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山镇(已撤销),原隶属于江苏省徐州市
鼓楼区,位于徐州市城区东部。南连
大庙镇,西靠
东环街道,东临贾汪区
大吴镇,北接贾汪区
青山泉镇。镇政府驻
张庄村,距鼓楼区政府驻地东19公里。
建制沿革
1929年9月,境内各村庄为铜山县第十、十一区所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划归铜山县王台区管辖。
1957年2月,划归徐州市郊区管辖。
1957年底,大黄山乡设立。
1960年10月,划归铜山县管辖。
1983年5月,复建大黄山乡。
2000年1月,撤乡设镇。
2005年5月,铜山县大黄山镇划归徐州市鼓楼区行政管辖。
2006年,徐州市
九里区大黄山街道(下设家园、安顺、大黄山、华新、华美5个社区居委会)并入徐州市鼓楼区大黄山镇,同时将其人、财、物交由
徐州经济开发区管理。
2008年3月,江苏省撤销徐州市鼓楼区大黄山镇、大庙镇,以原两镇所辖区域设立
庙山镇。
行政区划
原徐州市鼓楼区大黄山镇下辖10个社区、12个行政村:华美、华新、安顺、中王庄、东王庄、前蟠桃、后蟠桃、桥南头、三孔桥、老户人社区;前王村、湖庄村、小黄山村、大黄山村、夏庄村、可恋庄村、张庄村、坡里村、西朱村、荆山村、王可乐村、狼古墩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位于徐州市城区东部。南连
大庙镇,西靠
东环街道,东临贾汪区
大吴镇,北接贾汪区
青山泉镇。
地形地貌
大黄山镇属黄泛冲积平原,地形四周高中间低,北部为丘陵山地,南部为平原。
自然资源
大黄山镇主要有煤炭、石灰石等。
经济
农业蔬菜面积4000亩,经济林、生态林4000亩,果树4000亩,水面养殖2000亩,畜禽300万羽(头)。工业以建材、煤炭、热电、机械、食品为主要产业,现有企业78家,年产水泥200万吨、煤炭15万吨、机砖1.2亿块、造纸1万吨。其中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聚集了20家中外合资和民营企业,形成了以建材业为龙头,机械加工、纺织、医药、高新技术产品协调发展的格局。
名胜古迹
荆山桥位于徐州城东北二十里大黄山镇境内,在荆山口,横跨京杭大运河,因而得名荆山桥。徐州“荆山”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苏轼《河复》诗。苏轼为减轻春旱而“祈雨”,初次造访“徐门石潭”,“有言郡东北荆山下”。乘船由泗水访荆山口“不果”,转而“还,游圣女山”。证明在宋代荆山口就是泗水河道的支流之一。
明代万历开泇河(1604)后,作为“善后事宜”疏浚治理荆山河。“城北二十里有荆山口河,广数百丈,有桥跨其上”。荆山河建桥的历史至晚也可追溯至明代万历以前。
清代的荆山口,河道宽广,水流丰盈。河水由西而东,至邳州境注入运河。源于微山湖,流至荆山口的这段河道,清代称荆山河。荆山河以下称不老河。清初,“城东北二十里,荆山前有河甚广,下多乱石。旧有桥跨其上,为南北通衢,后圮”。康熙时大学士张玉书撰写的《荆山桥记》曰,“州人张胆垒石为桥”,因此,清康熙时所建的荆山桥也为倾圮重建。
今天看到的荆山桥遗存,系清康熙廿一年(1682)动工修建,至康熙卅年(1691)竣工。
康熙年间所建的荆山桥,桥身长362.5丈,桥宽1.9丈。桥面可以并行两辆马车。荆山桥为多孔石拱桥,共计159孔。桥体坚固,造型美观,桥上的雕刻形象逼真,栩栩如生。1953年重修时,实测桥长1599米,共有桥洞160多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