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染色,是指使用
天然染料为染色原料染色,同时在染色过程中不使用或极少使用化学助剂,而使用从大自然中取得的
天然染料,以大自然中的泥土,矿物质,生物酶作为天然媒染剂对产品进行染色的一种工艺,也称“
植物染色”、“草木染色”。它包含植物性染料(如蓝靛)、动物性染料(如紫胶)及矿物性染料(如朱砂),其中以植物性染料的使用最为普遍,且可用的材料种类也最丰富。
使用染料
在长远的历史中,人类都从
天然材料中染得天然的色彩,
天然染料包括矿物、动物与
植物染料三类,其中又以
植物染料为大宗。《唐六典》有言“染大抵以草木而成,有以花叶,有以茎实,有以根皮,出有方土,采以时月。”
天然染色使用的
天然染料一般有植物类染料,如树木、草本植物、花卉、水果、中药、茶叶等。矿物类染料,如朱砂、赭石、石青等,动物染料,如胭脂虫,紫胶虫、墨鱼汁等。
天然染料以
植物染料为最多,用途也最为普遍。树皮、树根、枝叶、果实、果壳;花卉的鲜花、干花、花叶、花果;水果的外皮、果实、果汁很多都可以用来染色。
丰富的自然生态蕴藏无穷的色彩资源,从研究试验表明,可应用的染料至少上千种,其中有些已被先民应用,有许多还未被开发。
推展原因
化学染料发明至今不过百余年,它虽然使染色效率提升千百倍,却也产生极严重的环境污染,其中以水资源污染、土地污染与空气污染最为严重,这是当今人类不得不正视的重大课题。
在化学染料发明以前的数千年文明中,人类的染色资源并不虞匮乏,当时大家都使用取之于自然,最后也能分解而回归自然的
天然染料,这种传用数千年的先民智慧,应该加以研究与发扬,使现代人在面对染色问题时能有检讨与反省的机会。
意义
积极意义
1.历史文化意义:天然染色累积了许多前人的经验与智慧,这些优良的色彩文化应该重新赋予意义,才不会使文化形成断层现象。
2。环保意义:天然染色的特点在于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同时可以避免化学染料的严重污染问题。
3。美感层次意义:天然染色不但可以得到各种鲜艳的高彩度色,更可以得到大量细腻的中间色,优雅的色彩是大自然最慷慨的赐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并且,透过不同次数与不同色相的复染,可以染出更丰富隽永的色彩层次。
4.市场需求的意义:随着人们日益重视环保,市场需求已经越来越迫切,特别是高端市场的需求已经显现。
天然染色史
植物染料于中国,远在周朝开始就有历史记载,设有管理染色的官职-染草之官-又称染人。在秦代设有【染色司】、唐宋设有【染院】、明清设有【蓝靛所】等管理机构。从大自然中萃取矿物与植物等染料,将青、黄、赤、白、黑称之为五色,再将五色混合后攫取其它的颜色。以及日本古代染色中有名的『草木染』亦是。在今日崇尚环保自然的风潮中利用自然界之花、草、树木、茎、叶、果实、种子…等进行之植物染的研究与创作融入生活中,有别于化学染料,不会产生有害大自然的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废水,或其它的工业污染。得自植物界的染料,在
美丽的颜色中回归自然和环保。
“草木染”就是使用天然
植物染料进行面料染色的技术,是中国传统的织物染色方法,具有天然、环保以及现代工业染织无法表现的艺术性,但是却在中国已经失传。我们重新复兴这项艺术,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的传统艺术是有很大意义的。
我国是最早使用
天然染料染色的国家。早在4500多年前的黄帝时期,人们就能够利用植物的汁液染色。多个古籍文献中记录了色彩的名称,东汉《说文解字》中有39种色彩名称,明代《天工开物》、《天水冰山录》则记载有57种色彩名称,到了清代的《雪宦绣谱》已出现各类色彩名称共计704种。明清时期,我国天然染料的制备和染色技术都已达到很高的水平,染料除自用外,还大量出口。中国应用天然染料的经验跟随丝绸一同传播到海外各国,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旧石器时代
人类使用天然染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五万年到十万年的
旧石器时代。北京山顶洞人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石制项链,已用矿物质颜料染成了红色。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能够用赤铁矿粉末将麻布染成红色。 居住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地区的原始部落,能把毛线染成黄、红、褐、蓝等色,织出带有色彩条纹的毛布。
西周时代
西周时代,已经设置了专门负责印染纺织品的专职官吏,称为“染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记录的纺织品与服装的颜色有暗绿、红、黄、白、碧绿、绯红及玄黄等,春秋战国时,已经出现了许多专门染色的染坊,发现了多种植物染料,其中以蓝草最为多用。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人们在染色实践中发现了染色与空白的对比关系,认识了有地控染色面积和染色形状可以形成空白的花纹,于是防染技术开始出现。这一时期,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首先出现了用蜡做防染剂的染花方法。先把蜡溶化成液体,用蜡刀沾取蜡液在白色底料上描绘纹样,然后浸入染料中染色。当时多用靛蓝,又有少量紫色、红色。上染之后,去掉蜡纹即呈现白色花纹,得到了蓝底白花或色底白花的花布。古代称其为“阑干斑布”,现代称之“蜡染花布”。而在汉代,观赏性的蜡染已开始出现了。西南地区蜡染艺术一直沿续下来,至今,贵州、云南、广西等地的蜡染仍然流行。
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期印染艺术较为突出的是纹缬的出现,纹缬也叫“撮缬”、“撮花”、“撮晕缬”,现代称“扎染”。
唐代
唐代的印染技术全面发展而且成就斐然,这时的纹缬、夹缬、蜡缬都出现了惊人之作。宋明时期的印染艺术已相当全面,色谱也愈加完备。明代官方设有颜料局,掌管颜料。而用于制作染料的植物已达几十种。 清代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种印染艺术逐渐形成独特风格,做工精细,蜡纹纹密。
《诗经》中有用蓝草、茜草染色的诗歌,可见中国在东周时期使用
植物染料已在民间普遍应用。中国古代的一些农业书和工艺书上、都有关于染料和染色法的记载。先秦古籍《考工记》(作者不详)是中国第一部工艺规范和工作标准的汇编。书中“设时之工”记录了中国古代练丝、纺绸、手绘、刺绣导工艺,对织物色彩和纹样都作了详细而完整的叙述;公元533534年贾恩勰着的《齐民要术》中有关于种植染料植物和萃取染料加工过程,如“杀双花法”和“造靛法”所制成的染料可以长期使用。1637年明末宋应星编撰了中国第一都科技百科全书«天工开物»中有关各种染料的制造、练制的化学工艺以及各种染料在织物上的染色法的描写。在“乃服”一章中,总结丝、麻、毛,棉荨织物在纺纱织布的技术,并在“彰施” 一章,记录有关染色技术的应用。
公元3000年前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人已掌握了织扬染色的技术。古埃及的尼罗河畔的金字塔的墓壁上红色和红色的染色织物,说明了这一点。约在2500年前,印度已有从茜草提取茜红和蓝草提取靛蓝染棉织品了的记录。茜草的浸渍液,经处理后,可染成红色;蓝草的浸渍液经氧化后,可将织物染成靛蓝。公元前 550年希腊己形成羊毛手工纺织和染色的工作坊,进行生产工作。远古时候纽克里特人制造了昂贵、著名的泰尔紫(Tyriam Purple)一种海螺分秘物经氧化后得到的染料,后来小亚细亚的腓尼基人掌握了制造技术,利用泰尔紫在毛织品上染鲜艳紫蓝色,日后罗马帝国的贵族更以这种颜色染制袍服,作为贵族阶级的象征。
公元1371年,欧洲开始才有有关染色、印花的记载资料。也就是说在十九世纪以前,染色和印花所用的染料全部都是天然的动、植、矿物染料。染色工艺还是采用的天然染色。
产品特点
(1) 采用原生态的染料植物为染料来源。这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礼物,与人类共生共存,生生不息。是一种最自然的染色方法。
(2) 使用
天然染料染色不仅可以减少染料对人体的危害,充分利用天然可再生资源,而且可以大大减少染色废水的毒性,有利于减少污水处理负担,保护环境。
(3) 天然植物染色,使毛光润又有油性。
植物染色的特点是:颜色柔和,不刺眼,不伤毛质中所含有的油性。对羊毛有保护作用,最大的优点是越用越漂亮,颜色越变越柔和,颜色保持年限可超过地毯的使用寿命,。
(4) 植物染色中部分染料是名贵的中草药材,染出的颜色不仅纯洁艳丽,色泽柔和。而其最大的优点是不伤皮肤,对人体有呵护保养作用。许多染料植物兼具有药草或避邪的作用,如染蓝的染草具有杀菌解毒、止血消肿的功效;又如染黄色的艾草,在民间是趋吉避凶的护身符,其它如苏枋、红花、紫草、洋葱等染料植物,也都是民间常用的药材,这些兼具药草与染料身分的植物,能使染料具有杀菌、防皮肤病、防蛇虫与提神醒脑等特殊疗效。
(5) 天然
植物染色主要针对的是
天然纤维,而天然纤维与
植物染料几乎是同宗同根,有很好的亲和作用。
(6) 植物染色产品的颜色具有独特的魅力,除了具有天然的色泽以外,植物沉静柔和而具有安定力的气质,色泽与色感并不因时日而改变。草木染的取材中,除了染料是健康的,布料更是符合这个标准,植物染料的褪色是褪而不减其美的,因为除了颜色的深浅变化外,它的色泽与色感并不因时日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