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腿长(thigh length,M55):
髂前上棘点高减去胫骨上点高所得数值之93%。
活体测量
体质人类学
(1)直接法:
髂前上棘点至
胫骨点的直线距离减去40mm。用圆杆直脚规测量。
间接法:大
腿长=(
髂前上棘点高-胫骨上点高)×93%
由于
大腿顶端难以找到确定的测点,所以不易进行精确的测量,
股骨头顶端虽是一个较好的起点,但探寻困难且不易准确。因此,
人类学工作者根据研究结果,常应用
髂前上棘点或
耻骨联合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减去
胫骨点高,加上或减去一个
常数以求得大
腿长的近似值。
使用不同测点(
大转子点、
耻骨联合点或
髂前上棘点)测定
下肢全长(下肢长)、
全腿长(
腿长)、大
腿长结果也有所不同。然而,任何一种测量法都测不出
下肢全长(下肢长)、
全腿长(
腿长)、大
腿长的精确的解剖学长度。
(2)关节转子间距(articulotrochanteric distance,ATD)系指
股骨头关节面至
大转子水平的垂直距离,是衡量
股骨近端尤其是股骨颈发育的又一重要指标。它直接反映
股骨头与
大转子的相对高度,可作为评定股骨短颈畸形程度的主要指标。在出生时,
大转子与
股骨头关节面接近同一水平,即ATD值为0,随着股骨颈的正常发育,ATD值变大,至成人
大转子尖接近
股骨头中心水平。赵群等(1990)报告4一14岁小儿正常
髋关节ATD值各年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而性别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男性儿童ATD值为15—31mm,平均22mm;女性儿童为13—27mm,平均17mm。
人类工效学
GB/T 3975-1983《
人体测量术语》、GB/T 5703-1985《
人体测量方法》、GB/T 5703-1999《用于技术设计的人体测量基础项目》中,大腿长用“
髂前上棘点(is)至
胫骨点(ti)的直线距离”表示。
GB/T 5703-2010《用于技术设计的人体测量基础项目》中,大
腿长用“
髂前上棘点(is)至
胫骨点(ti)的垂直距离”表示。
体育测量学
大
腿长用
大转子点高(下肢长B)减去
胫骨点高(
小腿长A)表示,该长度小于真正的大
腿长(股骨长)。
运动实践证明
小腿长加足高大于大
腿长会有利于运动。运动员一般
小腿长加足高大于大
腿长。选材时,[(下肢长B-
小腿长A)/
小腿长A]×100指数反映了运动员大
腿长与
小腿长A之比,该指数在选拔以下肢为主的运动项目中较为重要。
服装学
GB/T 16160-2008《服装用人体测量的部位与方法》中,大
腿长用“腿内侧自
会阴点至
胫骨点(膝部)的垂直距离”表示,该长度小于真正的大
腿长(股骨长)。
而网传
大腿与
小腿长度比理想应为3:5,实际上这个说法是非常不严谨的。图中所谓的“大腿长”实际等于
臀沟高减
膝高,远小于真正的大腿长(
股骨长)。所谓的“
小腿长”实际等于
膝高,远大于真正的
小腿长(胫骨长)。
股骨测量
(1)股骨最大长(maximum length of the femur,M1):
股骨头最高点与内侧髁最低点之间的直线距离。用测骨盘测量。
将股骨前面朝上置于测骨盘上,内侧髁与横壁相靠,然后用角板抵住股骨头最高点,将股骨上段左右上下移动,测量其最大距离。
(2)股骨全长(在自然位置上)(Ganze Länge des Femur in sogenannter naturlicher Stellung/bicondylar length,M2/oblique length):即股骨两髁长或股骨生理长。股骨头最高点与接触内外侧髁下面的平面之间的距离。用测骨盘测量。
将股骨前面朝上置于测骨盘上,内外侧髁接触横壁,然后用角板抵住股骨头最高点,测量其间的距离。
以下(3)-(5)为大转子最高点至股骨远端的距离,小于股骨长(大腿长)。
(3)股骨转子内髁长(股骨转子最大长)(Grösste Trochan-terlänge/Trochanter-Condylenlänge):股骨大转子最高点至内侧髁最低点之间的直线距离。用测骨盘测量。
将股骨内侧髁抵住横壁,角板抵住
大转子的最高点,测量其间的距离。
(4)股长转子全长(在自然位置上)(Trochanterlänge in sogenannter naturlicher Stellung):股骨大转子最高点至接触内外侧髁下面的平面之间的直线距离。用测骨盘测量。
将股骨前面朝上置于测骨盘上,内外侧髁接触横壁,然后用角板抵住大转子最高点,测量其间的距离。
(5)股骨转子外髁长(trochanter-lateral condyle length):
股骨大转子最高点至外侧髁最低点之间的直线距离。用测骨盘测量。
在测骨盘的横臂上放置4×4×4厘米的量块,将股骨外侧髁抵靠在量块上,角板抵住大转子最高点,测量其间的距离。读数应减去4厘米。
推算身高
长骨
(1)Trotter与Gleser利用解剖方法,采集了大量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的黑人和白人的男性军人样本,测量了这些样本的
肱骨、
股骨、
桡骨、
尺骨、
胫骨和
腓骨的最大长度,得出了身高与这些长骨长度尺寸的拟合曲线。研究发现
股骨和
胫骨的长度是预测身高的最佳参量。因此,以股骨和胫骨的长度作为自变量,可建立诸如身高等尺寸的最佳模型。
(2)回归分析显示长骨长度与身高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其中
股骨相关系数最高(即股骨推算身高时误差最小),而桡骨和尺骨相关性较低。1990年,Penning指出在肢体长骨中,按照所建立模型的标准误排序依次为股骨、胫骨、腓骨和肱骨。
(3)对于男性与女性的长骨与身高的
相关性哪一个更好,国内外学者针对不同的种族与人群有着不同的报道。范涛等(2008)的研究表明,对于山东汉族人群而言,男性长骨与身高的相关性要高于女性,这与Muonz与Petrovecki的报道是一致的。
全套骨骼
当送检或现场发现完整的全套骨骼时,一般只需将每块尸骨按其人体的解剖学方位排列后,测得全套骨骼的总高度,再加上5厘米的软组织(包括椎间盘)的厚度,即可知死者的生前身高。
为了减少计算上的误差,常根据Fully(1956)的方法,并认为该法不受种族与性别的限制。其具体步骤如下:
1、测量下列各项的长度:
(1)颅高;
(2)各椎骨椎体长的总和;
(3)股骨生理长;
(4)胫骨生理长;
(5)距骨高与跟骨高之和。
2、计算上述各项长度总和,即为骨骼全长。用下述公式,即可求得死者的生前身高。
身高=0.98(骨骼全长)+14.63±2.05cm
相关概念
(1)
下肢全长/下肢长:
髂前上棘点高减去适当数值。
全腿长/
腿长:
髂前上棘点高减去内踝下点高所得数值之96%。
胫骨上点高/
胫骨点高/
小腿长A:
胫骨点(ti)至地面的垂距。
小腿长:从
胫骨点(ti)至
内踝点(sph)的垂直距离。
内踝下点高/内踝点高/
内踝高/足高:内踝下点(sph)至地面的垂距。
(2)
髂前上棘点高/髂前上棘高/下肢长A:髂前上棘点(is.a)至地面的垂距。
大转子点高/大转子高/下肢长B:从大转子点(tro)至地面的垂距。
耻骨联合上缘高/
耻骨联合高:从耻骨联合点(sy)至地面的垂距。
(3)
臀膝距/臀膝长:从臀部后缘至膑骨前缘的水平直线距离。
坐深/坐位深/臀-腘距:从臀部后缘至腘窝的水平直线距离。
臀至腿肚后缘距离:从臀部后缘至小腿腿肚最粗处后缘的水平直线距离。
大小腿长比例
大小腿长度指数
在中文文献中,该指数用于活体测量。
大
小腿长度指数(femoro-tibial index)=(
小腿长/大
腿长)×100
大
腿长=(
髂前上棘点高-胫骨上点高)×93%,
小腿长=胫骨上点高-内踝下点高。
Crural Index
Crural Index可译为胫股指数,等于(胫骨长/股骨长)×100,该指数用于骨骼测量。
(1)在英文文献中,Crural指数中的股骨长大都采用股骨生理长;不同文献中,胫骨长有所不同,一般采用胫骨外侧髁踝长,也有用胫骨最大长的。
不同年代的人Crural指数如图所示,其中三角形为男性,圆形为女性:
多数文献中,该指数男性略大于女性;少数文献中,该指数女性略大于男性。两性差异并不显著。
(2)在中文文献中,特指屠艾尔(Turner(1886))计算方法:
胫股指数(tibio-femoral index)=(胫骨功能长/股骨功能长)×100
=(胫骨生理长/股骨生理长)×100
=(胫骨生理长/股骨全长)×100
注:由于屠艾尔规定的胫股指数采用胫骨生理长,而Crural指数一般采用胫骨外侧髁踝长 (也有用胫骨最大长的),所以其规定的胫股指数略小于其它文献中出现的Crural指数。
长胫型通常包括澳大利亚人、
塔斯马尼亚人、
尼格罗人、安达曼群岛土著、
尼格利陀人、
美洲印第安人、雅甘人、
美拉尼西亚人、
波利尼西亚人、马来人;短胫型通常包括欧洲人、中国人、鞑靼人、拉普人、爱斯基摩人、萨莫耶德人、蒙古人 。
《西安地区现代人
胫骨的人类学研究》,胫股指数如图所示:
其他指数
大腿上臂长度指数
大腿
上臂长度指数(femoro-humeral index)=(
上臂长/大
腿长)×100
肱股指数
肱股指数(humero-femoral index)=(肱骨最大长/股骨两髁长)×100
=(肱骨最大长/股骨全长)×100
大腿长围度指数
大
腿长围度指数(thigh length-girth index)=(
大腿围/大
腿长)×100
不同地区或人群的大腿长指数
不同地区或人群的身高、股骨长、(股骨长/身高)×100指数平均值如图册所示,以供参考:
部分地区的Crural指数等数据
以下北美、南美表格中,
全腿长=股骨生理长+胫骨外侧髁踝长,Crural指数=(胫骨最大长/股骨生理长)×100。
北美
北美不同区域人群的(胫骨外侧髁踝长/身高)×100、[(股骨生理长+胫骨外侧髁踝长)/身高]×100指数如表所示:
北极、温带和大平原三大区域人群的[(股骨生理长+胫骨外侧髁踝长)/身高]×100指数如表所示:
北极、温带和大平原三大区域人群的Crural指数如表所示:
南美
南美不同区域人群的[(股骨生理长+胫骨外侧髁踝长)/身高]×100指数如表所示:
南美不同区域人群的Crural指数如表所示:
股骨长和胫骨长的关系
如图所示,横轴为股骨最大长,纵轴为胫骨最大长;红色正方形为现代热带地区人群(班图人、
布须曼人、尼罗特人),蓝色菱形为现代高纬度地区人群(因纽特人,拉普人),绿色三角形为古代埃及人,黑色“×”为努比亚人;数值均为男女平均值。
一元
线性回归方程只适用于现代热带地区人群,相关数据如表所示:
胫骨长股骨长比例分布
克利夫兰自然史博物馆的“哈曼托德收藏”(Hamann-Todd Collection)中,胫骨长/股骨长比例分布如图所示:
其中,胫骨长为胫骨外侧髁最高点至下关节面最低点之间的距离,股骨长为股骨头最高点至股骨髁中心之间的距离。
胫骨长、股骨长和身高的关系
LM Meadows、RL Jantz(1995)认为,与较矮的人相比,较高的人下肢骨骼相对身高更长,以及胫骨和腓骨相对股骨更长(胫股指数或Crural指数更大)。
以下参考Trotter与Gleser(1958)的长骨推算身高公式:
黑人
身高=2.10×股骨最大长+72.22;身高=2.19×胫骨最大长+85.36。
白人
身高=2.32×股骨最大长+65.53;身高=2.42×胫骨最大长+81.93。
如图所示:(胫骨最大长/股骨最大长)×100与身高
正相关,(胫骨最大长/股骨最大长)×100黑人大于白人。
注:黑色圆圈为黑种人,白色圆圈为白种人。
Crural指数与全腿长的关系
Crural指数与
全腿长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圆圈为欧洲人,三角形为北非人,钻石为撒哈拉以南非洲人。
注:不同文献骨骼测量有所不同,这里Crural指数=(胫骨外侧髁踝长/股骨生理长)×100,
全腿长=股骨生理长+胫骨外侧髁踝长。
大腿长指数与年龄的关系
8-18岁的青少年男女(股骨长/身高)×100数据如图册所示,以供参考:
长骨比例的性别差异
中国
2014年,
河北医科大学研究人员选择健康青壮年102例,男性53例,女性49例,拍摄成人长骨X线片,节选数据如下:
注:以下为右侧数据,均为长骨最大长。
白人和黑人
白人黑人两性(各100人、共400人)的身高、股骨最大长、胫骨外侧髁踝长、肱骨最大长、桡骨最大长数据如图册(单位:cm)所示:
长骨比例如表、图册所示:
性别比(男/女)如表、图所示:
灵长类的肱股指数
如图所示:横轴为股骨两髁长,纵轴为肱骨最大长;绿色为人类,红色为黑猩猩,蓝色为大猩猩。
相关数据如表所示,肱股指数=(肱骨最大长/股骨两髁长)×100,长骨长度单位为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