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典故词典》是1995年11月
林书武主编的、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词典类工具书。
成书过程
编写工作
阮智富提出《外国典故词典》这个选题,并写了词条范例。
《外国典故词典》编者收集常见的、常用的典故,而且收集使用该典故的例句;收集尽可能全的典故的词典,让读者知道一个不太常见的典故的意义以及典源。由于不太常见,读者面就窄多了,甚至可以说只有一些专业人员才可能使用这种典故词典,使得《外国典故词典》读者面是比较宽。
编者编纂《外国典故词典》是在假期和业余时间进行的。查阅资料、编写词条,会为查对一个典故及其例句,多次往返于
北京图书馆和学校的图书馆之间。
1993年12月,编者完成《外国典故词典》前言。
出版工作
1995年11月,《外国典故词典》由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内容说明
《外国典故词典》收集词目近千条;典故条目有词目,典源、释义、例证等项,依次介绍;但并非每条各项俱全,依据实际情况而定;同一典故有不同的形式,以常见的形式立为主条,其余作为副条;副条不释文,义见主条;词目的外文只出英文,其他文种不出;不同形式用括号注明;典源说明典故的出处。涉及的人名尽可能注明国籍中文只写姓,以括号注明外文姓与名及生卒年,外文限于英俄文以及少数法文、德文。释义解释典故的意义。多义项的分项解释。例证帮助说明典故的用法,以加深理解。书面例证标明作者和书名,自造例用“例”表示。词目以音序排列。首字音同以笔画为序;首字相同以第二字音为序,余类推。
作品目录
编写特色
《外国典故词典》则以中文立目,其编纂思想在于帮助中国人理解和使用那些出现在汉语文章中的外国典故。查《外国典故词典》“葡萄是酸的”条,便能弄清钱钟书说的“不但想像它酸”这句话的根据和意义,进而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对这一典故所作的引申与发挥。
《外国典故词典》在读者在阅读时,可能虽认得其中的每一个汉字,但在没有确切弄清该词语的来历即“典源”时,就会难以正确理解语意的时候,是其他外国典故词典无法替代的。不妨说,这是一部类似于“汉英词典”式的典故词典。
《外国典故词典》除了在帮助阅读和写作方面的价值外,还具有语言学上的深层意义,那就是对外来典故进入汉语这一语言学现象的有益探索。“五四”以来,汉语发生的巨大变化之一,就是大量外来语随着西方著作的大量汉译而进入汉语词汇系统。现代社会中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日益加深,这也给汉语词典的编纂提出了新课题,即如何将那些已经在汉语中广泛流传、使用的外来语规范化,确认它们为汉语中的正式成员。一种语言接纳另一种语言的能力与弹性,也是衡量其生命力的一项标准。历史上,汉语曾经借助佛典的汉译,输入大量的外来语(主要是梵语),对自身进行过改造与整会。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汇“世界”、“意识”、“自由”等等,都曾是外来语。而今天,如果读者不用这些词汇,几乎无法张口说话,显然这些词已经成了汉语的基本词汇。同样,像《外国典故词典》收录的“金苹果”、“丑小鸭”、“马拉松”、“沙龙”、“手心发痒”、“洗手不干”等等词语,也已经被现代中国人相当广泛地使用着。但一般的汉语词典或汉英词典,却很少收录这样的词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这部《外国典故词典》告诉读者,在每一个看似普通的词语背后都有一段故事,典故词典的作用正是要为词语提供一种语境,一个文化背景,使读者明了那些超越文字表面的涵义。如使用“金苹果”这个典故时,不是说金苹果是黄金做成的,也不是说是个金颜色的苹果,而是喻指引起纷争的根源、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外国典故词典》又是一部视角独特的“汉语外来语词典”。
作者介绍
林书武,1938年7月生,海南省海口市人。1958年9月至1963年7月就读于北京大学西语系。1963年9月到中国科学院(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工作,1998年7月退休。历任助理研究员、副译审、译审(资格)。其间,1963年9月至1978年9月在语言研究所机器翻译组工作,1978年9月至1998年7月在语言研究所国外语言学研究室(现为当代语言学研究室)工作。曾任中外语言文化比较研究协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