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儿曲
长江支流嘉陵江支流白龙江的支流
多儿曲,汉语也称多儿河,又名石内河,是长江支流嘉陵江支流白龙江的支流。干流发源于四川省若尔盖县求吉东的戈藏佳则,在多儿乡境西南界入境,向东北流经自古村东后转向西北,经白古寺、然子寺(乡政府驻地)、台尼傲村,于乡境西北与阿夏曲汇流再向北在多儿沟口(迭部林业局阿夏林场和麻牙园艺场所在地)注入白龙江。
干流概况
多儿曲,其源分南北两支,南支发源于岷山山系四川省境的戈藏佳则(山名,若尔盖县、迭部县交界处,海拔4574米)东麓,东流约20公里后于卓莫恼西麓谷口处入甘南州迭部县境称贡毛河(长14公里)。北支发源于迭部县多儿乡境西端的岷山山系旦巴哲(山名)西北麓,称劳日果巴(长24公里),东流至西让村西后与南支汇合;又东流至白古寺南,纳入发源于羊布梁西麓的羊布河水(长14公里)后始称多儿曲,河道沿多儿沟走向折向西北流,经白古寺、然子寺(乡政府驻地)、台尼傲村,在阿夏、多儿、旺藏3乡交会处与阿夏沟水汇流。多儿曲纳入阿夏曲后又北流经旺藏、花园两乡境后于旺藏乡迭部林业局阿夏林场和麻牙园艺场以东多儿沟口注入白龙江。多儿曲总长75公里,甘南州州境流程54公里,落差1110米,多年平均流量13.1立方米/秒。
水文特征
据《迭部县志》载,多儿曲年径流量3.08亿立方米,年平均流量9.8立方米/秒,实测最小流量2.4立方米/秒。流域内森林覆盖率占56.6%,灌木林覆盖度占37%。多儿河上建有2X200千瓦水电站1座。
主要支流
阿夏曲(阿夏沟水),发源于四川营布地区(《甘南藏族自治州志》称甘川交界的坦纳克卡与洛久杂山麓之间),在阿夏乡西南界入境,又在该乡境内先后汇集了也布隆哇(油筐沟)、隆纳去畦(小暗沟)、隆纳切哇(大暗沟)、佐嘎(白松)、惹隆‘(羊沟)、劳日果巴(劳山沟)、达兴隆哇(虎猴沟)等沟谷的数条小支流,顺阿夏库(沟)向东北流经爱哇、纳告、西居、乡政府驻地。在阿夏沟口的多儿梁下与多儿曲汇流,再向北注入白龙江。境内流长约60公里。集水面积391.6平方公里,年径流量1.27亿立方米,年平均流量4.0立方米/秒,实测最小流量1.2立方米/秒。流域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56.9%,乔木林覆盖度占36.3%。1989年在阿夏河上建成2X400千瓦水电站一座。迭部林业局阿夏林场的采伐区全在阿夏曲流域内。
羊布河水,发源于多儿乡东南角的羊布梁西麓,在白古寺上游江入的多儿曲,河长14公里。中流的达益村有著名的多儿水磨群。
治理开发
水磨
水磨,是多儿河流域早期人们利用水力的形式。多儿河上游东岸支流羊布河上达益(羊布)村的多儿水磨群是其中的代表。多儿水磨群,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多儿乡羊布村南侧断崖下。由11个独立的水磨房组成,集中分布长150米、陡降约15%的多儿河上。每个磨房长7.5米,宽5.6米不等,高6-7米,人字型顶。水磨半部位于多儿河上,为木结构,另处半部位于河边,外层由泥石筑成,内层为木结构,由于水气的侵袭,房顶、墙壁上都长出了青苔。将水引至磨房底部带格的方形木轮上,利用水的冲力带动连着木轮的木轴以及磨房内部的石磨,达到利用最原始的水力机械,磨制青稞、小麦等农作物的目的。
堤坝建设
迭部县在多儿曲及阿夏曲重要河段建有防洪堤,主要有:多儿然子排洪防洪堤250米。1990建成,投资10.0万元,主要用于护村、护田。阿夏河堤防洪堤311米1985建成,主要用于保护乡政府。
水电工程
多儿曲平均流量9.8立方米/秒,最大水头1200米理论出力7.17万千瓦,水能资源丰富,流域内主要电站有多儿水电站、阿夏电站,另有几座建成不久报废。
多儿电站,位于迭部县多儿乡多儿曲支流然子河口,这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森林资源丰富。全乡共13个村庄,约3000余人,大部分居住在山腰或山顶,相对高度在200~500米间。夜间用松枝条照明,运输全靠人力背负。为了改变当地贫穷落后面貌,迭部县于1985年开工修建多儿电站,1987建成,装机容量200千瓦,总投资49万元。
阿夏电站,在阿夏乡阿夏曲上,1989建成,装机容量2*400装机容量(台/千瓦)。
多儿羊布南电站,在多儿乡多儿曲上,1975建成,装机容量1*18千瓦,已报废。多儿羊布电站,在多儿乡多儿曲上,1975建成,装机容量1*18(台/千瓦),已报废。然子寺电站,在多儿乡多儿曲上,1973建成,装机容量1*50千瓦,已报废
河谷交通
多儿曲河谷,即多儿沟及支沟阿夏沟自古为川(阿坝地区)甘(甘南地区)人行通道,主要线路是:沿多儿沟东南行至羊布(达益)经羊布梁(史称羊膊岭)西麓,通川北玉瓦寨可达南坪(九寨沟)、松潘等地。自洛大西行至代古寺南入磨沟,溯水而上越羊布梁与前述线路相接通川。自旺藏寺沿白龙江东至九龙峡西端,南人曹什坝沟逾帕尕梁人多儿沟与上前路相接通川。沿阿夏沟溯水而上经崖哇、大板西南行通四川求吉寺。此路颇险,很少通行。
流域概况
多儿曲流域,几乎全部在迭部县多儿乡和阿夏乡境内。阿夏乡,位于迭部县境南部,东与多儿乡隔山相邻,南、西南同四川九寨沟县和若尔盖县接壤,西北连达拉乡;北靠旺藏乡。乡名以藏语地名阿夏库(沟)而得名。该乡清时杨土司设阿夏旗,解放后属卓尼县下迭区辖,1957年10月始设阿夏乡,1958年又与多儿乡合并。1959年随下迭公社划属龙叠县辖。1962年建县后恢复阿夏乡。居民多为藏族。
全境地处岷山北麓一条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山高谷狭,森林茂密,日照时间较短,年降水量560毫米。源于川境的阿夏曲由南向北纵穿全境,至北界与多儿曲汇流再北注入白龙江。总面积431平方公里。林地面积3667公顷,森林覆盖率56.9%。木材蓄积量332万立方米。草场面积9000亩。耕地3123亩,均为坡地。农作物主要有青稞、蚕豆、小麦、洋芋、油菜等。境内野生动植物、菌类中草药资源丰富,其中自蕨菜享有盛名,系指名进贡卓尼土司的名特土产。
多儿乡,位于迭部县境东南部。东与舟曲县大峪乡隔山相邻,南同四川南坪县接壤,西临阿夏乡,北连花园、洛大两乡。乡政府驻然子寺,西北距县城100公里。乡名以地处多儿库(沟)而命名;意为“石圈内”,因境内山峦重迭、山峰裸露而得名。
乡境地处岷山北麓深山谷地,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多儿曲(河)由东南向西北纵穿全境,在北界与阿夏曲汇流再北注入白龙江。全乡总面积为546平方公里。林地面积9700公顷,森林覆盖率56.6%,木材蓄积量356万立方米,主要分布在东南部。草山面积4万亩。有耕地8943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青稞、蚕豆、洋芋、油菜等。境内野生动植物、菌类、药材、水力等资源丰富。
该乡妇女服饰独特:头戴夹层筒型镶边帽,帽顶用白布封口微凹,面料颜色随年岁增长而由浅到深;身着半高领、右衽大襟长袍,领、襟部饰有10~15公分的镶花绲边,常提起袍服下摆右角挽到腰带上;裤子宽短,多紫红色;足登满帮软筒厚底布靴。1981年建立县办多儿林场。有萨迦派和格鲁派寺院各1座。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0-11-14 09:28
目录
概述
干流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