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藏于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天半峨眉图》是一幅三联通景山水画,作于清康熙甲寅年,即公元1674年,是龚贤晚年的代表作。
不同于龚贤许多作品上含有浓厚美术理论意味的题跋,这件描绘峨眉山景色的题诗描述了画家对景色的直接感受,“地势由来西极高,峨眉天半独萧骚”。龚贤所作山水,与其说是现实山水,不如说是理想中的山水。龚贤长居江南,笔下的山水以幽深见长,此件《天半峨眉图》为其少有的大尺寸作品,气势雄伟。龚贤用其最具辨识度的积墨法,层层渲染叠加,重峦叠嶂,用三屏大尺幅展现了开阔雄伟的全景式山水气派,颇具北宋山水的宏伟气象。画面前方树木苍郁,树林间隐约可见一座小屋,顺着小径一路通向山深处,可见错落有序的村落隐藏在山腰处,山势绵延陡峭,山中瀑布飞溅,山间残存一座破败的木桥。后方山峦起伏,怪奇的山石堆砌出险峻的山景,云雾缭绕的后山绵延着深不可透的景色。画家已经不以描绘现实面貌为目的,而是为了抒发对于时空变幻无常的感慨,“嶂中日月真驹隙,十斛星辰尽饮韬”。龚贤在此画的用墨过于用笔,不仅丰富了画面内容,更展现画家精湛的技艺,直抒胸臆,也让观者身临峨眉其境,亦幻亦真。
在创作《天半峨眉图》这幅三联通景山水画的同一年,龚贤还画了《云峰图》手卷(现藏于纳尔逊博物馆)和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另一套巨幅三联通景屏,这也证明了这一年是龚贤创作力最为旺盛的时期。
作品右下方有夏莲居鉴藏印多枚,
夏莲居是20世界杰出的佛教学者和净宗行人,是近代颇具影响力的文物藏家,这更是此件作品为龚贤代表作的有力佐证。
龚贤(1618--1689)明末清初杰出画家、诗人,“
金陵八家”之首。字半千,号野遗,江苏昆山人。龚贤师从
董其昌,技法得益于
董源、
巨然,墨法吸收米芾、
王蒙,他在吸收前人笔法的基础上创造出“黑龚”与“白龚”的画法,善用黑白对比技法,前者浓密苍茫,后者简淡雅洁。龚贤崇尚自然写生,常描绘金陵一带的风光,山水多有蒙密苍茫之感,画面中透露苍茫、湿润、清透、秀美之意。其代表作品有《深山飞瀑图》、《急峡风帆图》、《重山烟树图》等。
《天半峨眉图》曾展出于2020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古意的生成——明清书画研究展》,2015-2016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传统的维度——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央美术学院对民族传统绘画的临摹与购藏》。
20世纪50年代是中央美术学院大批购藏中国古代书画作品的时代,目前可知的参与者有董希文、常任侠、常濬等先生,此件《天半峨眉图》就是在这个时代于1958年购藏自宝古斋文物商店,这一巨幅珍品无疑充实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古代书画的典藏,也记录了学院对收藏极为重视的一段珍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