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椴
锦葵科椴属植物
紫椴(Tilia amurensis Rupr.)是锦葵科椴属落叶乔木。乔木,高25米,直径达1米,树皮暗灰色,片状脱落;嫩枝初时有白丝毛。叶阔卵形或卵圆形,长4.5-6厘米,宽4-5.5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聚伞花序长3-5厘米,纤细,无毛,有花3-20朵;花柄长7-10毫米;苞片狭带形;花瓣长6-7毫米。果实卵圆形,长5-8毫米,被星状茸毛,有棱或有不明显的棱。花期7月。
形态特征
乔木,高25米,直径达1米,树皮暗灰色,片状脱落;嫩枝初时有白丝毛,很快变秃净,顶芽无毛,有鳞苞3片。叶阔卵形或卵圆形,长4.5-6厘米,宽4-5.5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心形,稍整正,有时斜截形,上面无毛,下面浅绿色,脉腋内有毛丛,侧脉4-5对,边缘有锯齿,齿尖突出1毫米;叶柄长2-3.5厘米,纤细,无毛。
聚伞花序长3-5厘米,纤细,无毛,有花3-20朵;花柄长7-10毫米;苞片狭带形,长3-7厘米,宽5-8毫米,两面均无毛,下半部或下部1/3与花序柄合生,基部有柄长1-1.5厘米;萼片阔披针形,长5-6毫米,外面有星状柔毛;花瓣长6-7毫米;退化雄蕊不存在;雄蕊较少,约20枚,长5-6毫米;子房有毛,花柱长5毫米。果实卵圆形,长5-8毫米,被星状茸毛,有棱或有不明显的棱。花期7月。
近种区别
主要变种
小叶紫椴(学名:Tilia amurensis Rupr. var. taquetii (Schneid.) Liou et Li)和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嫩枝及花序被淡红色星状柔毛,叶片较小,基部不呈心形,往往为截形或微凹入。分布于中国东北各省。朝鲜及俄罗斯西伯利亚与中国接壤各地均有分布。
裂叶紫椴(学名:Tilia amurensis Rupr. var. tricuspidata Liou et Li)叶片先端3裂,基部深心形,边缘有不整齐锯齿;苞片线形,下部有柄长2-2.5厘米。分布于辽宁金县。中国
产地生境
分布于朝鲜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及辽宁。紫椴主要生长在杂木林或者是混交林中,在海拔为500-1200米的树林里,其中分布最广的是在600-900米的海拔范围内,在1200米以上只有零星分布,喜光也稍耐阴。对土壤要求比较严格,喜肥、喜排水良好的湿润土壤,多生长在山的中、下部,土壤为沙质壤土或壤土,尤其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上生长最好。
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
紫椴种子具有较长的休眠期,种皮坚硬,种子含油量高,发芽前必须进行催芽,即越冬混沙进行室外埋藏,种子贮存量和安全含水量应保持在10-12%。上年10月底或11月初用冷水浸泡5-6天,使种子吸足水份,然后以1∶2比例与河沙混合拌匀,平铺在50-60厘米的土坑内(设有通气管),上铺10厘米厚湿沙,再覆盖20-25厘米的土层,最上面盖稻草或农作物秸秆。坑内保持3℃左右低温,沙藏140-150天。
雪藏种子在头年11月底、12月初进行,大地封冻积雪不消时,将种子同3倍沙混匀堆埋在坑内。来年春天播种前的一个月将种子取出,放置在室外向阳处,与沙混合晒晾,每天翻动搅拌1次,其目的是保持温度增加湿度,促进种子发芽。
紫椴种皮非常坚硬,种仁含油量也特别高,很不容易吸进水分,是一种长期休眠的种子。因而在播种前必须对其进行特殊处理,通常是在播种前2个月将种子先用40℃水浸3-4天,待种子吸水充足后,再用40℃碳酸氢钠水溶液浸种3-4小时,在此过程中不断用手搓种子,待冷却后把种子淘净,再用冷水浸6-7天(水温10-15℃),每天换水2次。7天以后捞出种子再放入0.5%的锰酸钾溶液中消毒2-3小时,最后用清水清洗种子再混入3倍体积的干净湿沙(4℃低温)堆放30天(10-15℃),15天左右有1/3种子裂嘴时即可播种。在整个催芽过程中,要不断搅翻种、沙,保持60%湿度,通常种子发芽率可达60%。播种一般在5月上旬进行,播种量每公顷50克,播后盖细壤土镇压再盖遮阳网。
生产上经常采用的种子催芽方法主要有沙藏催芽、变温催芽、高温处理催芽。这3种催芽方法各有特点,但实践中认为沙藏催芽法简便、效果好,更适合于生产上推广与应用。
紫椴育苗适合pH6.0-7.0微酸性土层深、地力肥且平坦的沙壤上。切忌选在重粘土和棕黄土的涝洼地上。在头年秋冻前深细耙翻25厘米,然后将地面整平,精耕细耙,作床长40厘米、宽100厘米、高20厘米,打垅,浇透水,施入腐熟农家肥(每公顷75-110吨),或过磷酸钙每公顷380-750千克。为防治地下病虫害,可加入50%辛硫磷乳油制成毒土,掺入肥中施用,然后覆土2.0厘米,镇压后再次浇水,并覆盖细碎草屑或木屑于床面上以保湿。
播种后,一定要保持苗床床面湿润,播后15天左右种子即可发芽出土,幼苗2.0厘米高时进行间苗。苗床浇水要细流漫灌,禁忌大水急流进行灌溉,既避免使土壤板结,又会影响到种子继续出苗。有条件的可利用喷雾灌溉设施对其进行雾化降水,喷灌时间最好选择在上午10:00前和下午15:00点后。要始终保持幼苗床面的湿润,雨季要特别注意防涝。当苗木长到3.0厘米高时就可定苗,尽可能做到苗间距相等,这样有利于苗木的生长发育。3天后追施1次氮肥,定苗以后必须浇水,浇水要注意浇透,同时还要注意量少次多的原则。在苗期要适时除草和松土,每年要锄草5次左右。
苗木进入速生期后,可追施硫酸铵2-3次,施肥量大约为每公顷220-230千克。到了苗木生长后期,为使苗木充分木质化,可适当喷施磷钾肥(0.5%硫酸铵),为避免苗木叶片被烧伤,施完后要马上用清水冲洗苗木茎部和叶片。为了不让苗木在秋后徒长,最后1次追施硫酸铵必须在7月下旬前完成,使其及早地完成木质化,提高过冬抗性。
起苗时间最好是在苗木落叶以后,通常在10月下旬。将起好的苗木进行假植,并注意保护好苗木的根系,还要使苗木根部舒展,然后用土盖严,这样才能确保苗木安全越冬。
2年生时苗木高可以达到80厘米-100厘米、胸围可以达到8-12厘米,此时再留床生长1年,当苗木生长到根系发达、干性良好时,可用作培育大规格苗木。
扦插繁殖
组织培养
组织培养将萌生枝条流水冲洗,然后用70%棉球擦洗,之后剪取带有一个芽的枝段,长15-20厘米,再在5%过氧化氢和漂白精饱和液中消毒30-40分钟,之后用无菌水冲洗净即可接种。接种时去芽的片1-2层,连同芽基一起置于培养基上,分化培养基WPM+6-BA0.5毫克/升+GA3毫克/升。当试管苗嫩梢伸长10-15厘米时,于茎基截取,置于生根培养基上,诱导生根。生根培养基采用改良WPM培养基,只附加生长素IBA和NAA0.5-10毫克/升,蔗糖为2%,在类同培养室条件下20-25天可以生出主根,40天后生长多条侧根,便可以移栽。试管苗生根率为60-65%。移栽基质采用1/2珍珠岩+1/2黑土,经练苗后,移于经消毒的基质营养杯中,在温室条件下控温、控湿,温度在18-26℃,相对湿度在80%以上,15-20天度过缓苗期,移栽后成活率为73-78%。
栽培技术
大苗定植
在前一年的秋季,对定植用的地块经整地施肥后,做80厘米宽的大垄。当春季土壤化冻20厘米深时开始定植1-2年生苗木,株距80-100厘米定植4-5年后,苗木胸径可达3-4厘米,高达3.5-4.5厘米,即可出圃栽植。在大苗培育过程中,每年都要进行中耕除草,适当追肥,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防治。每年还要及时剪除树高1/2以下的侧枝。
造林技术
苗木出圃要保证顶芽饱满,木质化程度好,并且没有受到过病害和虫害的伤害。造林要注意在土壤地力肥沃、土层较深厚且湿润的地块内,平川地区采用穴状整地的方式,挖坑宽40厘米、深30厘米见方;坡地则要求穴坑外高里低以便于蓄水保温,最好在头年伏天将造林地整好,通常视立地条件采用株行距为1.50米×2.0米和1.50米×1.50米,避免苗木密度太大,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
紫椴1年生幼苗以匍匐形式生长,很容易出现倒伏现象,所以建议选择使用Ⅰ、Ⅱ苗木为好。Ⅰ级苗要求高度40厘米以上、胸径0.70厘米以上,或Ⅱ级高30厘米以上、胸径0.5厘米以上。由于紫椴幼苗匍匐生长,并伴有容易受冻害和分杈现象,因而造林时要加大密度,通常以每公顷4400-6600株为宜。同时还要加大对幼林的抚育,一般5年进行1次,首先对当年造林的幼苗要扩大坑穴进行培土和踏实。要使苗木根系能与土壤紧密接触,防止有缝隙出现透风受冻害,保证安全过冬。另外,还要及时锄草、浇水。
病虫防治
为防止花鼠对紫椴的危害,可以在其洞口处放上炒香的熟瓜子并拌上5.0%磷化锌药剂毒饵将其杀死。另外还可采用人工捕杀,方法是使用鼠夹、鼠笼或其他灭鼠工具。对紫椴危害的另一种是椴毛毡,防治这种病害必须在种子发芽前就将其越过冬的螨虫杀死,可用5°Be石硫合剂;如有幼螨出现,则喷0.3°-0.4°石硫合剂。苗木出圃时,对带螨的苗木需要采用50℃热水浸10分钟,还可用硫磺进行熏蒸,然后将所有落叶烧掉以彻底消灭侵染的病源。
主要价值
紫椴用途广泛,经济价值较高,花可入药,种子可以榨油。萌蘖性、抗烟抗毒性特别强,同时还具有固碳释放氧气、降低温度增加湿度、吸收重金属的能力,病虫害非常少。紫椴有象牙板和世界四大行道树的美称。其木材纹理通直、细腻,为重要用材树种,可作为山区植树造林的伴生树种,还可用作庭院观赏以及行道树。紫椴具有较大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以及经济价值,花蜜营养丰富,是良好的蜜源植物;木材可供建筑,制作胶合板、纤维板,也是造纸原料;种子可以用来榨油。
保护现状
紫椴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易危(VU)。紫椴属于中国国家濒危保护物种以及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参考资料
紫椴.中国自然标本馆.
紫椴.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9 15:51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