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腔,指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的一种
客家语腔调,属于粤台片。操大埔腔的台湾
客家人大多祖籍大埔,现分布
台中县的东势、
石岗、新社一带。大埔腔与四县腔有较多共同点,又有自己的特色。在台湾,大埔腔
客家语使用人数在客家语人群中排第三。
大埔腔,特指台湾省内流行的一种客家腔调。这里,大埔指广东省梅州市的
大埔县。
大埔腔客家语和四县腔一样有六个本调,但是由于多了超阴平和去声变调两个变调,所以变为八个声调。大埔腔中的降调比较多(上、去),升调很少(只有超阴平一个),所以听起来比较重且硬。客家语一般都是以广东省梅州市区(
梅江区、
梅县区)梅城口音的
客家话为代表。
大埔腔和海陆腔一样,有舌尖面音的存在,还多了擦音声母ㄖ(r)。用的语词也和海陆腔比较接近。但是其调值却和四县腔比较接近。([ ]内指IPA即国际音标,其他为客家语拼音或普通话拼音,下同。)
在声母上有些四县的f声母念为kh,例如苦[kʰu31]、裤[kʰu53]。有些[h]声母念为[kʰ],例如客[kʰak2]、起[kʰi31]。而属于中古照三系字的念法也和属于照二系的不同。大埔腔中有的韵母和四县腔不同。例如[ang]的韵在大埔腔中很多变为[en],像是“听[tʰen33]”、“厅”等。还有[ai]变为[e],如“泥[ne11]”。[ieu]变[iau],如“桥[khiau11]”。[i]变[ui]例如“杯[bui33]”。[on]变[an],如碗[van31]。还有一些字的音也不同。例如国念做[kuat2],而不是[kuet],猫念做[ȵiau53]而不是[meu]。
大埔腔有一些和其他地方不同的语词。像是一样说“共款”不说“共样”,表示动作进行中的语尾助词说“紧”而不说“等”,表示完成的助词用[pʰet]而不用[tʰet],表示只有的语尾助词用“宁”不用“定定”,可以说“使得”不说“做得”等。而且没有名词的语尾。例如四县中“桌仔”、“扇仔”的那个“仔”在大埔腔中完全没有。很多常用词也有连音的现象。例如今天[kin pu ȵit]连音为[kim pi],他们[kia nen]连音成[kien]等。可以说大埔腔客家语是又重又短。而大埔腔在变调上平声和去声都可能变调,但没有一定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