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受体是通过其相应的
膜受体发挥作用的一种位于生物体内的受体。多巴胺受体为七个
跨膜区域组成的
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已分离出五种多巴胺受体 。
已分离出五种多巴胺受体, 根据它们的
生物化学和
药理学性质,可分为D1类和D2类受体。D1类受体包括D1和D5受体(在
大鼠也称D1A和D1B受体)。D2 类受体包括D2,D3和
D4受体。两类受体的
C端含有磷酸化和棕榈酰化位点,涉及
激动剂依赖性受体的去敏感化过程和第四胞内环的形成
多巴胺的配体化合物很容易将 D1 受体和D2受体家族区分开来,但大多数化合物不能区分相同家族的
受体亚型。如:D1受体拮抗SCH23390或激动剂
SKF38393对D1受体和D5受体有相同的亲和力。对多巴胺配体化合物的药理学选择性的研究还正在许多生物体内进行。应用缺乏某一特定受体的
动物模型将有助于明确每一种受体的配体化合物的选择性。
现今发现的多巴胺受体有五种,D1、D2、D3、D4、D5,其中D1、D5为D1样受体 ,激活后升高细胞内
cAMP水平,D2、D3、D4为D2样受体,激活后降低细胞内cAMP水平。
在缺乏每种多巴胺受体亚型的特异配体之前, 广泛应用
原位杂交的方法来研究多巴胺受体
mRNAs 在脑内的分布。D1 和 D2 受体基因在脑内表达广泛。D12R主要表达于尾
壳核( CPu) ,
伏隔核(Acb) ,
视束(OT) ,脑皮层(Cx)和
杏仁核,除此之外,D1 受体还在Calleja 岛和
下丘脑被探测到。 尽管在
黑质致密部发现有 D1 配体与其结合,但没有探测 mRNA 存在。这一结果提示:D12R在
纹状体合成后通过纹状体黑质束转运到黑质。D52R和D12R相比表达局限,仅在海马,外侧
乳头体核和下丘脑
束旁核表达。D22R mRNA 主要在脑的CPu,OT和Acb中表达。在黑质和腹侧被盖部(
VTA)也有表达,这些区域发出
多巴胺纤维,提示着D22R有
突触前定位。相反,D1样受体只有广泛的突触后定位。分析D2 样受体的两种亚型的 mRNA表明D2L 表达最为丰富。在脑外,D22R mRNA 还定位于
视网膜,肾脏,
血管系统和垂体。
大鼠脑 D32R 的mRNA分布仅限于 Callija 岛,隔核,
下丘脑和
丘脑,以及
小脑中的某些区域。D32R还分布于
黑质致密部,提示它也存在突触前定位。在前额叶皮层,
杏仁核,
嗅球,海马,丘脑和
中脑可见 D42R 的 mRNA 高度表达。
应用多巴胺受体亚型特异抗体可对其在不同
脑区进行细胞和
亚细胞定位。D1 和D5 受体共同表达于前
额叶皮层,
运动前区,
扣带和
内嗅皮层,海马和
齿状回的
锥体细胞。
电子显微镜证实D1 和D5 受体存在于前额叶皮层,海马的
突触前和突触后,以突触后分布更常见。
超微结构分析发现:D1 和 D5 受体在人锥体细胞分布不同,D1 受体集中在
树突棘,D5 受体集中位于
树突轴。在
嗅球,D1 受体限于
内颗粒层和内从层;在
杏仁核,其限于中介核和基底外侧核。在
尾状核,D1 和D5 受体大多数位于中等大小的
GABA 能
神经元。D5 受体也存在于大的
胆碱能
中间神经元。超微结构分析发现:D1受体存在于
非对称性突触的突触后树突棘部, D1 和D5 受体位于
多巴胺终端特征性小突触的
突触后树突上,以及突触前D1 和D5 受体位于形成非对称性突触的
轴突上。
已明确D1受体位于
脚内核和
黑质网状部,这些区域并未检测到D5受体。这一结果提示:如果 D1 和 D5 受体在尾状核中等大小多棘神经元共存,只有D1受体被转移到
纹状体靶区终端。尽管D1 和D5 受体有着相似的药理学特性,但细胞和
亚细胞定位不同提示它们在功能上可能不同。用特异抗体的免疫组化方法显示:D2 受体存在于纹状体中等多棘
神经元,在棘突和棘头的分布比
胞体密集。与D1受体的共存非常罕见。
D2
免疫反应终端形成的对称性突触多于非
对称性突触。D2受体存在于黑质致密部的
核周体和树突,和其他
纹状体投射相比,更集中于
苍白球外段。D2受体免疫阳性反应还可在
嗅球的
颗粒层和内从层以及
杏仁核见到。免疫组化和
电子显微镜揭示了D4 受体存在于大脑皮层和海马的锥体和非锥体神经元,它们已被证实是GABA能中间神经元。在
大脑皮层和海马,D4 受体调控 GABA的传递。D4受体也在苍白球片段,
黑质网状部以及
丘脑网状核的GABA能
神经元内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