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的眼睛》是一本由(俄罗斯)米·普里什文著,刘文飞主编,
长江文艺出版社在2005年12月1日出版的书籍。
内容提要
《大地的眼睛》(1946-1950)由《通向友人的路》、《
沉思录》、《人类的镜子》三部分构成,是普里什文最后一部完成的著作,是一部关于他自己的“总结之书”。
《通向友人的路》以传记性质的抒情笔记对影响作者个性形成的重大事件和感受进行了分析。在分析自己作为一名作家的成长历程时,普里什文意识到自己最大的幸福就是“融入自然”,置身森林就像待在朋友中间一样。标题中的“友人”原文为单数名词,可能是普里什文心目中的某个读者,也可能是普里什文自己,思考中的他常常和自己交谈。也可能另有所指,即自然本身,或许还有诗。
《沉思录》主要是普里什文关于社会生活、文学艺术和自然现象等的“沉思”,这些沉思具有深刻的思辨色彩,同时又充满着鲜活的感受和生动的细节。
《人类的镜子》最饶有兴味,普里什文把自己写动物和植物的笔记都收录在这部作品中。他称狗、猫、鸟为“老乡”,他总能在动物身上看到人类的影子,能感觉到“动物的智慧”,甚至能观察到“一棵树的生活”。因此,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便成了“人类的镜子”。
普里什文用人生、艺术、道德、历史的观点来诠释真、善、美和爱。他的作品不仅让我们了解大自然,也让人类了解真实的自己。《大地的眼睛》得到了许多俄罗斯作家的高度评价,
帕乌斯托夫斯基称其为“一部充满诗意的思想和意外的瞬间观察的惊人巨著”。
作者简介
作者:(俄)米·普里什文
被誉为“伟大的牧神”、“完整的大艺术家”、“世界生态文学和大自然文学的先驱”、“俄罗斯语言百草”的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普里什文(1873—1954),出生于地主及商人家庭,早年因想想激进被当局逮捕,后到德国
莱比锡大学学习农艺。回国后任农艺师。撰写过一些专业论著。1905年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深受鼓舞,不久即弃农从文。专事写作。直到81岁去世那年还有新作品出版。
普里什文一生都在旅行,他深入古老的俄罗斯北方和神秘的中西部亚洲,远足大地,出入森林,把融入自然作为“开启文学的钥匙”。写下大量的日记、随笔、散文、小说。他对大自然一往情深,并具备丰富的生物学知识,熟悉自然界的一切。他不顾苏联极左派的打击,不惧贬抑人性、藐视自然的环境压力。坚持走自外于“革命”与“生产”的第三条道路,在作品中体现“亲人般的关注”,将对人、对自然、对万物的爱与善化为诗意、哲理有机统一的散文,在20世纪
俄罗斯和世界文坛做出了独特的卓
图书目录
总序/普里什文:伟大的牧神
本卷序/《大地的眼睛》——普里什文“总结之书”
通向友人的路
1946年
1947年
1948年
1949年
1950年
沉思录
1946年
1947年
1948年
1949年
1950年
人类的镜子
我的同乡
树的生活
一年四季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其他作品
他写了《跟随神奇的小圆面包》(1908)、《在隐没之城的墙边》(1909)、《黑阿拉伯人》(1910)等随笔集,分别记述自己的几次旅行经历。在二三十年代,普里什文相继推出自传体长篇小说《
恶老头的锁链》(1923-1954)、随笔集《别列捷伊之泉》(1925-1926)、《
大自然的日历》(1925-1935)、《仙鹤的故乡》(1929)、中篇小说《人参》(1933)等,这些作品的问世标志着普里什文创作风格日臻成熟,尤其是《别列捷伊之泉》,更具转折意义。20世纪俄罗斯和世界文坛做出了独特的卓越的贡献。他的一些提出环保理念的超前之作,比公认的现代生态文学经典《寂静的春天》早出现10年。四、五十年代是普里什文创作的全盛时期,《没有披上绿装的春天》(1940)、《叶芹草》(1940)、《林中水滴》(1943)、《太阳宝库》(1945)、《大地的眼睛》(1946-1950)、《船木松林》(1954)和未完成的《国家大道》都为作家带来更广泛的声誉。1954年,普里什文卒于莫斯科近郊的林中别墅。
编辑推荐
我开始阅读这些文字,让我感到震惊的是,有如此之外的已转化为名言的警句或引文,它们含义深刻,几乎可以顶得上一本又一本的大部头。
——帕斯捷尔纳克
普里什文的出发点就是承认每一个事物的绝对价值,不管这事物是四季的一个瞬间,一条狗抑或一个人的命运。生命自具价值、不能为了整体而牺牲个别,这一思想对作家而言是最为重要的。
——符·阿格诺索夫
在生命的暮年,普里什文将自己在生活中获得的感悟、在自然中获得的智慧都奉献出来了。作为一生文学创作的总结和思想探索的结晶,《大地的眼睛》就是普里什文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精神遗嘱。
——刘文飞
出现在我们面前的不是一位客观的民族学家,而是一位敏锐、细腻的艺术家,或许,是当代所有艺术家中最为客观的艺术家,民族学中的艺术家,带有其虚假政论色彩的艺术家。
——伊万诺夫-拉祖姆尼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