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芽,又名香椿头,是香椿树的嫩芽或嫩叶,揉碎后有浓郁的香气,营养丰富,是一种极富特色的蔬菜,鲜食或盐渍均可,
太和县人民,春天用椿芽炒鸡蛋,三伏天用它拌凉菜(一般是拌豆腐),冬天则做热腾腾的椿芽辣子汤,有驱寒的效果。
清代状元祝顺昌曾有“天下好椿出颍水”的赞言。乾隆四十年春,纪晓岚受学生祝顺昌之托,将十坛太和腌制椿芽,进献乾隆皇帝,乾隆品尝后,赞不绝口,点为“贡椿”,名扬天下。
太和香椿公认的上品多产自沿沙颍河两岸的大新、肖口、旧县、城关、税镇、赵集等六个乡镇,历史上的贡品均出自这里。乾隆年间,太和椿芽,多销往江南各地,道光时期,太和香椿树约有8000余亩,年产椿芽200万公斤,商人沿颍河两岸设行收购,远销北京,天津,武汉,上海等各大城市,并出口东南亚等国。
后来,由于
黄河泛滥,香椿多被洪水淹死,加上战争的摧残,至50年代初,只有玉皇庙,王窑,李营等地尚保存零星
香椿树,后经
太和县人民政府大力倡导和扶持,香椿资源逐渐增加,
椿芽生产开始有起色。1955~1959年,太和椿芽多次被选送参加全国农产品展览。1958年,全县有香椿树10万株,年产椿芽10万公斤,60~70年代,香椿树栽植很少,老树遭到砍伐,直至农村实行责任制后,香椿才得以恢复和发展。1985年,全县有香椿树10余万株,产椿芽65万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