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安宫
唐京师长安城一处宫殿群
太安宫,唐京师长安城一处宫殿群,又称大安宫,初名弘(宏)义宫。武德九年(626)六月四日玄武门事变之后,唐高祖李渊传位其子李世民,称太上皇。贞观三年(629),太上皇李渊自太极宫徙居弘义宫,改名太安宫。此宫始建于武德五年(622),由李渊为秦王李世民别建。
历史沿革
太(大)安宫,初名弘(宏)义宫。武德九年(626)六月四日玄武门事变之后,唐高祖李渊传位其子李世民,称太上皇。贞观三年(629),太上皇李渊自太极宫徙居弘义宫,改名太安宫。此宫始建于武德五年(622),由李渊为秦王李世民别建,“武德五年七月五日,营宏义宫,至九年七月,高祖以宏义宫有山林胜景,雅好之。至贞观三年四月,乃徙居之,改为大安宫。六年二月三日,太宗正位于太极殿。”
较宫城的宏大气势,太安宫的山林胜景是一个清静无为之所,从其位置和结构来看,此宫稍显冷僻和单薄。《新唐书·地理志》京兆府长安县条:“有大安宫,本弘义宫,后更名。”或记太安宫,或记大安宫,无从分辨。其位置据唐人马周在奏文中提及:“臣伏见大安宫在宫城之西,其墙宇宫阙之制,方之紫极,尚为卑小。臣伏以东宫皇太子之宅,犹处宫中,大安乃至尊所居,更在城外……臣愿营筑雉堞,修起门楼,务从高显,以称万方之望,则大孝昭乎天下矣。”可知李世民、李渊曾经居住过的太安宫位于宫城之西,起初制度卑陋,后来李世民接受马周的建议增修门楼,营筑雉堞,其形制大变。
宫殿建制
太安宫的基本结构、宫内布局诸书记载并不清楚,据《唐两京城坊考》记:“西出西云龙门而北,则为大安宫。”注:“太宗初居承乾殿。武德五年,高祖以秦王有克定天下功,特降殊礼,别建此宫以居之,号弘义宫。八年,帝临幸,谓群臣曰:‘朕以秦王有大功,故于宫中立山村景胜,雅好之。至贞观三年徙居之,改名曰大安宫。宫有垂拱前殿,高祖崩于此。又有戢武殿、囗文殿、翠华殿、祭酒台。”知太安宫有垂拱前殿、山村(前引《唐会要》作林,是)胜景、戢武殿、囗文殿、翠华殿、祭酒台等。
清人张穆称:“《永乐大典》载《大安宫图》,与《唐书》《长安志》皆不合。其图南面三门:中曰应天门,左曰左掖门,右曰掖门。北面一门,无名。西面无门。东面一门,曰集禧门,盖通西内苑之门也。应天门之内,左右各有井一。大安殿前曰仁寿门,左曰日华门,右曰月华门。大安殿之后曰宜明门,又北曰政和门。门内为仁政殿,殿东西各有门一,无名。宜明门东首曰左嘉会门,西首曰右嘉会门。右嘉会门外为瑶池,池之南隔一垣有一门,无名,更南即右掖门也。池之东北为蓬莱阁,阁北一门,无名。左嘉会门东为承明门,与集禧门相直。承明门之北曰昭庆门,与政和门相直。承明门之南曰会通门,与大安殿相直。又南曰敷德门,与仁寿门相直。又南即左掖门矣。殿左右、门内外各写大木一章,岂即所谓山村景胜焉?穆于道光二十三年八月从《大典》摹出,附识于此。”
历史事件
太安宫是一处特殊性质的宫殿区,在秦王李世民居此宫时,李渊曾到来,等李渊移居此宫时,太宗李世民也多次前来,如“太宗后与公卿谒太上皇于戢武殿,置酒为欢,乙夜方散,赐帛各有差”。贞观四年,“校猎于鱼龙川,自射鹿,献于大安宫”。贞观五年,太宗“亲献禽于大安宫”。贞观六年,太宗“侍上皇宴于大安宫,帝与皇后更献饮膳及服御之物,夜久乃罢。帝亲为上皇捧舆至殿门,上皇不许,命太子代之”。即使太宗自己不来,每日也派尚宫来探望,“高祖在大安宫,太宗晨夕使尚宫起居送珍馔”。太安宫作为唐初两代皇帝居处之所,成为当时特殊时期政治演变的产物。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20 22:5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