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妙好辞,汉语成语,拼音是jué miào hǎo cí,意思是以指极其美妙的文辞。出自《
世说新语》。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
世说新语·捷悟》:“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
文人笔端有口,能就现前真景,抒写成篇,即是~。 ★清·
许印芳《与李生论诗》
魏武①尝过②
曹娥碑下,
杨修从。碑背上见题做“黄绢、幼妇、外孙、齑臼③”八字。魏武谓④修曰:“卿解不⑤?”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⑥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⑦记所之。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⑧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⑨也,于字为‘辤’;所谓‘
绝妙好辤’也。”魏武亦记⑩之,与修同,乃⑪叹曰:“我才不及⑫卿,乃⑬觉⑭三十里。”
曹操曾经途经
曹娥碑下,
杨修跟随着(曹操)。石碑的背面题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问杨修说:“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杨修)回答说:“知道。”曹操说:“卿相先别说,让我先想一想。”走出三十里远的时候,曹操才说:“我已经知道了。”命令杨修单独写出他所知道的。杨修写:“黄绢,是
有颜色的
丝织品,写成字是‘绝’;幼妇,少女的意思,写成字是‘妙’;外孙,是女儿的孩子,写成字是‘好’;齑臼,是盛纳
五辛的器具,写成字是‘辤(辞)’;这说的是‘绝妙好辞(辤)’的意思。”曹操也写下了自己的想法,和杨修是一样的,于是赞叹道:“我的才能比不上你,走了三十里路才明白(碑文的意思)。”
9受辛:不是受尽艰辛的器具,而是受纳(盛纳)
五辛的器具。“五辛”,指葱、蒜、姜、
辣椒、
大料,“辛”就是辣 “五味”之一;另一种解释是指葱、蒜、椒、姜、芥。
杨修(公元175年~219年),字德祖,今陕西
华阴人,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杨修学问渊博,极聪慧,任丞相府主簿。史载,“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是
杨震的玄孙,
杨彪的儿子,出身世代簪缨之家。《
后汉书》说“自震至彪,四世太尉”。为人好学, 有俊才,
建安年间被
举孝廉,除郎中,后担任丞相
曹操的主簿。当时曹操军国多事,
杨修负责内外之事,都合曹操心意;又《
世说新语·捷悟篇》载四则杨修展才之事,他的才华曹操亦曾自叹不如。后杨修数次助
曹植通过曹操的考验,然而曹植日加高傲,杨修本想和他疏远却不能,亦不敢,曹操亦因知道曹植受杨修之助才通过考验,颇为气愤,后来他曾写信给杨彪中提到:“足下贤子,恃豪父之势,每不与吾同怀,即欲直绳,顾颇恨恨。”最终于建安二十四年秋天,被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凡罪犯收杀,杨修叹息:“我固自以死之晚也。
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隋书·经籍志》将它列入小说。《
宋书·刘道规传》称
刘义庆“性简素”、“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尽确切,但反映了门阀
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
曹娥是东汉
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
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
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因此所住之村镇即更名为曹娥镇,殉父之江为
曹娥江,并建以寺庙慰其孝心。
《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记述自汉未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淡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