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院
大连理工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
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院是大连理工大学二级学院之一。
办学历史
学院前身
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的前身为土木工程系(1949~1955),1955年~1985年为水利工程系,1985年~1996年扩建为土木工程系,1996年~2002年为土木建筑学院,2002年6月~2009年9月为土木水利学院,2009年9月组建成建设工程学部。
1986年,由国家计委批准筹建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1999年,大连理工大学在土木工程专业分出工程管理专业方向。
2003年,大连理工大学成立工程管理教研室,独立招收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
学部组建
2009年9月,大连理工大学组建建设工程学部,由原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水利工程一级学科相关的8个研究所组建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水利工程学院,原工程管理教研室调整为工程管理研究所,设置于建设工程学部土木工程学院之内。
2011年11月,大连理工大学以工程管理研究所为基础,吸引外部人才和整合校内资源组建建设管理系。
更名学院
2023年,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改建为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院,包括土木工程系、水利工程系、港航与海洋工程系、交通运输系与建设管理系。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根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下设水利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建设管理系和深海工程研究中心,有6个本科专业,其中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按“土木水利类”大类招生,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交通工程专业和土木工程(英语强化)专业按专业招生。
师资力量
根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教职工总数为285人,包括教授92人、副教授105人、教授级高工1人、高级工程师6人;两院院士4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0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7人,辽宁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辽宁省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获得者8人,博士生导师99人。
两院院士:邱大洪(中国科学院院士)、林皋中国科学院院士)、欧进萍(中国工程院院士)、孔宪京中国工程院院士
兼职两院院士:王浩(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景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超(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彦良(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云(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志峰(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复明(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政清(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礼立(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李宏男、董国海
国家级突贡专家:洪承礼、邱大洪、林皋、宋玉普、王永学、李宏男、欧进萍、董国海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唐春安、欧进萍、董国海、程春田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王永学、滕斌、沈永明、李宏男、宋钢兵(海外)、欧进萍、唐春安 程春田、程亮 (海外)、伊廷华
中组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伊廷华
教育部跨世纪人才:王永学、孔宪京、唐春安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董国海、柳淑学、陈健云、任冰、何政、张吉礼、梁正召、常 钧、周智、伊廷华、李昕、邹德高、王宝民、李钢、宁德志、张弛、韩宝国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宁德志、伊廷华、李钢、马玉祥、张腾飞
辽宁省教学名师:陈廷国、王子茹、宋向群
辽宁省级教学团队:工程力学教学团队
教学建设
根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辽宁省示范专业1个,辽宁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精品课程1门,辽宁省精品课程3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土木工程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土木水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辽宁省示范专业:土木工程
辽宁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水利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水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精品课程:《画法几何与制图》
辽宁省精品课程:《水力学》、《结构力学》、《工程力学》
学科建设
根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17个硕士学科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一级学科辽宁省重点学科。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利工程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水利工程
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结构工程
一级学科辽宁省重点学科:土木工程、水利工程
学术科研
科研平台
根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2个辽宁省工程实验室,1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创新团队3个,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个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桥梁与隧道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国家“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重大土木水利工程防灾减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海洋环境灾害作用与结构安全防护”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滕斌)、“工程安全与监控”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李宏男)
辽宁省创新团队:“海洋环境及灾害—机理、影响、预报及防护”科研团队(带头人:滕斌)、“工程结构破坏机理及安全性评价”科研团队(带头人:李宏男)、“新型工程材料与重大工程结构关键技术”科研团队(带头人:徐世烺)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工程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土木基础设施安全监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水资源调控与防洪减灾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工程实验室:辽宁省桥梁与隧道安全技术工程实验室、辽宁省绿色建筑与节能工程实验室
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辽宁工程防灾减灾协同创新中心
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水科学与水利工程实验室
科研成果
根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56项,共获科技奖励3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奖项31项。鉴定成果22项,其成果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专利申请和专利授权共40/15项;在中国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400余篇,SCI、EI和SSCI检索收录论文达到640篇。
“十五”期间,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院共完成和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4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4项(7项重点基金,3项杰出青年基金,44项面上基金),经费总额145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启动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31项,批准经费60.3万元;教育部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重点项目2项;5项国家“863”项目和“973”项目子课题,经费162万元;国家教育部及其他省部委基金项目43项,经费176万元;签订国际合作合同2项,经费166万元。学院“十五”期间共完成科研总经费14441万元。
合作交流
根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十几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与英国爱丁堡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签订了本科生“2+2”联合培养协议;聘请海外知名学者23人为学院的海外学术大师、海天学者、客座教授;2017年长期出国(境)访问进修25人,短期出国(境)参加国际会议及学术访问346人次,邀请外国学者50余人次来学院访问交流。
文化传统
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部徽图案部分主色调为蓝色,总体设计简洁生动。中心部分以汉字“土”、“木”和“水”为设计元素,体现了学部的两大主体专业: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中间的三只飞鸟形成“水”字的变型,象征着学部师生在知识和科技的海洋中翱翔。蓝色是海洋的颜色,同时图案中的下半部分化为海浪,体现了建设工程学部将秉承“海纳百川”的大工精神。橙色的小圆如一颗闪亮的星,以示学部以人为本,为社会培养精英人才,同时服务社会重大工程,取得辉煌成就,令人瞩目。图案内涵丰富,寓意深刻,视觉冲击力强,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富有时代感。
FIE是建设工程学部英文名称的缩写,全称为FacultyofInfrastructureEngineering。
DUT是大连理工大学英文名称的缩写,全称为Dal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
1949是大连理工大学建校的时间,也是学部(当时的土木工程系)成立的时间。
厚德,和物,勤学,创新
厚德——德为先。培养高尚品德和道德修养,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爱岗敬业,诚信为人。
和物——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包容万物,兼收并蓄,培养团队精神,坚持严谨务实作风。
勤学——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勤和学是博学、成才、创新的根本要求和前提条件。
创新——创新是我们一切工作的目标和追求,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
所获荣誉
2020年9月,被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辽宁省财政厅表彰为2020年辽宁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现任领导
知名校友
李一勇,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王复明,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杨志峰,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院长。
刘树坤,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
傅育宁,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闫承大,招商局集团蛇口工业区副总经理。
黄敏,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市港务管理局)党组书记、主任(局长)。
李晶,中国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参考资料
学部简介.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
实验室概况.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
建设管理系简介.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6 08:52
目录
概述
办学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