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中
孔子的一句名言,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①;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②,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① “十世”句:“世”,代。“十世”,即十代。
朱熹说:“先王之制,诸侯不得变礼乐,专征伐。”“逆理愈甚,则其失之愈速。”因为天下无道,天子无实权,才会形成“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局面;再混乱,就会到“自大夫出”、“陪臣执国命”的地步。这样的政权当然不会巩固。“十世”及后面的“五世”、“三世”均为
约数,只是说明逆理愈甚,则失之愈速。这也是孔子对当时各国政权变动实况进行观察研究而得出的结论。希:同“稀”。少有。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孔子说:“天下有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都由天子作主决定;天下无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由诸侯作主决定。由诸侯作主决定,大概经过十代很少有不垮台的;由大夫决定,经过五代很少有不垮台的;由陪臣执掌
国家政权,经过三代很少有不垮台的。天下有道,国家政权就不会落在大夫手中。天下有道,老百姓也就不会议论国家政治了。”
“天下无道”指什么?孔子这里讲,一是
周天子的大权落入诸侯手中,二是诸侯国家的大权落入大夫和家臣手中,三是老百姓议论政事。对于这种情况,孔子极感不满,认为这种政权很快就会垮台。他希望回到“天下有道”的那种时代去,政权就会稳定,百姓也相安无事。
本篇包括14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生而知之”;“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
之言”。本篇主要谈论的问题包括孔子及其学生的政治活动、与人相处和结交时注意的原则、君子的三戒、三畏和九思等。
《论语》是
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
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
中庸》、《
孟子》、《
诗经》、《
尚书》、《
礼记》、《
易经》、《
春秋》并称“
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