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孙齑臼
汉语词语
考查我国最早记载东汉
蔡邕
在
曹娥碑
上题“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
隐语
的文字资料,首推东汉
邯郸淳
所书原碑。
原文
曹操
尝过曹娥碑下。
杨修
从碑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曹操谓修曰:“解否?”答曰:“解。”操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操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
——语出《
世说新语
》
注释
黄绢:黄绢,就是有颜色的丝,杨修解释的“色丝”,从构字的角度来说,指的是“色”字和绞丝旁组合,就是“绝”字;
幼妇:年幼的妇女,就是少女,因此是“妙”字;
外孙:女儿的儿女,杨修引其为“女之子”,因此是“好”字;
齑臼:“齑”指的是姜、蒜、韭菜等带有辛辣味的调味品;
“臼”指的是用石头或木头制成、中部凹下的捣舂器具;
“齑臼”合起来就是用来接“受”“辛”料的器皿。而“受辛”是“辞”的古体字,所以,是“辞”字。
解析
“
黄绢幼妇
外孙齑臼” 黄绢,是染色的丝,为「绝」;幼妇,少女之意,为「妙」;外孙是女儿生的孩子,为「好」;
齑臼
是放置辛辣物的容器,古字同辞;四字合在一起便成「
绝妙好辞
」。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26 09:23
条目作者
小编
资深百科编辑
目录
概述
原文
参考资料
Copyright©2024
闽ICP备2024072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