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论简史》是2005年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象愚。主要讲述了外国文论的简史。
刘象愚,教授,1978-1981年 就读于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外国文学系英美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87-1988年 获中英友好奖学金,以访问学者身份赴
英国伦敦大学访学一年。1992-1993年获富布赖特基金资助,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校区英文与比较文学系访学一年。2001年8月至2002年5月再次应邀以富布赖特访问教授身份赴美威斯康星大学白水校区讲学。
曾多次出国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担任
全国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兼职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文学研究所兼职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外委员、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
外国文学评论》编委、《中国比较文学》编委、《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编委等多项学术兼职。
《比较文学概论》(合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修订版 2000)、《
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高等教育出版社,即出);编著:《
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合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文化研究读本》(合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爱伦·坡作品精选集》(山东文艺出版社,1999)、《世界短篇小说精品文库·美加卷》(海峡文艺出版社,1996);译著:《从柏拉图到现在的批评理论》(塞尔登等原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后现代的转向》(哈山原著,台湾时报出版公司,1993);发表在《
外国文学评论》、《
中国比较文学》、《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外国文学》等核心期刊上关于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的论文十数篇。
《外国文论简史》是在《世界文学简史》之后应运而生的。《外国文论简史》应该具有怎样的品格,或者说它应该按照什么原则来编写?这是应该说明的。经过反复讨论,我们确立了三条原则:一是将“外国”的范围大致划定为“西方”和“东方”两部分。二是为了突出“史”的脉络,我们采用了按时代顺序分期编写的原则,就西方而言,大致分为“古代”、“中古”、“近代”和“现当代”四段。三是作为一部“简”史,必须突出结构的简明和篇幅的简短,同时又要不失历史脉络的清晰和重点的突出。在各阶段,要突出重要的理论流派和文论家;在总体上则要采用“存今薄古”的原则,突出现当代。就篇幅而论,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只有一个多世纪的“现当代”占去了全书篇幅的一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