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永恒
益阳市优秀教师
夏永恒,女,出生,安化乐安镇中心学校小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复式教学分会会员,乐安镇政协联络员,市青年骨干教师。她不畏艰苦,在农村繁重的复式教学岗位上耕耘十三年,成绩卓越。她承担的《优化复式教学过程的实践研究》课题,在县、市、省三级教研行政部门的评审过程中均获一等奖,教学经验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1997年,她为县复式骨干教师培训班上辅导课,2003年在全国十所实验学校课题研讨会上作了《复式教师如何走近新课程》的讲座。她先后被评为益阳市十佳班主任、市芙蓉百岗明星、全国复式教学优秀教师。
人物经历
选择了当山村小学教师,也就选择了清贫。1990年她走上工作岗位时,面临的是学校的复式教学。复式班学生有差距,班级管理方式有差别,要搞好这项工作有难度。但她怀揣着一种坦然的心境,凭着对学生的拳拳爱心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她当起了“孩子王”。婚后,她与丈夫过着两地分居的日子,在丈夫和学生之间,她把理解留给丈夫,把心血倾注给学生。当汹涌澎湃的市场经济和拜金主义思潮把一些人推到风口浪尖时,有多少人禁不住高薪的诱惑,跳槽了。她也曾动心过。有谁不向往腰包鼓鼓的富裕生活啊?但她终究没有走。她在心里想:如果这样一走了之,怎么对得起深爱自己的学生、家长以及给予自己信任与关怀的学校领导?为了山村学生,为了党的教育事业,她把根深深扎在边远山村,整整坚持了17个春秋。
人生历程中,灾难不因她执着、坚强而远离。那是1998年,夏老师的爱人患风湿性心脏病,医院下发了病危通知单,夫妻相对,满目凄情。一夜之间,满头的青丝里掺杂了不少白发,坎坷和顽强进行了一场激战,压不垮的人生开始了。从此,病房多了办公室的功能。她一面照顾生病的丈夫,一面钻研初显成效的课题。白天,背着一大摞作业去授课;晚上,给丈夫熬药、喂饭、洗脸、擦身……然后就是备课,看作业。病人和学生都在考验她。爱人离不开她,孩子离不开她,学生更离不开她,工作等着她干得更出色。她记起巴尔扎克说过的话:“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她要做强者,就把这些苦难当作一种锻炼。她的意志更坚强,信心倍增,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如山的责任。
在医生的精心治疗和她的细心照料下,虽然负债累累,但丈夫终于战胜了死神。为了还债,妹妹给她找了一份高薪的工作。当时的她有太多的理由,太多的苦衷离开山村小学,离开讲坛。可是,她初衷不改,在苦难面前披荆斩棘,毅然坚守教学岗位,让爱心结出丰硕成果。2005年底,一位亲戚为她谋得了一份坐机关办公室的工作,她同样婉言谢绝了。她认为自己离不开挚爱的教育事业,她坚信自己能实现追求的梦想:成为一名科研型的教师。
苦练与积累
夏老师知道,一切才学和本领都不是天生的。打铁先要自身硬,教学需练基本功。于是她不懈地努力,不敢怠慢每一天,抓紧时间,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天生不服输的她下决心从一点一滴做起,苦练教学基本功。她每天利用课余时间练字、简笔画、普通话。从学校借来名师的光盘,有空就看,认真研究名家驾驭课堂、从容施教的多种教学艺术。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她的教学基本功大大提高。要做一名好教师,就要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的更新知识。为了使自己具有渊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她有了对知识的渴求。
她坚持不懈地进行自修,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艺术水平。夏老师舍得花钱买书,购买了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优化论》,《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等十几本中外教育名著,每年都坚持自费订阅四五种教育刊物。更舍得花时间潜心阅读,课余闲暇、节假日,她都在钻研教育教学理论。为了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她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注意从各种教育刊物上捕捉教改信息,一有空就查找资料。寒暑假期,她总要背上几十本教育刊物拿回家去看。几年来,她写了2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至今10多本写满密密麻麻学习体会的笔记珍藏在她的书柜中。夏老师对它们情有独钟。因为它们时时告诫她:脚踏实地、厚积薄发、善于学习、重视积累、贵在坚持,在教育教学改革之路上绝无捷径可走。
教育教学实践使她深深懂得:教中学,学中教,教学才能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在繁重的复式教学工作之余,她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笔不算菲薄的费用,学完了中文本科的课程,拿到了本科文凭,使得自己在给学生“一杯水”的时候,有满满的“一桶水”,乃至有源源不断的“长流水”。她冷静地思考:做教师可不能仅仅满足课堂教学技能技巧的提高,不能只做一辈子教书匠,要善于思考,善于总结,要勇敢地向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努力。她更加自觉地学习教育科学理论,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几年过去,她凭着几分热情,几分自信,几分执著,几分刻苦,写出了70多篇论文获国家、省级、市级、县级奖。2005年撰写的《整合学科资源,构建开放的数学课堂》发表在2005年第8期的《湖南教育》上;《湖南第一师范学报》刊发了《在自主选择学习中发展学生的个性》;2008年2月,由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主办的《校长阅刊》发表了她的《反思学习互助合作 专业发展》;《教学探索》杂志发表了她的《生活,让作文“天堑”变通途》;2008年3月,吉林省数学学会主办的《数学学习与研究》发表了她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数学情境教学谈》。
多年的教改实践使她认识到,在教学工作中人人都会产生点点滴滴的体会,或深刻,或肤浅,如果放松,则稍纵即逝;如果稍稍留心,把它记下来,哪怕是肤浅的感悟或缺乏理性的直觉思维,都会带来日后冷静的思考。点点滴滴,积少成多,厚积薄发,拿起手中的笔,善于思考,勤于笔耕,做教学的有心人。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夏老师走近名师,用心学习研究名家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思想,并与自己的课堂教学做比较,找差距。于是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询、购买光盘、阅读杂志”来模仿名师,用心揣摩王崧舟的“诗意语文”,窦桂梅的“主题教学法”、语文课的“三个超越”,孙双金的“情智语文”,薛法根的“清新朴实”……这一次,他把名师的经验、“巨人”的理论移植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来,为自己所用,融化成自己的东西。在不断的思考中,夏老师明白要在发现、模仿、借鉴、融合、创新的过程中凝结出自己的智慧之花,实践之果。
她理想中的教学应当是科学地再现求“知”与艺术地表现求“美”,进而使师生双方成长的完美统一。这是夏老师追求的教学艺术境界。由于她在不断探索课堂教学艺术,努力形成了“读为基本,悟为核心,用为宗旨”的扎实、灵动、开放、和谐的教学风格。
倾心与求精
夏老师钟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
教育管理学生,她的最大感受就是对学生要有爱。对后进生施以爱心,做到最大限度的理解、宽容、善待,生活上给予关心,学习上给予辅导。对学困生施以爱心,几乎每天都当面批改他们的作业,发现他们做题的错误,及时纠正;经常留下来帮他们补课,学生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对优秀生施以爱心,自买纸笔,一笔一划教他们画画,训练节目主持人,老师前面做示范,学生后面跟着练,模仿姿势与表情,注重语调与语音;为培养小助手,一符一号反复练。对特困生施以爱心,带领全班同学捐钱献物,送学习用品,使他们能重返校园,安心上课。正是凭着对学生的一片爱心,她带出了一个个“先进班集体”,治理了一个个乱班,转化了一个个后进生。
她班上曾经转来一个这样的女学生,整天不修边幅,新作业本刚到她手里,撕的四分五裂,从不做作业,从来不认真听讲,考试很少及格,还有不少坏毛病。父母拿她没办法。把她送到夏老师班上,对于这样的学生,夏老师没有嫌弃,也没有放弃。针对这个学生“吃软不吃硬的”特点,夏老师采取了以柔克刚的办法,首先融洽师生感情。课余主动与她接近,跟她聊天,拉家常,帮她梳理头发,洗净小脸,还有意安排她帮老师做一些事情。如到办公室取书,帮老师誊分,给老师做教具等等。时间长了,她感到老师看得起她,没防备她,处处想着她,坏习惯也有所改变。与此同时,经常帮她补课。为了便于对她监督指导,在班级排座位时,夏老师特意安排她坐在前排。上课提问时,估计它能够回答的问题,就让她回答,对她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为了掌握她的学习情况,夏老师每天都面批作业,通过面批,使她及时发现做题的错误,及时纠正。由于她知识基础差,学习上“欠帐”太多,放学后,夏老师还经常留下来帮她补课,有时干脆把她领到家中辅导。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渐渐地,她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坏习惯也改变了,上课爱回答问题了,作业也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前后判若两人,心里非常感激,说:“夏老师,要不是你,我家婷婷就无药可救了。”现在,这个孩子读五年级了,各方面都出类拔萃。
夏老师欣慰地想:学生的健康成长,就是对自己所付出心血的最好成绩回报。经夏老师辅导的袁曼黎同学,于2002年11月,在县快速作文比赛中获二等奖;2004年9月,在县“珍爱生命、健康成长”的读书征文中获一等奖;2005年,在县“做诚信人、办诚信事”的读书征文中获一等奖;戴波同学于2006年在县“八荣八耻”的读书征文中获一等奖;张慧同学于2007年参加省教育厅和省艺术教育委员会组织的绘画比赛获一等奖,夏老师被评为优秀辅导员。每年在县教研室命题、乡联校组考的同年级考试中,学生成绩合格率均是100%,优秀率均是90%以上。
钻研与追求
在教学实践中她深深地体会到:小学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大胆实践。
为改变复式教学中特殊的动静结构、任务重等问题,提高复式教学质量,她进行了艰苦的探索。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复式教学的特殊性,以及学科特点,结合巴班斯基的“优化教学过程论”,从小助手的使用,哑语符号和多功能复式盘的应用,优化复式教学手段;打破传统的知识单元,把题材相近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实现“同科兼教、异科并教、异科联教”的教材搭配;新的动静结构做到“动静有序、动静有格,动静有致”;引进先进的、科学的单式班教学方法,努力探索适合复式教学特点,又适合现代教育理论的教学模式:“自学辅导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式”、“导趣、导探、导思、导创”式,“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式等九种模式。将上述这些加以优化组合,复式教学过程达到整体优化。承担的《优化复式教学过程的实践研究》已结题,送省教育科研规划办参加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评奖,2007年6月被评为一等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广,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课堂上如何真正关注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经历和体验探究学习;如何在课堂上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目标等,她大胆改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方式,潜心研究课题《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研究》和《整合课程资源,提高语文素养的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研究》的课题于2007年12月经湖南省教科院基础教育所的专家鉴定已结题,并获一等奖。
由于她在教学第一线的不断探索,她的教案和说课稿在全国复式教学说课赛、全国小语会上获一等奖,所授课获省一等奖。但她并不满足于在教学上所取得的成绩,“不当教书匠,要当科研型教师”是她对事业的永恒追求。她承担的课题《优化复式教学过程的实践研究》在中国教育学会荣获一等奖。
对于她的努力,组织上给予充分肯定。她的事迹在《科技导报》、《益阳日报》上刊登。1997年、1998年、1999年连续三年获得县嘉奖、立县二等功,先后被评为第三轮“芙蓉杯”双文明先进个人、县复式教学学科带头人、益阳市青年骨干教师、益阳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益阳市十佳班主任、益阳名教师、湖南省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全国复式教学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2006年,再次立县三等功。夏老师所在的文市小学2000年被定全国复式教学实验校,2001年被益阳市政府督导为示范性村级小学,被收录为省名校。年轻的夏老师的优秀事迹已传遍了三湘四水。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28 04:27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