个现代化的、经济实用的高校图书馆。此设计在60年代中期前作为图书馆的典范而受到普遍的称道。
广州中山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广州中山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设计,是夏昌世对亚热带建筑理论的重大探索和力作。在总体规划上,夏据地形将新建大楼置于山岗最高处,整个教学医院以教学大楼为中心,四面布置各个系统,医务系统处于南面坡上,使医疗建筑物获得了最好的朝向,在交通上成为一个较少交错的十字交通组织流线。为了适应
气候和工作的方便,从门诊到入院处、
X光理疗楼至新建的住院大楼及内科病院、临床课室,以至通往营养厨房均用连廊贯通,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所有建筑物都依地势,在东西轴线上有较大的起落,南北方向,房屋顺地形安排,呈梯级状,因此每幢建筑的标高不同,使房屋都能获得良好的通风。这种处理方法,既可节省土方,又提高集中使用效能,并使建筑群活泼而富有生气。在遮阳隔热方面,夏用百页遮阳板和隔热层来处理。1956年7月14日(为广州几年内最热的一天),于14~15点的时间在各层作温度测试,获得室内外温差达4°C~6°C的效果。而在一般没有遮阳和隔热设施的房屋,室内外温差只有1°C~2.5°C。教学医院的建造,是夏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也使他因此成为医院建筑设计方面的技术权威。1993年,由夏昌世主持与参与设计的中山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疗教学建筑群获得了
中国建筑学会成立40周年颁布的建筑创作奖,这迟来的荣誉再次肯定了夏昌世的创作与追求。
夏在50年代设计的作品还有:中山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部、中山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病房;华中工学院、华中水利学院、华中动力学院的规划与设计;
华南工学院2号楼(学校办公大楼)、3号教学楼、4号教学楼。60年代设计的作品有:
桂林市规划、
漓江风景区设计和兴安灵渠风景区规划、南海大会堂和广西医学院门诊部等。80年代设计了广州华侨医院。此外,尚有大量的内部工程,至今已难以查寻。
出版图书
治学方法
夏作为
岭南现代建筑的创人,具有明确的学术思想和建筑观。夏早年留学德国时,受现代建筑的影响与教学训练,学识丰富,设计技巧高超。从广州的创作开始,他就在寻找一个适合南方地域的建筑体系。他的创作思想主要是:将德国建筑的理性、精巧及实用与中国园林的自然、灵活、讲求意境及
岭南地域的
气候特点、
建筑材料结合起来,其设计作品体现了一种开朗、朴实、兼容和富时代性的特色。他的创作特点是:实用、理性、经济,造型结合地形灵活变化。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因地制宜,强调建筑设计的适应性。他最早注意到
岭南地域建筑要遮阳、隔热,平面设计要组织穿堂风的问题,并运用多种构件材料来加以处理,把现代建筑物理方面的研究应用到新建筑上。 夏将自己的探索与国外先进的建筑理论用于教学中,强调建筑师的综合素质:要求学生从书本上学,大量阅读;向生活学习,了解各行各业;向社会学习,重视实践。经常在茶楼中教学生体验生活,学习生活。要求学生下厨房、去理发馆,看
菜市场怎么布置,怎么用。上海出现了二层高的
菜市场,马上要研究生去参观,看有何优点。教育学生要有适应能力:一是对环境、
气候条件的适应,二是对业主、经济条件的适应。建筑师不能光自己想方案,甲方没钱怎么办。只要甲方要求合理,应该什么都可以做。建筑设计要符合环境要求,符合社会要求,符合甲方要求。夏的教育对学生影响很大,形成了
华南工学院20世纪60年代毕业学生的特点:强调基本功,强调与实践结合,适应性强,动手能力强。
在
岭南,夏也是研究岭南建筑理论的先行者。1953年9月,夏昌世、
陈伯齐、
龙庆忠与杜汝俭、陆元鼎、胡荣聪赴北京收集民族建筑形式的资料,成立民族建筑研究所(夏昌世任所长,陈伯齐任副所长)。50年代在
《建筑学报》发表的论文有《鼎湖山教工休养所建筑记要》、《中山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亚热带建筑的降温问题》。60年代转向园林研究,主要集中于
岭南园林,开创了岭南园林的研究领域。60年代初
广东省园林学会成立(全国第一个园林学会),夏任第一届常务理事长。发表的论文有《漫谈岭南庭园》、《粤中庭园水石景及其构图艺术》、《中国古代造园与组景》。1995年由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的学术专著《园林述要》,是其一生的研究精华,把国外的东西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从设计的角度研究园林,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
人物点评
夏的为人也极具个性。他表面高傲、洋气,名士派头十足,可一旦接触,就觉十分平易,完全没有架子。工作时可与各行各业合作,交朋友不分贵贱。他与
医生是好朋友,与木工师傅喝茶。工作时极为认真,治学严谨,辅导学生时,对学生的
论文修改,从错别字到标点符号都反复推敲,直到满意为止。有很高的古文学修养,博学多才,待人处事极具灵活性。工作中十分投入,不少施工图亲自绘制,如设计广州华侨医院时,已逾80高龄,其光着膀子画图的情形使许多校友记忆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