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丽龟
海龟科丽龟属动物
太平洋丽龟(学名:Lepidochelys olivacea):是海龟科、丽龟属的海洋动物,也是最小的一种海龟。体长60-70厘米,体重约12千克,头背前额鳞2对。肋盾多,6-9对,第一对与颈盾相切。腹部有4对下缘盾,每枚盾片的后缘有一小孔。四肢扁平如桨。头、四肢及体背为暗橄榄绿色,腹甲淡橘黄色。
动物学史
1798年,乔治·阿道夫·萨科(Georg Adolf Suckow)首次将太平洋丽龟描述为“Testudo mydas minor”。1820年,海因里希·库尔(HeinrichKuhl)对其进行了描述,并将其命名为“Chelonia multiscutata”。直到1829年,约翰·弗里德里希·冯·埃希舒尔茨(Johann Friedrichvon Eschscholtz)对其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将其科学名定为“Chelonia olivacea”。1843年,利奥波德·菲辛格(Leopold Fitzinger)将该物种归入丽龟亚属(Lepidochelys)。在丽龟亚属动物被提升到全属地位后,1858年查尔斯·弗里德里克·吉拉德(Charles Frédéric Girard)将该物种称为太平洋丽龟(Lepidochelys olivacea)。由于埃斯切尔茨(Eschscholtz)是第一个提出加特定物种名词“olivacea”的人,他被认为是权威的二项式或分类单位的作者,有效学名为“Lepidochelys olivacea (Eschscholtz, 1829)”。括号表示该物种最初被描述为不同的属。
属名“LepidochelysLepidochelys“ (海龟属)有两个物种,太平洋丽龟和密切相关的肯氏丽龟
形态特征
太平洋丽龟是海洋性动物。背甲长500-640毫米,宽450-610毫米,体高165-230毫米。体型小,近圆形,中间宽,末端微尖,并微呈锯齿状。前额鳞2对,小,有时中间有附加小鳞。额鳞长,额顶鳞不规则,多边形;顶鳞不规则,2-5枚;眶后鳞3枚。两颚相向钩曲,上颚突出于下颚。下颚腹侧各有1枚大颏片。颈盾1枚,椎盾5-7枚,以末枚最大,末枚向两侧扩张,呈扇形。缘盾13对,最后一对之间有凹缺。体侧缘盾宽,微向上翘。肋盾6-8对,第一对与颈盾相接,甲桥处有四对下缘盾,每枚盾片后缘有1小孔。
四肢扁平,覆大鳞。前肢前缘长375-435毫米,末端尖长如剪;后肢前缘长180-335毫米,末端如铲形。均各具1爪。尾短,雄性露出甲外40-80毫米,雌龟则外露不显。
体及四肢背面暗橄榄绿色,腹甲淡桔黄色。
栖息环境
栖息于热带浅海海域,以热带海域为主,偶而也会在温带海域中看到它们。在沿海滩涂繁殖。生活在水深80-110米的水域。
生活习性
太平洋丽龟除了每年定期往返筑巢海滩外,人们对这种海龟的行为知之甚少。每天会在早上进食,下午在海面上晒太阳。大群海龟会聚集在下午一起晒太阳,以躲避它们下方海水的冰冷温度,并在阳光的帮助下保持体内温暖的温度。在海水浅而温暖的较温暖地区,通常不会观察到太平洋丽龟花时间晒太阳。该物种通常会游走或潜入更深的水中,而不是与人类和其他的捕食者对抗。在陆地上,负鼠、野猪和蛇会吃太平洋丽龟的卵,成熟的雌性在陆地上会通过拍打前肢来保护自己。
太平洋丽龟是一种主要食肉的物种,以水母、蜗牛、虾和螃蟹等无脊椎动物和原脊索动物为食。它们倾向于吃各种各样的食物,这导致它们多次尝试摄入塑料袋和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等垃圾。在圈养中,该物种被观察到会自相残杀。大多数喂食发生在浅水、软底水域。而在没有其他食物来源的地区主要以藻类为食。
分布范围
世界
分布于安哥拉、安提瓜和巴布达、澳大利亚、孟加拉国、贝宁、巴西、文莱、柬埔寨、喀麦隆、佛得角、智利、哥伦比亚、刚果、哥斯达黎加、科特迪瓦、古巴、多明尼加、厄瓜多尔、萨尔瓦多、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法属圭亚那、加蓬、冈比亚、加纳、瓜德罗普岛、危地马拉、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圭亚那、洪都拉斯、印度(安达曼岛、尼科巴岛)、印尼、伊朗、牙买加、日本、肯尼亚、利比里亚、马达加斯加、马来西亚、马尔代夫、马提尼克岛、毛里塔尼亚、墨西哥、密克罗尼西亚、摩洛哥、莫桑比克、缅甸、纳米比亚、尼加拉瓜、尼日利亚、阿曼、巴基斯坦、巴拿马、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波多黎各、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塞内加尔、塞拉利昂、索马里、南非、斯里兰卡、苏丹、苏里南、中国(台湾岛)、坦桑尼亚、泰国、多哥、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美国(夏威夷岛)、乌拉圭、委内瑞拉(安的列斯群岛)、越南和也门。
中国
太平洋丽龟在中国的东海、南海。在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台湾、香港、广西等省区均有记录。
繁殖方式
虽然太平洋丽龟生殖发生的确切年龄尚不清楚,但雌性通常要达到60厘米的长度才会进入生殖活跃期。该物种不是一夫一妻制。交配通常发生在初夏,位临近海海滩,雄性精子储存在雌性体内,供整个繁殖季节使用。雌性选择回到它们出生的海滩,并通过增强的化学传感器记住海滩的气味来做到这一点。
每年9月至翌年1月产卵。筑巢发生在夜间,雌性在涨潮时爬行,通常与月亮的第一个或最后一个季度重合。太平洋丽龟繁殖时有集群上岸产卵现象,以其大规模筑巢而闻名,一次有300只或更多雌性上岸,最多达150,000只雌龟。雌性位于距海约50米处,会挖一个30-55厘米深的巢穴,平均产卵107枚,一般在夜间生产,有时雌龟也会出现产卵季多次产卵的现象,最多可以产3窝。雌龟可以将精液储存在输卵管内数年,即使在没有与雄龟交配的情况下,也可以保证生产出受精卵。雌龟整个繁殖过程不到一个小时。这些卵类似于白色的乒乓球,根据孵化温度在45-51天内孵化,这也将决定太平洋丽龟的性别。每到繁殖季节海龟在成群结队的筑窝都面临不同程度的成功,以增加它们的生存的成功率。产卵后,雌龟在巢区附近海域或分散在觅食地活动。太平洋丽龟要间隔几年后才会又回到繁殖地进行下一轮的繁殖。
幼龟刚出生时,长约43毫米,体重约24克左右,出生后即会乱冲进海,此时可看到海滩上铺天盖地的小太平洋丽龟本能的爬向大海。太平洋丽龟至少要12-30年才会成熟。
由于太平洋丽龟习惯于白天集体上岸产卵,一次可能多达百只以上规模,场面相当壮观,世界各地以印度和墨西哥两地海岸,可以看到太平洋丽龟产卵的生态画面,印度的奥利萨省就曾出现超过上万只太平洋丽龟产卵的镜头。墨西哥海滩上也曾出现。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08年ver3.1——易危(VU)。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一级。
种群现状
太平洋丽龟在中国的产量不多,并未作为经济捕捞对象而大量捕捉。但在捕鱼捕虾中,常有所获。所获太平洋丽龟,往往供食用,作鱼粉或供观赏等。据J.Frazier及郑辑等(1985)测量的24件太平洋丽龟标本中,22件来自福建、海南及浙江各1件,太平洋丽龟占所测量的福建各种海龟标本的31%;标本大多来自5-10月,以6月为多。上海自然博物馆收藏来自东海的太平洋丽龟标本9件,捕获于6-12月,以8月为多,其数量与棱皮龟相近,大大低于从东海捕获的龟数。中国未发现有太平洋丽龟的繁殖地。
随着对海龟保护措施的完善,人工收集并孵化海龟卵再放回大海的工作,已在海龟产卵地的有关国家和地区开始进行。
相关新闻
新华网哥斯达黎加奥斯蒂奥纳尔(Ostional)2015年11月9日电:名为“太平洋丽龟”的数十万只海龟6日至9日蜂拥至哥斯达黎加西北部奥斯蒂奥纳尔海滩产卵。其中7日为近年来单日上岸海龟数量最多的一天,达10.7万只。
这次太平洋丽龟集体产卵于6日开始至9日结束。这是2015年太平洋太平洋丽龟第13次在这一海滩集体产卵,也是2015年规模最大的一次。
哥斯达黎加海洋生物学家德尔芬·门德斯告诉新华社记者,6日至8日这三天,大约25万只太平洋丽龟上岸产卵,其中6日约6.8万只,7日10.7万只,8日大概有8万只。9日上岸的海龟数量不多,集体产卵结束。
哥斯达黎加奥斯蒂奥纳尔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处太平洋太平洋丽龟产卵地之一。在每年产卵季,大量的太平洋太平洋丽龟前来产卵。其中9月至11月的集体产卵规模最大,每次持续3至5天。
奥斯蒂奥纳尔是全世界唯一一处收集和售卖海龟蛋合法的地方。部分原因在于来这里产卵的太平洋丽龟数量太多,海滩上没有足够的地方供所有海龟产卵,后一批上岸的海龟挖掘龟卵巢穴时,会破坏前一批海龟埋好的龟蛋。据介绍,40%的龟卵巢穴都被海龟自己破坏掉,再加上秃鹫等以龟卵为食的动物,以及自然天气因素,93%的海龟蛋无法留存。
基于奥斯蒂奥纳尔海滩的客观情况,自1987年开始,奥斯蒂奥纳尔保护区允许当地居民收集和买卖海龟集体产卵头3天内下的蛋。这些本来也难以留存的海龟蛋,只占海滩产蛋总数的1%。通过售卖这些龟蛋,当地人可获得收入,也有资金来保护这处重要的海龟产卵地。
参考资料
太平洋丽龟.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
Lepidochelys olivacea.The IUCN Red List.2021-03-01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08 16:09
目录
概述
动物学史
参考资料