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羊茅
禾本科羊茅属植物
大羊茅(Festuca gigantea (L.) Vill.)是禾本科、羊茅属多年生植物。秆直立,平滑,具3-4节,基部常宿存浅褐色的枯叶鞘。叶鞘平滑,稀糙涩;叶舌截平,无毛;叶片扁平,宽线形,中脉明显,暗绿色,基部具披针形弯曲的叶耳。圆锥花序疏松开展,分枝边缘粗糙;小穗淡绿色,含3-5小花;颖片披针形,顶端渐尖,边缘宽膜质;花药淡黄色,长2.8-4毫米;子房顶端无毛。花果期7-8月。
形态特征
多年生。须根稠密。秆直立,平滑,高50-140厘米,具3-4节,基部常宿存浅褐色的枯叶鞘。叶鞘平滑,稀糙涩;叶舌长约1毫米,截平,无毛;叶片扁平,宽线形,长20-60厘米,宽5-12毫米,中脉明显,暗绿色,基部具披针形弯曲的叶耳,叶横切面具维管束13-29(33),具泡状细胞,厚壁组织成束。
圆锥花序疏松开展,长20-30厘米,分枝2-4(5)枚,边缘粗糙,长6-13厘米,1/3以下裸露,上部着生多数小穗;小穗淡绿色,长12-14毫米,含3-5小花;颖片披针形,顶端渐尖,边缘宽膜质,第一颖长2.5-3毫米,具1脉,第二颖长4-5毫米,具3脉;外稃背上部微粗糙,具5脉,边缘膜质,顶端具芒,芒长8-18毫米,直立或微弯,第一外稃长6-8毫米;内稃近等长于外稃,两脊平滑或1/3以上稍粗糙;花药淡黄色,长2.8-4毫米;子房顶端无毛。
近种区别
昆明羊茅(Festuca mazzettiana E. B. Alexeev)与大羊茅的区别:圆锥花序直立,疏散较窄,长10-20厘米;第一颖长4.5-5毫米,第二颖长5-6毫米;第一外稃长0.8-1厘米,内稃先端微2裂。分布于中国四川及云南,生于海拔2600-2800米林缘或山地草坡。
生长环境
大羊茅生于海拔1050-3800米的林缘、灌丛和草地。
在中国新疆,大羊茅是一种中生疏丛型上繁禾草,山地草甸草场的伴生种。生于海拔1000-2400米的云杉林缘、林间草地、灌丛中、山谷阔叶林下及高海拔的宽阔河谷地。喜温凉、湿润的环境,并且具有一定的耐阴性,适宜土壤为腐殖质较厚的褐色森林土和山地草甸土。在新疆伊犁地区常以伴生种地位参与到由鸭茅林地早熟禾大看麦娘、酸模(Rumex sp.)、大叶橐吾(Ligularia macrophylla)、裂叶独活、短尖藁本等植物组成的山地草甸草场型中;在阔叶林区则常参与由鸭茅、长芒大穗鹅观草偃麦草红车轴草野豌豆等植物组成的草场中。该类型的草场,草质优良,产草量高,常作为割草场利用,亦有刈牧兼用者。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于欧洲、亚洲、北美。在欧洲,从西部的爱尔兰和西班牙西北部到东部的俄罗斯中部,南部到达意大利中部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最北部没有。北美有引入,加拿大(安大略省)、美国东北部(密歇根州、纽约州)有分布。亚洲分布于中国。
中国:分布于西部天山、阿拉套山和塔尔巴哈台山;新疆(塔城、尼勒克、新源、巩留)、云南、四川也有分布。
生长习性
大羊茅通常于5月初返青,6月抽穗,7月开花,8月结实。大羊茅没有可自由分散的无性系生长器官,只能通过表生根茎进行无性系生长。无性系生长可进行3.5年,生长的分枝为双环或多环枝条盛行的共生分枝。
主要价值
大羊茅植株高大,不耐践踏,叶量较丰富,经测定茎叶比为1∶1.86,干草率为21%,属刈割型牧草,马、牛喜食,羊乐食,割制成干草各类家畜均喜食,营养价值较高,属优等牧草,也是具有栽培前途的牧草。
保护现状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无危(LC)。
最新修订时间:2023-04-23 15:43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