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明银场
广东省兴宁市古代银矿开采场遗址
夜明银场位于广东省兴宁市永和镇夜明村,这是一个银矿开采场,开采期长达100多年。而从夜明经过的兴宁夜明古驿道实是宋代潮、梅、惠、循间的主要驿道,在夜明设驿站的原因,很可能就和银场有关。
夜明银场在史料中早已有记载。北宋中期,王存主编的《元丰九域志》卷九记载,循州有六个矿场,分别是龙川的大有铅场、兴宁的夜明银场以及长乐的罗翊、洋头、大佐、濑湖四个锡场。由元朝丞相脱脱主持修纂的《宋史》,卷九十在介绍循州地理时也有相似记载。清嘉庆年间由徐松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史料编成的《宋会要辑稿》,记载得更为详细,其中《食货三三》卷记载全国各地银矿坑冶的场务所设置、出额、兴废等事务,里面就提到“循州兴宁县夜明场,治平二年置”。宋代设有监当官,具体负责茶、盐、酒税和场务征输及冶铸等事务,在矿场者称之为场监。由此可知,夜明银矿至迟在北宋初期已经由政府组织开采,并设置有“夜明场”这一专门管理机构。场监的上级管理机构是提举司,如《宋史•志第一百三十八·食货下七》记载,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广东漕司就曾启奏:“端州高明、惠州信上立溪场皆宜停闭;……循州大佐罗翊、英州钟铜凡十六场,请并如旧;循之夜明、英之竹溪、韶之思溪、连之同安请更遣摄官”,记载的就是其时矿场关停以及场监官员的更替直接由广东漕司负责。史料中虽未明确记载此矿场的规模,但在《食货二三》卷又提到,兴宁县盐额为七千零四十五贯,夜明场则为六百九十七贯,夜明场食盐税额将近整个兴宁县的十分之一,采挖生产人员数量应颇为庞大。《宋会要辑稿》在《食货五十一》卷中记录的是金、银、铜的原额与岁产,其中“循州元(原)额一万五千六百五十两,(元丰)元年收三千二百四十一两”,因循州只有夜明一个银矿而无金、铜矿,所以这个原额与元丰元年(1078年)的产量就是夜明银场的数据。
夜明银场废于何时待考,但从杨万里过此题诗犹有“夜明场驿”来看,此矿藏的采掘已百年有余。淳熙六年(1179年),杨万里被任命为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淳熙八年(1181年),又改任广东提点刑狱,是年冬,闽盗沈师进入梅州,即由杨万里率兵平定。其时,杨万里经夜明进入梅州,或因夜明场是在他的管辖范围下,主要的原因是,夜明所在的驿道是当时由循州进入梅州的唯一官道。
古代粤东交通主要依靠两条道路,一条自惠州经海丰达潮州,一条由惠州溯东江至龙川,越岐岭经兴宁、梅州再达潮州。在宋代,经海丰的又称为“潮惠下路”,经龙川的潮梅循水道又称为“潮惠上路”。起初,上路水道应是通途,因为唐代常衮和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北宋末年李纲由海南返闽,南宋中期杨万里赴潮州,都是走的这条路。其中循州(龙川佗城)至梅州之间的驿站,李纲诗中提到的有龙川通衢驿、兴宁县驿和夜明驿,杨万里诗中提到的有长乐县驿、夜明场驿。选择在崇山峻岭中的夜明村设置驿站,而不选择两侧地势开阔的永和、径心等地,无疑跟夜明银矿的大规模开采和运输所带来的人员繁聚、道路通畅有关。
南宋以后,潮惠上路逐渐没落。先是宋朝首都从中原迁至杭州,潮惠下路成为广州连接统治中心杭州的最便捷通道。绍兴年间,广东转运判官林安宅对潮惠下路进行了大规模的兴修,使这一官道成为通途。及至元朝将广东并入了江西行省,省府从广州转移到了隆兴(今南昌),潮州、梅州至省府不必再经由兴宁一线了,潮惠上路驿道功能因此丧失。
夜明银矿的开采应止于宋代,元代及以后均未见有相关资料了,而夜明古道以及夜明驿也似乎与夜明银矿的兴废相始终。明洪武初年,兴宁至程乡设有五所递铺:小洋、莲塘、南木、留田、径心,已不再经过夜明了。至成化年间,因东路驿递“山深林密,涂险人稀,兼有虎豹之患”,再往南迁走刁坊、水口而转入梅江水道(清康熙年间曾短暂在夜明村跌马寨设铺)。由此,夜明古驿道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
最新修订时间:2022-10-02 16:08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