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大鹿岛景区,位于辽宁省
丹东市东港市大孤山镇的
大洋河入海口南约12.96千米的黄海中,北依东港,西靠大连,西南临近长山群岛,东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其东西长4千米、南北宽1.5千米,海岸线长度12.15千米,面积6.6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
明末,总兵毛文龙曾于此抗击后金,留碑文以铭志。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就发生在大鹿岛以南海域。同年9月17日,甲午黄海大海战在大鹿岛海面发生,邓世昌及700余名将士牺牲,“致远”号等4艘战舰在大鹿岛南侧海域沉没。战后,大鹿岛居民迅速安葬了遗体与遗物。
民国十二年(1923年),在大鹿岛矗立起英国航海灯塔,记载着签订不平等条约的耻辱。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日本人在大鹿岛盗捞中国沉船时,潜水员在“致远”号沉船中发现一具坐在指挥舱船长椅上的遗骸,推测为邓世昌。该潜水员与大鹿岛人共同安葬了遗骸,并修建了墓地。
新中国成立后,因证据不足,邓世昌墓地改为“甲午风云无名将士墓”。大鹿岛居民每年9月17日或节庆时,均会自发祭奠。
改革开放后,在岛前独立砣上塑建了邓世昌塑像和甲午海战战况介绍石碑,扩建了邓世昌墓和甲午英烈墓,重修了明代戍领毛文龙碑亭,维修了英国殖民者在蟒山上建的航标灯塔,并制作了国防教育宣传橱窗和宣传牌等。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丹东大鹿岛景区位于大洋河入海口南约12.96千米的黄海中,北依东港,西靠大连,西南临近长山群岛,东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大鹿岛行政隶属于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大孤山镇,地理坐标为北纬39°44′~39°46′,东经123°42′~123°46′之间。该岛呈东西走向,距大陆最近距离7.22千米,其东西长4千米、南北宽1.5千米,海岸线长度12.15千米,面积6.6平方千米,其中陆域面积4.1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大鹿岛地势北高南低,主要地貌类型为圆顶状侵蚀低山丘陵,主峰海拔189.1米,是中国海岸线北端最大的岛屿。
大鹿岛附近海域水深较浅,平均水深为16米。区域整体地形较为平坦,表现为典型的近岸缓坡地形,地貌以水下侵蚀堆积地貌为主。
气候特点
大鹿岛属北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8.4℃,年均降水量891毫米。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大鹿岛处于长白与华北两大植物区系的过渡带,常见乔木树种有
鹅耳枥、
赤松、
黑松、
紫椴、
花曲柳等,森林植被多由20世纪90年代初期人为砍伐后天然更新而成,由此目前海岛植被类型以暖温带天然次生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为主。
渔业资源
大鹿岛海域资源富饶,高潮水深8~10米,低潮水深3~5米,梭子蟹、对虾、螺类、鱼类等海产品资源丰富,亦是丹东黄蚬子的原产地,多种海产品被认定为地理标志性产品。
景区布局
丹东大鹿岛景区由“碧涛万顷、银滩拾贝、海礁奇观、灯塔听海、休闲娱乐、甲午追溯”六大游览区,共五十多个自然、人文景点和百余种体验项目组成。
主要景点
毛文龙碑
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辽东总兵毛文龙曾在岛上驻守,抵抗金兵入侵”。其心系江山社稷,为表抗金之决心,借以修庙之机,刻碑铭于延世。亭内设有石碑两块,分别立于天启六年(1626年)和崇祯元年(1628年),其中崇祯元年所立之碑的正面铭刻着毛文龙的铮铮誓言:“指日恢复全辽,神色苞孕于此,吾侪赤心报国,忠义指据于此。”碑的背面,镌刻着毛文龙等众将士的官职和姓名。此碑高4尺,宽2尺,厚0.5尺。碑的正面刻汉文11行,计284个字。碑文内容记载了以毛文龙为首的全军将士,在大鹿岛等辽东沿海岛屿,捍卫领土恢复全辽的决心和当时建造庙宇事宜。碑后刻有汉文574个字,记录了镇守辽东沿海岛屿的118名将领的姓名和官职。
甲午陵园
甲午海战爆发在大鹿岛东南5至20海里的海域,清军北洋水师有4艘战舰在该海域沉没,分别是位于20海里处的“致远号”、16海里处的“超勇号”、5海里处的“扬威号”,以及岛东的“经远号”。海战当天,大鹿岛居民目击了战况。战后,渔民将漂浮的尸体打捞上岸并掩埋,同时救助了两名北洋水师伤兵。邓世昌及致远炮舰成为该历史事件的重要部分。岛上建有邓世昌雕像、甲午烈士陵园等设施,已被列为国家及省级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甲午海战无名将士墓
甲午海战无名将士墓,位于东港市孤山镇大鹿岛村东口南150米处的山坡上。墓地相对高度10米(按环山路面算),地理坐标:东经 123° 44′,北纬 39° 45′,东北迎大洋河口,东、南、西为黄海海面。1894年9月17日,在大鹿岛南面的黄海海域爆发了一场震惊中外的中日甲午黄海海战。在这次海战中,中方有“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四艘战舰被击沉在大鹿岛南的海域。数日后,大鹿岛周围海滩上漂浮上来百余具中国将士遗体,村民们将这些遗体带到大鹿岛上安葬。 1988年7月22日,东沟县人民政府将“甲午海战无名将士墓”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5月,大鹿岛村委会出资3万余元,对墓地环境进行改造。原省委宣传部长王充闾为甲午海战无名将士墓题写了“甲午英烈永垂不朽”八个大字。1995年6月,东港市委、市人民政府确定“甲午海战无名将士墓”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大鹿岛灯塔
大鹿岛灯塔坐落于东港市孤山镇东南19海里黄海海域的大鹿岛灯塔山上。灯塔山位于大鹿岛最东端,通过一条200米长的海堤与主岛相连,被视为岛外岛。其地形南高北低,南坡陡峭,北坡平缓,灯塔位于西南角的最高点。北19海里处为大孤山,东北6.5海里为獐岛,西北13.5海里为小岛,南部面向黄海。
大鹿岛灯塔建造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由英帝国为航行至中国的船只提供导航而建造。原有一老人居住在灯塔旁的小楼,负责每日傍晚点亮航标灯。航标灯装备有可转动的棱形玻璃罩,导航效果良好。至解放前夕,英帝国撤离,灯塔被废弃,航标灯和玻璃罩被破坏,看护人员离开,后被解放军占用。灯塔由铁板构成,底径1.8米,高度约13米。在维修前,多处已生锈并形成孔洞,内部登塔铁板腐朽,墙壁、门窗损坏。附属建筑占地约50平方米,为一类似小楼的构造,北侧50米处另有一小库房用于存放灯油。
1990年,大连航标局对废弃的灯塔和小楼进行了修复,并重新启用灯塔,安装航标灯,为进出大东港的船只提供导航服务。根据丹东市人民政府发布的文物保护单位通知,大鹿岛灯塔的保护范围包括南、西、东整个山头,东北方向以及原二层红楼北侧四十米以内。
月亮湾
大鹿岛岛前环抱的月亮湾双珠滩,面积360万平方米,海岸线长3千米,纵深1千米,水清沙柔,浪缓滩平,全海底无礁石,是中国北部海角最大的天然沙滩海滨浴场,其规模在亚洲也极为罕见。
开发建设
基础建设
环境保护方面,大鹿岛继使用国家海岛修复资金1千多万元建成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之后,大鹿岛在全岛取消敞口垃圾箱,实行统一时间、指定地点的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组建30多人的保洁队伍,将垃圾收集、压缩、装车,运出岛外处理。日常处理垃圾三到四吨,旅游高峰期达15吨,仅人工和运费,一年支出300多万元。
在资源开发上,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岛上淡水资源不足的矛盾,投资900余万元铺设了近2万米海底输水管道,可保障50年用水;2016年,又投资一千多万元改造岛内自来水管网,投资五百多万元铺设天然气管道,连通每家每户。大鹿岛对原有码头升级改造,由重力式改造为透水式,有效恢复水动力;拆除了一处600亩水面的海参养殖圈,拆除了原先主岛到灯塔山之间的连岛坝;持续多年清理滩涂自然死亡的贝类外壳,改良栖息地,促进贝类生存、生长,目前已经清理九万三千多吨,贝类的产量提升30%左右;组织专门队伍每天清理海上漂浮物,
文旅开发方面,大鹿岛位于旅游中心地带,具备区位优势。建成22公里横贯全岛沿海海滨公路和村屯路,在主街道和海滨路安装太阳能路灯180盏;海上交通开辟了大鹿岛至孤山航线,配有260—300座位客船4艘、客运汽垫船2艘、高速摩托艇9艘,便利的水上交通不仅满足海岛渔民生产和生活需要,保证了游客顺利进出岛,而且还实现了进出岛不受潮汛限制的多年愿望;将自然景观游览、历史文化探寻和渔村民俗体验有机融合,形成了村庄就是景区、景区就是村庄,村庄与景区融为一体的发展格局。
红色文化方面,大鹿岛深挖甲午海战历史文化,建有甲午陵园、邓世昌雕像等设施。历年组织凭吊英烈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投入资金用于纪念地修缮与维护,并将“甲午海战博物馆”项目纳入规划。
品牌建设
丹东大鹿岛景区曾获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村、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20余项荣誉。
2020年,丹东大鹿岛景区被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2022年8月24日,丹东大鹿岛景区入选辽宁省2022年“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公示名单。
文化活动
人文文化
大鹿岛常住人口919户,3682名,当地居民以渔业为主,大鹿岛海域资源富饶,秀丽的自然景观、质朴的风土人情与悠久的历史文明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特有的渔家文化。“昨日开海,千帆出航;今夜渔归,鱼虾满仓。”宝龙湾海上捕捞、垂钓休闲渔业区,也常被垂钓的游客称为“从海里到餐桌仅有一分钟的距离”。
节日活动
2023年9月1日至3日,“鸟语花香游东港”2023丹东东港首届海岛文化旅游节—孤山镇大鹿岛第一届文化旅游节举办。该届海岛文化旅游节以“赴山海之约品文化盛宴”为主题。
旅游信息
门票
上岛无门票,船票:普通客船70人民币/快船90人民币/快艇100人民币(01月01日~12月31日周一至周日)
交通
到达大鹿岛的外部交通方式主要依赖于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结合。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外部交通方式:
海路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