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殿,坐落在山东省
曲阜城内,其
建筑规模宏大、
雄伟壮丽、
金碧辉煌,为中国最大的
祭孔要地。是孔子庙的核心建筑,供奉孔子及其弟子的神位,并在祭孔仪式中作为行礼的场所。
大成殿是曲阜孔庙的正殿,也是孔庙的核心,唐代时称文宣王殿,共有五间。宋天禧五年(公元 1021年)大修时,移今址并扩为七间。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徽宗
赵佶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义,下诏更名为“大成殿”,清雍正二年(公元 1724年)重建,九脊重檐,黄瓦覆顶,雕梁画栋,八斗藻井饰以
金龙和玺彩图,双重飞檐正中竖匾上刻清雍正皇帝御书“大成殿”三个贴金大字。殿高 24.8米,长45.69米,宽24.85米,坐落在2.1米高的殿基上,为全庙最高建筑。
此后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孔子,扩建庙宇,到
清代,雍正下令大修,扩建成现代规模。庙内共有九进院落,以南北为中轴,分左、中、右三路,纵长630米,横宽140米,有殿、堂、坛、阁460多间,门坊54座,“
御碑亭”13座。游览孔庙应着重游览中轴线上的
奎文阁、
十三碑亭、杏坛、大成殿及其两旁的历代碑刻。
奎文阁,其名乃取二十八星宿之一,主文章兴衰的奎星而为奎文。奎文阁为
藏书阁,阁内原藏历代帝王对孔子的赐书墨迹。阁廊下东侧立
李东阳撰书《奎文阁赋》碑;西侧立《奎文阁重置书籍记》碑。经历代战乱,阁内藏书已大部散失。
十三碑亭位于
大成门前东西两侧院内。十一碑亭中,矗立着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各类御碑53方,充分表现了孔子在封建社会的崇高地位。
杏坛位于大成殿前甬道正中,传为孔子讲学之处,坛旁有一株古桧,称“
先师手植桧”。杏坛周围朱栏,四面歇山,十字结脊,二层黄瓦飞檐,双重半拱。亭内细雕藻井,彩绘金色盘龙,其中还有清乾隆“杏坛赞”御碑。亭前的石香炉,高约1米,形制古朴,为金代遗物。
大成殿为孔庙之主殿,唐代称“文宣王殿”。“大成”乃因
宋徽宗赵佶尊孔子为“集古圣先贤之大成”而改名为“大成殿”,并御书匾额。大成殿不仅殿宇宏大,装饰华丽,为全国孔庙之冠,而且此殿前檐十根雕龙石柱,龙姿飞扬,为
宫殿建筑中前所未见,连
紫禁城的龙柱也相形见绌。据传每当皇帝前来
祭孔时,要将龙柱用红缕包裹起来,以免皇帝发现,犯杀头之罪。殿内正中奉把孔子塑像,两旁为四配和
十二哲的塑像。殿前东西庑廊原供孔门弟子及儒家历代先贤,现已辟为陈列室,陈列着历代碑刻,为书法、绘画、雕刻的艺术宝库。
寝殿后的圣迹殿,藏有明代石刻连环画120幅,记述了孔于的业绩。故宅井后的
鲁壁为
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孔子第九代孙孔鲋收藏《尚书》、《礼记》、《论语》、《孝经》等的夹墙,人们为了纪念孔鲍保护古代文化的功绩,特地修建了这个鲁壁。
孔庙内的圣迹殿、
十三碑亭及大成殿东西两庑,陈列着大量碑碣石刻,特别是这里保存的汉碑,在全国是数量最多的,历代碑刻亦不乏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