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加工
通过物理、化学、微生物学处理,使大豆更适合食用或成为符合作其他食品原料要求的过程
通过物理、化学、微生物学处理,使大豆更适合食用或成为符合作其他食品原料要求的过程。大豆加工除以整豆为对象制作食品外,还有分别利用其主要成分的蛋白质加工及油料加工。大豆加工的历史悠久,经历了手工操作、半机械化加工及当代的自动化生产线的几大阶段。
基本简介
大豆营养价值大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在油脂方面,70%为不饱和脂肪酸,而其中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含量又占50%;在蛋白质方面,其氨基酸组成为各种植物蛋白质之首,并可与动物蛋白质媲美。大豆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较多,与粮食共食可起到蛋白质营养互补作用,使粮食和大豆的营养价值均可提高。但大豆中有一些有害成分,如影响消化的胰蛋白酶抑制素、皂素,妨碍血液流通的红血球凝集素等。这些成分易受热而破坏。所以大豆必须通过加工才能充分发挥其营养价值,并消除有害成分。食用整粒大豆容易胀肚,是由于大豆中寡糖不能正常消化而产气所致。将大豆加工成豆腐、分离蛋白、发酵豆制品可消除寡糖。
大豆中的营养成分因品种、产地等因素的影响而有差异。具典型的营养成分的百分比为:蛋白质40%、脂肪20%、糖类20%、纤维5%、矿物质5%、水分10%。
加工内容①从大豆中提取豆油。提取方法有压榨法和溶剂浸出法。前者是古老的方法,其残留物为豆饼。由于通过高温高压,大豆蛋白质变性,豆饼一般多用于肥料或饲料,也可作制酱油原料。溶剂浸出法较为先进。其残留物为豆粕。过去豆粕用于饲料。近年来由于对植物蛋白质的需求,重视将豆粕加工成各种大豆蛋白制品。但其目的不是着眼于大豆蛋白质的营养,而是利用大豆蛋白质的功能特性,如乳化性、保水性、持油性、成膜性、起泡性等,把大豆蛋白制品加到其他食品中,以改进其他食品的感官和理化质量。大豆食品的种类很多,不同大豆食品有不同的加工处理方法。
②大豆经过烙烘、去皮、粉碎可得豆粉。豆粉加于面粉、玉米粉、面包、糕点等中可提高成品的营养价值,还可改进食品质量。如采用超微粉碎机制成的豆粉,加水冲调煮沸即为豆浆,再加入凝固剂可凝成豆腐,故名豆腐粉。豆粉还可按一定比例和其他粉状原料混和均匀而制成代乳粉。
③在某些罐头食品中以大豆整豆作配料。整豆还用于油炸豆、酱油豆等小食品加工。大豆发芽后可提高其维生素C′及B娦等含量。
④大豆经浸泡、磨碎、过滤、煮沸等可加工成豆浆。豆浆是东方的传统食品。现代加工中由于进一步采用脱腥处理,改进了豆浆风味。采用新工艺加工的产品被称为豆奶或豆乳。豆乳中添加各类风味剂、调味料形成豆乳系列产品。豆浆经浓缩,再喷雾干燥成豆浆粉。
⑤以豆浆为半成品,在适宜的品温下添加凝固剂,经静置凝固转入型箱压型制成豆腐、豆腐干等,再进一步加工成各种系列制品。以豆浆为半制品而不加凝固剂可以制成豆腐衣、腐竹。豆浆经接种、乳液发酵而成酸豆乳,加风味调料可进一步加工成风味酸豆乳。
大豆蒸煮后接入各种霉菌,发酵制成各种发酵豆制品,如中国的豆豉、日本的纳豆、印度尼西亚的天培等。它们一般都保留原豆粒形态。由大豆或与配料混合接种并经深度发酵可制成酱状大豆食品,如中国的黄酱,日本的味噌等。这类产品已失去豆粒形状。以大豆、豆粉或豆饼为原料,加入面粉、麦麸等后接种及深度发酵,再经过压榨可取得酱油,余下为酱渣。中国、日本等国家,都大规模机械化生产酱油。
⑥以豆腐作坯,然后接种毛霉等霉菌,通过发酵可腌制成豆腐乳。它是中国特有的大豆发酵食品。
⑦以豆粕为原料可粉碎制成脱脂豆粉或半脱脂豆粉。豆粕可加工成各种大豆蛋白制品。如豆粕加水成浆,使蛋白质沉淀,去除可溶性物质,然后脱水干燥制成的浓缩大豆蛋白,其蛋白质含量在70%;浓缩大豆蛋白中蛋白质溶解后,滤除不溶性成分,即得到分离大豆蛋白,其蛋白质含量在90%以上。
70年代以来,为了充分利用大豆蛋白质,又将大豆蛋白制品进一步加工成海绵蛋白、纤维蛋白,及通过挤压组织化制成组织蛋白。有些可以加工成仿肉制品。
大豆提取豆浆后的豆渣还可综合利用。如豆渣与其他辅料配合加工饲料;豆渣干燥后粉碎,可作为糕点的配料;豆渣中接种依利蒙菌,发酵成核黄豆渣,可作增补核黄素用配料。豆渣是食物纤维的良好来源。
中国及一些东方国家的大豆食品有很多特点:营养价值高,蛋白质质量好,不含胆固醇,含不饱和脂肪酸多,发酵豆制品及豆腐消化率高,特别是发酵豆制品中维生素B12有很大提高,已日益引起国际食品科学技术界的重视。
相关连接
大豆甾醇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12 22:18
目录
概述
基本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