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点
大方茶春芽萌发期一般在3月中、下旬;发芽密度大,育芽力特强,芽叶短壮,白毫显露,叶绿色,抗寒性强,产量高,所制大方茶:外形挺秀、扁平光滑、色泽墨绿、有熟板栗香、香郁持久、味甘醇爽口。
产地环境
大方茶盛产于安徽省歙南之巅的老竹岭、搁船尖云心寺一带,境内山峦重叠,岗崖起伏,溪涧网布,山涧细水绕山常流,有“石门九不锁,天门夜不关”之称。产区境内多高山,属天目山脉,北面的清凉峰海拔为1787米,海拔在1300米以上的有:老竹岭头、石坑崖上、翠屏山、黄平圩、福泉山、老人岩、仙人峰、鸭子塘等。群峰竟翠,涧水常流,茶树多生长于高崖石隙里和山洞峡谷中,终年云雾弥漫,年平均温度16℃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800毫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形成了良好小气候。并且表层土质乌沙、中层红黄壤、呈酸性,土质肥沃,适宜种植茶树。
历史渊源
大方茶历史可追溯到
五代十国,《旧五代史》有“唐乾化元年(911年)十二月,两浙进贡大方茶两万斤”的记载。有1000多年历史,另据《
歙县志》记载,
明代隆庆(1567~1572年)年间有一比丘(和尚)大方,曾在徽州歙县南乡老竹岭上的大方山创制大方茶。因其采制得法,制作精妙,其制品而售于国内者,有毛峰、顶谷大方等种类。有云:大方茶以老竹岭大方山产地而得名,故称“老竹大方”;或云:为僧之创制,以大方和尚之名命茶。其形平扁光滑似竹叶,色深绿如铸铁,又有“铁叶大方”之称。关于如何冠以“大方”为茶名,还有一段异曲同调的传说:1751年乾隆下江南,搜刮地方名产,诏令曰:进鲜贡品者,庶民可升官发财;犯人重刑减轻刑。老竹铺大方就是当年老竹庙的大方和尚创制的贡品,皇帝便“恩赐”以大方为茶名。
生产情况
1981年,歙县茶园面积297857亩,茶叶产量8403.05吨。
截至2017年底,歙县茶园面积26.7万亩,“三品”茶园认证26万亩,占总面积97.4%。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7.3万亩,占总面积的27.3%。2017年,全县茶叶总产量11800吨,一产产值8.28亿元,综合产值超30亿元。歙县茶农20万,人均茶叶收入超4000元。歙县出口茶生产加工企业20余家,自营出口经营权企业4家。
产品荣誉
1955年,大方茶被评为全国名茶之一。
1986年,大方茶被选为国家礼茶。
2016年12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大方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歙县竹铺种及适制大方茶的茶树品种。
二、立地条件
海拔高度≥110米。土壤类型为红壤、黄红壤,pH值4.5~6.5,有机质含量≥1.0%。土层厚度≥1.0米。
三、茶树栽培
育苗:采用无性繁殖方式。
栽植密度:≤50000株/公顷。
施肥:每年每公顷施腐熟有机肥≥22500千克。
四、采摘
3月中旬至4月底,按标准采摘一芽一叶初展至一芽二叶的新梢。
五、加工工艺流程
(一)传统手工制作
工艺流程:摊青→杀青→做型→摊凉→拷扁整型→煇锅。
工艺要求:
摊青:摊叶厚度≤5厘米,摊晾至叶色暗绿,叶质柔软为适度。
杀青:锅温160℃~180℃,食用植物油蘸抹锅壁,翻炒至叶色变暗,略有扎手感为适度。
做型:特级、一级采用“靠锅青”方式做型,即边炒边理边轻压手法。二级大方先手工揉捻,再理条,同步施加轻力压扁做型。成条率≥65%。
摊凉:做型后立即摊凉回潮1小时。
拷扁整型:锅温90℃~100℃,投叶后用手掌扳拷搭炒,至茶坯紧直平扁(似韭菜边)。成型率≥90%。
煇锅:锅温60℃~70℃,手掌随茶拷荡,至茶条表面光滑、茶叶含水量≤6%。
(二)机械加工制作
工艺流程:摊青→杀青→做型→摊凉→整型→干燥。
工艺要求:
摊青:摊叶厚度≤5厘米,摊晾至叶色暗绿,叶质柔软为适度。
杀青:温度:200~220℃;杀青适度:叶色变暗,略有扎手感。
做型:特级、一级、二级大方茶的杀青叶直接用理条机理条,至条直且四成干后,再转入专用机械,边炒、边轻压、边理条做型。成条率≥65%。
摊凉:做型后立即摊凉回潮1小时。
整型:拷扁茶叶至扁平挺直、光滑紧结。成型率≥90%。
干燥:低温慢烘至茶叶含水量≤6%。
六、质量特征
感官特色:外形扁伏饱满,色泽绿润,均匀齐整;内质香气高长呈栗香或花香,汤色绿亮,滋味鲜醇回甘,叶底绿、成朵、芽叶壮实。
理化指标:水浸出物≥36.0%。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符合国家有关质量要求和标准。
专用标志使用
大方茶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歙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大方茶的检测机构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2020 年 3 月 9 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黄山朝义食品有限公司、黄山市歙县松萌茶业有限公司使用“大方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