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是除骨髓之外的血液,临床上常用一些方法把骨髓中的
造血干细胞释放到血液中,再从血液中提取分离得到
造血干细胞,我们把这样得到的干细胞称为
外周血干细胞 ,在二十一世纪初人类开始的
生命方舟计划中首次提出外周血这一新概念。
正常人外周血中一般看不见幼稚的干细胞的,只存在有极少量的
造血干细胞,其含量为0.01%左右。如果
幼稚细胞的比例大幅增加,有可能是类白血病。正因为存在0.01%的造血干细胞,可利用
细胞分离的技术(
血细胞自动
分离机),将外周血中含有造血干细胞的单个核细胞进行分离保存,重复数次达一定细胞数量后,回输给患者
以之代替骨髓而进行的
干细胞移植,称为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培养基的大部分是水,所以水的质量直接影响培养基的质量。按Waymouth标准,水的电阻应为200万欧姆,一般实验室里以玻璃
蒸馏器制备的
培养基有天然、人工两种。一般实验室使用的是RPMI-1640粉末培养基,以双蒸或三蒸水配制。
NaHCO3(或HCl)调pH至7.2~7.4,若pH值超
过7.6或远低于6.8,则大多数细胞不能生长。RPMI-1640不耐
高压灭菌,使用前需经灭菌0.22μm孔径滤膜滤过处理。
培养中常使用小牛血清(或
胎牛血清)。血清亦不能高压灭菌,
无菌的小牛血清需在56℃
水浴30分钟灭活
补体,置4℃冰箱存放待用。配制时含量视培养细胞种类、时间而定,一般用10—15%。由于血清成分复杂、条件不易控制,可选用
无血清培养基。
非增殖期的细胞不能制备染色体,如人
外周血淋巴细胞,但在离体培养过程中,在PHA的作用下,可被刺激转化为
淋巴母细胞而进入
有丝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