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莺(学名:Cettia major):体长11-13厘米。额、头顶、颈深浓栗褐色;额前缘赤褐色;宽而长的眼纹显著,前端锈黄棕色,后端淡白色;自鼻孔,穿过眼睛,向后延伸至枕部的一条贯眼纹暗栗褐色,细而不很明显;颊和耳上覆羽棕褐色;尾和翅暗橄榄褐色。颊、喉、胸、腹淡白,但胸和两胁染以橄榄褐色。雌雄两性羽色相似。
大树莺
雌雄羽色相似。前额、头顶、枕和后颈栗色,额缘沾棕色,眉纹长而宽阔从额基一直到后枕,眼前半段为绣棕色,后半段为浅棕黄色或白色,耳羽和颊上部棕色或暗栗褐色,耳覆羽下部近白色,
眼先和贯眼纹暗褐色。背、肩、腰和尾上覆羽暗褐色或暗橄榄褐色,两翅表面同背、
飞羽暗褐色,外翈羽缘棕褐色,尾表面亦同背,有的具不明显的暗色横纹。颏、喉、胸、腹等下体均为黄白色,肛周和尾下覆羽皮黄色,胸侧和两胁缀有灰褐色或橄榄褐色,有时胸亦微沾灰色。
大小量度:体重12克;体长110-125毫米;嘴峰11毫米;翅57-67毫米;尾44-51毫米;
跗蹠24-25毫米。(注:♂雄性;♀雌性)
作季节性的垂直迁徙。繁殖期间主要栖息于海拔3000-4000米高山
冷杉林等针叶林下灌丛、竹丛和草丛中,冬季可下降2000米左右的低山和山脚地带活动和觅食。
留鸟。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多在林下灌木丛或草丛间跳跃穿梭,不时地蹿到灌木丛或草丛顶端,见人立刻落入灌丛或草丛中隐藏起来,或从灌丛下部逃走,行动轻巧极为敏捷。
西藏(昌都地区西南部、米及墩)、四川(松潘、康定、峨边、马边、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部丽江山脉及西部腾冲、怒江与龙川江间山脉)(
留鸟)。
繁殖期5-7月。营巢于陡峭山边密林边缘灌木中。巢呈球形,由草、竹叶松懈的构成巢的外壁,内壁则由细草和树根构成,内垫以柔软的羽毛。6月10日采到一窝卵,它的卵与
强脚树莺的卵很相似,呈酒红色,微具暗色斑点。卵的大小18.3毫米×13.9毫米。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雄鸟常在巢附近鸣叫和警戒。雏鸟晚成性。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