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不同层次:第一,大庾岭有两个含义:早期指要塞:即庾岭要塞,有
汉武帝时庾胜将军筑台的要塞庾岭和唐代
张九龄在梅岭劈山开道修建新的方便型关隘--
梅关。《
南康记》说
横浦关离“
南野县大庾岭三十里”就是称要塞部分。后来
以之称呼大山和山脉。
第二,大庾岭山脉的腹地部分为庾岭,庾岭(大山即广义庾岭)的要地部分有汉代庾岭和梅岭。庾岭分为要塞和大山两种所指:早期是汉武帝时庾胜将军筑台于此驻守;后也称呼所在大山。
第四,区分大庾岭山脉与庾岭山脉:后者是狭义的大庾岭山脉。
大余县网站介绍大余县城在庾岭北麓,因此它的主体在
大庾县——
南雄县之间,不包括
崇义县—
大余县之间的山脉,而包括它的是广义大庾岭山脉,是当代人的扩大名称了。
大庾岭为
南岭中的“
五岭”之一,其中的
代表性段落即庾岭(只是大庾岭的一段),因岭中多梅花,亦称梅岭,有
梅岭古道。介于江西
赣州市的
大余、
信丰、
崇义、
全南和广东
韶关市的
仁化、
南雄等地之间。主体在江西省
大庾县(后改称
大余县)。其北方是
诸广山脉(是
罗霄山脉的南段)。
南支就是庾岭山脉,即传统所说的大庾岭山脉或狭义大庾岭山脉。
大余县网站介绍大余县城在庾岭北麓,而且
梅关要塞在江西
赣州大庾县县城——广东
韶关南雄市之间,因此它的主体在
大庾县——
南雄县之间,不包括
崇义县—大余县之间的山脉。
北方支由
崇义县(在
大余县之北)、大余向西南延伸,在湘粤边与
诸广山斜交。这种说法是一些当代人的创作,把大庾岭山脉的范围扩大了一倍。
大庾岭山体较为破碎,地势也不太高,多数地区海拔在600一800米之间,尤其是山间的小盆地、谷地、隘口,地势更低。如小梅关、池江谷地等,就是现今沟通赣粤省际公路所经之地,成为岭南与岭北的交通要道。有些山峰海拔达千米。
主要山峰有:江西崇义与广东仁化、湖南
汝城之间的
范水山,海拔为1560米;大余、崇义之交的天华山,海拔1384米;大余和仁化间的南山,海拔1302米;大余、崇义间的云山,海拔1276米;大余境内的月光背、斋庵岭、山牛塘、
海螺岗和帽子峰,海拔分别为1202米、1191米、1133米、1120米与1058米;崇义与大余间的油山,海拔1072米。
Ta-yu Mountains亦作Dayu Ling。又称梅岭(Meiling)。原古道经庾岭之山脊筑有一雄关,今谓之大梅关。大梅关现尚存有数里的石板
古驿道,道旁多梅树,亦称“梅岭”,为著名的风景区。后开通的粤赣公路,经过庾岭之地,谓之小梅关,小
梅关高约400公尺,为江西、广东间主要通道。
庾岭山脉为著名
钨矿产地,储量占中国的1/2以上,仅大余县境就有国有四大钨矿,
大余因之也被称为“
世界钨都”。
大庾岭以庾岭为代表性段落,二者是不同范围。庾岭古称梅岭、东峤、台岭。相传汉武帝时,有
庾胜将军筑于此,因名庾岭。
唐开元四载冬,
左拾遗张九龄监督开凿新路,命道旁多植
梅树,故又名梅岭。在江西、广东两省边境,向为岭南、岭北的交通咽喉。
白居易云:大庾多梅,南枝既落,北枝始开。是也。僖宗时,
黄巢入广南,
高骈请帅重兵繇大庾击贼于广州。
五代间驿路荒废。宋元祐间重修,蔡挺复命夹道植松,在岭上立关,名
梅关。
历史上的王权变更、农民起义,以及
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无疑是引发中原氏族纷纷南迁的动因。于是,“南扼交广,西拒湖湘,处江西上游,拊岭南之项背”的大庾岭,既成古代军事的重要隘口,又是广府人南迁的主要通道。大庾旧志上说,岭名的由来与两个人有关,“以庾胜戍守”名为大庾岭,“以梅鋗得名”亦称梅岭。
所谓五岭,史书记载互有出入,综合《
广州记》《
南康记》《舆:地志》《
水经注》诸家所说,五岭的具体位置是:大庾岭,在今江西省西南角的
大余县南境,与广东省
南雄市接壤,为粤赣交通要道,秦时的
横浦关即在此岭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