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是
古典建筑的三种柱式中出现最早的一种(公元前7世纪)。另外2种柱式是
爱奥尼柱式和
科林斯柱式,它们都源于
古希腊。
地理环境
在希腊,多利克柱式一般都建在阶座之上,特点是粗大雄壮,柱头是个倒圆锥台,没有柱基。柱身有时雕成20条槽纹,有时是平滑的,柱头没有装饰。柱下部约占全柱三分之一的地位槽纹很浅,几乎是平的,往上越来越深。建造比例通常是:柱下径与柱高的比例是1︰5.5;柱高与柱直径的比例是4或6︰1。
关于柱与柱之间的距离,从较古的纪念坊来看,是柱的直径的两倍,少数到两倍半。多立克柱又被称为男性柱。著名的
雅典卫城(Athen Acropolis)的
帕特农神庙(Parthenon)即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帕斯顿姆的波塞顿神庙,即海神神庙,是希腊古风时期的多立克柱式的神庙。如把它与帕特农神庙比较,就可以看到多立克柱式在几十年的变化。
西方古典柱式
古埃及的石柱圆实、高大。当光斜穿过整齐的柱而投射于建筑上,光影斑驳,凝重而压抑尽显建筑的庄重。古希腊人聚焦在柱式上,其外轮廓富有人的形态和比例:有柱身粗大,柱头朴素,由隆起的圆形石垫和无装饰的正方形板组成的多立克柱式;有柱身细长的直立于柱础,柱头由曲线从向上的左右两个方向卷成涡形装饰并用顶板盖住柱头,整体比多立克柱式有很多细节的
爱奥尼亚柱式;还有一种是爱奥尼亚的延伸,柱头增加毛莨叶为装饰的
科林斯柱式。古罗马人添加了短粗的
塔司干柱式;他们偏爱科林斯柱式的华丽,形态上又喜好爱奥尼,两者结合形成了混合柱式。
这一连串的进化,不仅完善了古典柱式系统,而且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也达到了一定高度。古罗马还有柱式复合性变化的特征。例如:将柱演变成
附墙柱、半身柱和壁柱,只用来作为装饰元素,而结构支撑是另外设计的。这庞大的系统里,我们要用正确的眼光去挑选与现代建筑设计中匹配的元素,进行传承、创新和发展。
对比
多立克柱式与爱奥尼柱式
两种柱式各有自己强烈的特色。它们之间,整体、局部和细节都不相同,从开间比例到一条线脚,都分别表现着刚劲雄健和清秀柔美两种鲜明的性格。
多立克柱子比较粗壮(1︰5.5~5.75),开间比较小(1.2~1.5柱底径),爱奥尼柱子比例修长(1︰9~10),开间比较宽(2个柱底径左右);
多立克式的檐部比较重(高约为柱高的1/3),爱奥尼式的比较轻(柱高的1/4以下);
多立克柱头是简单而刚挺的倒立的圆锥台,外廓上举,爱奥尼式的是精巧柔和的涡卷,外廓下垂;
多立克柱身凹槽相交成锋利的棱角(20个),爱奥尼的棱上还有一个小段圆面(24个);
多立克柱式没有基础,雄强的柱身从台基面上拔地而起,轻倩的爱奥尼式的却有复杂的、看上去富有弹性的的柱础;
精壮的多立克式柱子收分和卷杀都比较明显,而纤巧的爱奥尼式的却不很显著;
多立克式极少线脚,偶或有之,也是方线脚,而爱奥尼式的却使用多种复合的曲面的线脚,线脚上串着雕饰,最典型的母题是盾剑、桂叶和忍冬草叶;
多立克式的台基是三层朴素的台阶,而且四角低,中央高,微有弧形隆起,爱奥尼式的台基侧面壁立,上下都有线脚,没有隆起;
它们的装饰雕刻也不一样,多立克式的是高浮雕,甚至圆雕,强调体积,爱奥尼式的是薄浮雕,强调线条。
这两种柱式,确实可以说是分别典型的概括了男性和女性的体态与性格,不仅是像
维特鲁威所说的那样简单地模仿男体和女体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