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情
黄宗英创作中篇报告文学
《大雁情》是黄宗英创作的中篇报告文学,首次发表于《十月》1979年第1期。
内容简介
作品通过西安植物园实习研究员秦官属文革中的坎坷遭遇和在现实生活中的艰难处境,批判极“左”路线及其流毒,刻画了一位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的知识分子的动人形象。秦官属自1961年起研究杨树种的优选课题,文革中她的科研课题被否定,本人遭到多次批斗,又被派去搞野生药物驯化。她不顾学非所用、业务生疏,扔下小家庭,整年整月奔波于山沟里,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她仍然向往着研究杨树选种这一富有实用价值的课题。但是,有关领导出于成见,一再对她加以压制。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20世纪70年代初,西安植物园秦官属助理研究员在洛南县开展了丹参野生变家种的研究工作。经过10年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果,实现了种子繁殖、人工种植和品种纯化三大目标。至此,商洛丹参的人工栽培在全国声名大振。1978年春天,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期间,黄宗英将秦官属将从事科研的坎坷经历和艰苦努力的事迹写成报告文学《大雁情》。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大雁情》描写了遭受非议的植物园科学家秦官属为科学事业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和正直、刚强的品格,并通过她的遭遇,进而直面当时中年知识分子面临的严峻现实。
艺术特色
《大雁情》在剪裁与结构方面使主题得到了很好的表现。引人注目的是作者设计小标题的艺术。乍一看四个小标题同是一个字,似乎平常,可是作者精心地将其用不同的标点符号区别开来,顿使之平中见奇,犹如画龙点晴。不仅高度地概活了各部分的内容,而且恰到好处地反映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既新颖别致,简洁鲜明,又含意深长,耐人品味。
该作品从“我”和“她”的结识入手,由“她”谢绝采访给人造成悬念,使人迫切得知其中端倪。可是接下作者却没有急于从正面去写这些,而是写植物园领导对“她”出人预料的评价,给人带来新的疑问:既然这样,“她”怎能成为“去北京的代表呢?前波未平,后浪又起,悬念疑团接踵而来,这就使读者更加急于知道“她”究竟怎样。正面写“她”的经历、境遇蓄足了势。后边一泻而下式地解决一连串的疑问。
秦官属的工作情况、思想品德和曲折经历,是由第三部分集中表现的。作者以较为精当的选材、较为精巧的调配,使得内容丰富却用笔经济,收到了充分表现的效果。作者先着眼于面,在别人的介绍下,抓住“三张图”,总览全县药材种植在老秦指导下的变化,然后由面到点,以谢底大队药材种植的繁荣发展为全县缩影,赞扬了老秦的干劲和精神。写面时突出了一个“闻”字,写点时突出了一个“见”字,使点面结合,见闻相映。写完工作,作者笔锋一转,借助“她”向作者介绍远志草的特点,巧妙地插叙了“她”的成长经历和文革中的遭遇,以及心灵上的创伤。
作者对材料的剪裁没有局限在主人公的先进事迹上,而是以主人公的典型事迹为中心,向与其有联系的周围环境辐射,以“称”亩采写顺序为线索,技“我”的采写需要来调度她的材料,使其以逻辑次序向“我”靠拢。既注重正面材料,又不忽视反面材料。以主题的需要为衡量尺度定取舍,在对比衬托中见主题,以前呼后应相联系,使丰富的内容有条不紊,波澜起伏。
《大雁情》显著的特色是成功地运用了抒情和议论,使之和描述融为一体,情理相生。既生动形象,又耐人思索,有一种强烈评述性,不仅获得了动之以情的感染效果,而且达到了晓之以理的启发目的。如“我”到西安植物园后,触景生情,抚今追昔的一段文字,其中有对几千年文明史的回顾,有对植物园荒凉景象的描述,有发自肺腑的感叹,有骄傲自豪,有痛心惋惜,有幽默感叹,有鞭策诸问,字里行间激情横溢。真是景、情、理三者达到了高度统一。
当听完老秦介绍远志草的生长习性和特点之后,作者紧扣远志特点,托物言志,以远志顽强的生命力喻大多数知识分子,热烈赞扬了他们的坚强性格。当老秦对“我”的倾心谈诉结束之后,作者偶然联系洛南山区的地方特点,想到了《山海经》中关于仓颉曾在这里山中造字,惊鬼怒神,泼油纵火、颓山裂石留得一片乌焦的传说。并以此自然联系到林彪、“四人帮”毁灭文化的所作所为。然后借题发挥、冷讽热嘲,使人读着酣畅淋漓、心中倍觉痛快,同时又在讥笑中悟出一个深刻的哲理:历史无阻挡,文化不可毁。更为精巧的是,作者借“我”翻阅植物学书籍、做阅读摘记的形式,来了个类比推理式的议论,直接将老秦的成长和政治营养,从植物生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对照,深入浅出,使人耳目一新。最后,作者又别出心裁地借大雁之口,对老秦所受的责难发表议论:“呃——这种情况很熟悉嘛,很熟悉。我们从北方飞到南方从南方飞到北方,常常碰到”。很自然地揭示了这种情况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大雁情》抒情和议论的妙用还不止这些,每处都起到了自然得体的点化作用。这些抒情议论是作者的感慨,是人物的心声,也是读者的感受,很好地交流了作者、人物、读者之间的感情,使之产生共鸣。一这些抒情议论还有一个共同特点是联想深远。无论是评说西安古今沧桑,还是联系仓颉造字的传说,还是赞美远志,都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在对比中明理,即以秦官属而论,又不只限于此。同时作者还注重诘问的修辞手法在议论中的运用,使言语气势铿锵有力,耐人寻味。《大雁情》的抒情议论之所以能使人产生强烈的共鸣感,与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是分不开的。她充分发挥了第一人称便于直接表现自己的见闻,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提出自己的看法的长处,使读者如身临其境,激昂振奋。与抒情议论相得益彰的是《大雁情》充满诗情画意的描述。时而是写意素描,时而是艳彩工笔。这种借助视觉艺术的直观特点来加强文字表现力的造诣,大概与作者由影坛走上文坛的经历是分不开的。即就是概括性叙述,也能给人一种优美清新的意境。
《大雁情》的语言清新明快,却又铿锵有声,平易自如。时而舒缓,时而激越,有时还点缀些幽默。刚柔并蓄,妙趣横生。
作品影响
《大雁情》曾被选入《大学语文》教材。曾获1977-1980年全国优秀助理文学奖。
1981年,《大雁情》获得1977-1980年中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出版信息
《大雁情》最初发表于1979年第1期《十月》,1979年11月3日《光明日报》转载了该作品;后收入《黄宗英文集》中。
作者简介
黄宗英(1925年7月13日-2020年12月14日),出生于北京市;中国当代女演员、作家、编剧。曾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41年黄宗英开始从事演艺,曾先后在上海职业剧团、同华剧社、北平南北剧社、上海昆仑影业公司任演员。主要作品有《》《》《幸福狂想曲》《丽人行》《乌鸦与麻雀》《聂耳》《花轿泪》等。她因在电影《家》中饰演的梅表姐而家喻户晓。著有报告文学《特别姑娘》《小丫扛大旗》《天空没有云》《没有一片树叶》,散文集《星》《桔》《半山半水半书窗》等。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11:47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