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伊山石棺墓,位于江苏省
连云港市灌云县。年代为
新石器时代,属
青莲岗文化类型,是中国发现最早的石棺墓。
历史沿革
大伊山石棺墓遗址距今6500年,是
新石器时代的石棺墓群。
1981年,大伊山脚下的砖瓦厂工人取土时发现了大伊山石棺墓,随即通知了灌云县文物普查工作队,因此石棺墓得以保存其完整性。此后在江苏省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下,于1985年至1986年进行了两次发掘。清理出新石器石代早期墓葬64座,其中有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石棺墓61座。
墓葬格局
大伊山石棺墓各个墓穴深约两米,四周全部采用大伊山的平光自然片石镶砌而成。墓穴上面是用一块或数块石板叠盖,呈长方形,长约两米、宽约八十厘米。有的石棺是上下层,叠摞而成。墓葬较整齐有序,相对集中,很有规则。石棺内比较狭窄,仅容一具尸体。现仅存死人骨架。头东脚西。其中有27座石棺内,头的面部覆盖着用于盛食品的夹砂红陶钵。钵底朝上,完整地盖在面部。据专家考证,这是原始宗教在物质文化上的一种葬俗表现。标志着当时生产力水平已经提高,人类的亲情意识、灵魂观念已经产生。红陶钵的底部还有敲出的小洞,以利灵魂的进出,是先民们对死者寄予深切的哀思和怀念。石棺墓内,安葬的死者,都是女性。从骨架来看,大都身高一米七二以上。说明女性在原始的母氏社会生产生活中,是主要的劳作者和操持者。那时尚未有家庭出现,母亲主宰一切。
文物遗存
大伊山石棺墓出土陶器、石器、骨器、玉器等殉葬品170余件。其中有双刃圆形石斧,石铲、石凿、石锛等石质工具武器。还有陶钵、陶鼎、陶豆、陶釜等各式各样陶器用品。随葬品中,有玲珑剔透的玉珠、琢磨光泽的玉璜、光洁透明的玉琚、映衬妇女丰采的玉耳坠等等。石棺墓中发现的小口球腹双系罐、腰檐釜、碧玉璜说明了当时商品交易的发生。
研究价值
大伊山石棺墓年代晚于北辛文化,早于大汶口文化;由于它处于南北文化交汇区,因而既具有黄河下游新石器文化特征,又具有长江下游新石器文化的特点,同时还具有独特的自身文化因素,属青莲岗文化类型。
大伊山石棺墓的石棺墓内,安葬的死者,都是女性。从骨架来看,大都身高一米七二以上。说明女性在原始的母氏社会生产生活中,是主要的劳作者和操持者。那时尚未有家庭出现,母亲主宰一切。
保护措施
1995年4月,大伊山石棺墓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江苏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11月20日,大伊山石棺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信息
大伊山石棺墓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
伊山镇任庄村大伊山东麓青风岭上。
交通信息
乘坐连云港至灌云县班车,101路至伊山大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