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游戏《
明日方舟》及其衍生作品中的设定,由于宇宙观知识的匮乏,“大地”成为了泰拉人类对所能认知的一切的代称,并取代“世界”一词在诸国间普及。
文化特征
词语释义
大地,本义为星球上广阔的土地。但在泰拉大陆,由于对星空与海洋的探知受限,脚下的土地成为了人们认知的全部,正确的宇宙观没有得到充分的普及。“世界”,这个宏伟的词语,本应用来形容天地间的一切,囊括空间与时间的尽头以及人们的生活所触及到的全部,只需唇齿开合,就能描述万亿年来生命的进程。而它却被另一狭隘的词语所取代,“大地”成为了泰拉人类口中对一切的代称。
在泰拉人类口中,大地一词被更多的运用在描述社会事物的运行规律上,当人们想要对一个社会现象进行描述时,就会使用类似于“这片大地××××”的句式。
产生原因
大地这一狭隘的词汇之所以能够代替世界广泛普及,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对星空与海洋探知的匮乏。受
星荚影响,真正的群星被隐藏在虚伪的天幕之后,泰拉人类所能观测到的星空都是虚假的。这意味着他们无法通过正常的天文观测来推断星球在宇宙中的运行规律,这是他们宇宙观知识匮乏的根本原因之一。这种匮乏严重拖慢了社会与理论知识的发展,甚至于有段时间里人们相信天空之外仍是大地,文明其实是生长在泥土与岩石的夹缝中,而重力则是来源于天的斥力而非地的引力。
另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绝大部分泰拉人类的生活都被局限在了比
地球更加广阔的陆地上,
移动城市所进行的各类社会活动都发生在陆地这一广阔的区域之内。在乌萨斯与萨米以北,萨尔贡以南;在无尽冰原以外,焚风热土之中;
邪魔、精怪,这些比大地诸国更加古老的存在,阻挡着文明向外扩张的脚步。伊比利亚是大地上仅有的与海洋有深入交流的国家,他们野心勃勃,企图同时征服海洋与陆地。但是由于星星的无规律运动,伊比利亚的黄金舰队根本无法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确定位置,远洋航行难以进行。在伊比利亚被“大静谧”毁灭之后,
海嗣阻挡了大地认识海洋的脚步。
国家地区
泰拉大陆上的各个国家均以源石工业与
移动城市为基础所建立,这些国家分别是:
在泰拉人类未曾涉足的深海之中,存在着一个名为
阿戈尔的国家,阿戈尔的领土比维多利亚、乌萨斯、莱塔尼亚三国加起来还要广阔,同时阿戈尔还拥有着不以源石体系为基础的发达科技。在丰富的海洋资源的加持下,阿戈尔获得了远超泰拉人类的技术水平与理论知识。阿戈尔原本在深海中处于偏安一隅的状态,但在海嗣问题的威胁下,阿戈尔人被迫开始与大地诸国寻求联系。
大地历史
远古时代
坦诚地讲,现代人对古代的很多认知都建立在想象之上。天灾的肆虐以及源石矿脉的缓慢扩张不只阻碍了人们在现实中的行动,还限制了人们思维探索的边界。在泰拉人开始有意识地记载历史后的大部分时间内,要构建对过去的认知,只能通过尝试解析口头流传的故事,或研究大地上尚且存留的古代遗迹。虽说现今的载具技术能够支持人们快速地前往远离人烟的荒野去探索古人留下的痕迹,但野外作业还是因为天灾的威胁而保持着危险的状态。所以,人们的做法是一边发掘新的信息,一边汇总并研究已有的资料。在这种研究模式下,对真相的认知和解读只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之前的成果到了之后便可能会被更新。然而,正是这种不断的修正指引着人们接近过去存在过的真实。
那么古代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从外貌看,人们能认识到的最原始的古代泰拉人类与现代人是基本一致的。最强有力的证据有两个:一是在萨尔贡出土的古代人骨骼,二是各地存留下来的古代绘画。据分析,古代人的骨骼结构与现代人的几乎没有差别,区别仅在身高。而古代绘画——即便是在最原始、最简陋的作品中,描绘的人类外貌特征也和现代人的别无二致。
凯尔希:“源石改变了大地上生命的形态,泰拉人对于古代人外貌的认知可能仍有大量偏差。”
就泰拉人的研究成果而言,人们已发现的年代最久远的人类已经生活在具有一定组织的社会之中了。根据各地考古研究的成果,各地最原始的社会组织表现出了一种惊人的共性:具有相似生理特征的人们尽可能地生活在一起,以聚集起来互相帮助的方式提高求生成功的概率。
此外,人们在一些聚落遗址内的房屋地基分布情况中可以观察到规律性的差异:较大的房屋内通常只存放简单的生活必需品,而较小的房屋遗迹则往往伴随着精致的工艺品和与房屋大小不匹配的过量生活用品。主流学术观点认为,这种现象代表了一种当时的社会关系:在远古社会中,社会集体内存在两个社会地位差异极大的群体——其一拥有基本的、仅可供维持日常生活的资源,居住在巨大的集体房间中;其二则享有堪称豪华的生活资源,居住在私人房屋内。不过因为缺乏直接的文字记录或者其他可靠的辅助证据,许多人仍对这种观点持保留态度。
这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关系基本可以被简短地描述为“供养-保护”关系。这指的是在那个年代,极其险恶的自然环境中的泰拉社会内普遍存在着两种角色:一种是从事生产与采集的“供养者”,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负责获取食物、建设居住地这类较为安全的工作;另一种是承担了维护居住地安稳责任的“保护者”,他们往往是居住地中个体实力强悍的人,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承担了更多风险,所以能分到更多资源。顺着这个思路继续思考,个体能力强大的神民就此获得了比先民更多的资源,这也为后来神民统治先民的时代打下了基础。在我看来,这种理论实际上非常合理。按照这种社会模式继续展开,我们会发现这其实是一种“社会中的少数与多数”的思想基础,即个体实力差异极大的社会中最简单实用的组织实践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族群的迁移,这种远古的社会关系渐渐演变成了“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事实上,不是所有的泰拉人都会自发地结成一定的社会组织来求生。在
萨米地区,一支名为“独眼巨人”的萨卡兹族群就有着独特的独居文化。独眼巨人们强大且孤僻,他们生活在远离人烟的地点,这种独居行为应该发源于他们从卡兹戴尔迁徙到萨米之后。“学会与自身相处”在其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课题,这种遍及全族群的思考可能源自他们悠长的寿命。
部落时代
然后时间来到了文字逐渐出现的时代。此时在萨尔贡帝国和炎国(在讨论历史时,这两个国家总是会被反复提及)两地虽未出现“国家”的概念,但已明确地有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概念,虽然当时还未出现如今泰拉通用的历法,但我们仍能从学术上将这一时期划分为“部落时代”。
如上文所言,这个历史时期是依据特定的社会观念和社会组织形式而划分的。人们笼统地将一些组织形式称为“部落”,而事实上没有人能准确地定义这个词。但人们仍然需要它,因为它不只能够代表人们观念中某类想象出来的组织,还昭示了一些重要的事正在悄然发生。
在这个时间段里,社会中那些强大的个体,也就是被研究者定义为“保护者”的人逐渐发现了一件事情:比起冒着极大的危险去捍卫自己的居住地,使用自身强大的武力去胁迫弱者们集合起来保护自己反而是更可行且获益更高的行为。在这种划时代的思维变革下,社会结构发生了令人震惊的巨变,保护者与被保护者的身份在短时间内迅速对调。这种颇具讽刺色彩的意外转变意味着“统治”与“被统治”的概念开始在社会中出现。可想而知的是,个人实力强大的神民往往是居于统治者地位的族群,而各类先民大多处于被统治的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时期,部落仍然处于随时会被某次天灾毁灭的威胁之下,人们尚未发展出能够短期离开,避难后返回,并再建家园的技术。生活在随时可能死亡的恐惧之中,部落统治者们往往倾向于使用极端手段来治理手下的部落居民。
在“部落”的概念出现了一段时间后,本来独自求生的诸部落逐渐开始跨部落地攻伐与兼并。这带来了许多新的现象:大地上出现了规模极其巨大的部落,人们的思想中也出现了新的自我认同观念——“阿斯兰”这个概念就是自这种变化中诞生的新事物。
某天,也许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如今萨尔贡地区某个部落的菲林统治者突然意识到,统治者之所以能统治,也许是因为他们确实与众不同。另一个想法随之而来:与众不同的他们应当将这种差异表现得更为突出。“阿斯兰”就这么诞生了。
最初这个词指的是某支实力强大的菲林统治者族群,后来他们四处征战,愈战愈勇,“阿斯兰”之名响彻大地,这个过程被后世称为“阿斯兰征服”。随着人口的扩张和影响力的增加,“阿斯兰”这个名字最终被用来特指当年那支菲林部落中的主体族群,而所有具有同样身体外形结构的人也都从菲林中被单独划分成阿斯兰。
将目光聚焦于泰拉人的生育情况,人们仍需知道生育法则是许多事的先决条件之一。简单来说,如果父母种族相同,则孩子与父母同族;若父母种族不同,则孩子会是两者中的一种。补充这一点后再来看就会知道,“阿斯兰”这个新种族的概念从诞生到被人们普遍认知不会是个短期过程。
阿斯兰征服带来的影响十分深远,这个持续几百年的大事件彻底更新了当时人类的认知。以往,在部落中生活、体貌相似的人类都会以部落民的身份认知自己。比如在同一个部落内,被统治者中的佩洛和瑞柏巴并不会刻意区分两者的差异,大家都会认为自己是普通的部落民。而阿斯兰征服期间,人们开始根据生理差异细致划分自己的族群。至此,现代人认识中的种族概念开始出现。除此之外,阿斯兰们还强有力地冲击了传统的神民统治先民的社会模式,在人们脑海中本属天经地义的事被阿斯兰们撼动了。不过,阿斯兰征服并没有彻底击溃这种二元社会模式。真正撼动并毁灭了这种远古观念的,是千余年后的库兰塔与乌萨斯。
需要注意,虽然很多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出现过神民作为统治者的时代,但也有伊比利亚和莱塔尼亚这种从来不曾有过神民统治传统的国家。
国家时代
后来就是国家的时代了。每个生活在这片大地上的人应该多少都听说过有关自己所在的群体建立的传说和故事。不论是真是假,这些在民众间广为流传的故事表达的总是过去的集体互相攻伐,强者终将碾过弱者。这种模式的逻辑展现出的是古代社会中集体迅速扩张阶段人们的思想。
部落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大,而神民的个体力量却越来越弱,传承自远古时期的统治模式无法适应剧烈变化的社会现实。社会内的各种组织应运而生。各种工作在这个时期分给了不同的群体,专业的分工也出现了。换言之,“职业”的概念就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
国家诞生,然后消亡。整个过程持续了几千年之久,当今泰拉的格局才初具雏形。历史似乎处在不断的循环之中,但事实并非一直如此。从泰拉历11年开始,来自广袤草原的库兰塔们在梦魇可汗的带领下飞奔着踏过整片大地,击碎了看似在循环的历史周期。可汗率领的部队一路征战,粉碎了沿途的国家与秩序,被后世称为“
梦魇远征”的历史事件虽然只持续了四年,却给全泰拉带来了千年未曾出现的大变动。各地的神民统治者在这个过程中遭受重创,只能勉强维持统治。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梦魇的部队以残忍无情而闻名。虽然他们确实卓有成效地削弱了古代的统治模式,但战争造成的苦难切实地影响到了众多无辜之人。
梦魇远征结束十二年后的泰拉历27年,饱受折磨的乌萨斯们举事反抗骄傲、自大却虚弱的骏鹰统治者,这场声势浩大的抗争很快发展成一场战争。泰拉历31年,起义军领袖伊戈尔建立
乌萨斯帝国并成功加冕,这是泰拉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先民种族有组织地系统性反抗神民的统治而取得成功的样例。在这被后世称为“
骏鹰折翼”的历史事件之后,人们意识到,尽管神民拥有某些特殊的力量,但神民统治先民的传统并不具备先天的正当性。这种想法逐步传播与普及,慢慢衍生出种族平等的认知。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泰拉现代社会的认知基础是在这个过程中开始形成的。
在上文中,
矿石病对泰拉社会的影响在论述的过程中被无意中隐去了。矿石病作为泰拉人自古以来生活中的一部分应当会对人们的认知产生极大的影响。文中提到种族平等是现代社会认知的基础,这点确实没错,但现代社会认知基础的另一面是普通人和
感染者的不平等。
新时代
传统上,人们习惯于把797年,也就是移动城市出现的这一年,作为现代城市历史的起点。虽然粗略估计1097年时还有约一半的人口生活在移动城市之外,但移动城市技术的出现确实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移动城市很大程度上将生活在城市之内的居民们从天灾中解放了出来。对城市居民来说,泰拉人生活中通过主动更改居住地来躲避天灾的传统完全消失了,围绕这一点而存在的各种生活传统也被逐渐摒弃。移动城市出现的这三百年来,生活习惯随时代改变的速度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如何跟上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也许是人们这个时代最值得学习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